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法从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提取原花青素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并建立了原花青素的光谱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为99.15%~104.5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7%.结果表明,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情况是:不发酵的绿茶含量最多,其次是半发酵青茶,全发酵红茶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2.
茶叶最适冲泡条件的生物化学实验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冲泡条件,使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浸出量最大,我们以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三类不同加工方式的四种茶叶,以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冲泡,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加工的红茶和不发酵的绿茶相比较,后者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较高;从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值来看,三类不同加工方式的四种茶叶的最适冲泡条件都应为85~90℃,4小时左右;冲泡过夜的茶水中维生素C、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冲泡后放置过夜的茶水中三种成分含量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
对茶寄生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分析.茶多酚是混合物,由于各种茶多酚结构相似,较难分离.没食子酸(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4种茶多酚是茶叶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同时测定了EC、EGC、EGCG、ECG 4种茶多酚,4种茶多酚在15 min内达到有效分离,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0.0360%,回收率为95.2%~104.2%.实验结果表明,茶寄生样品中只含有茶多酚中的EGC,其中云南粗茎茶寄生样品中的EGC含量略高于云南细茎茶寄生样品中EGC含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GB8313—87茶多酚测定方法对市场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上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容乐观,合格率只有77.4%,而大、中、小型企业产品的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4.7%、66.7%、33.3%。抽查中发现,一些中小型企业生产条件简陋,工艺落后,茶多酚含量明显不足,产品质量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产地的茶叶在品质上有较大的差异.本根据地方资源开发的需要,对我区紫阳、平利、岚皋三大茶叶生产基地的茶叶进行了茶多酚含量的分析和比较,为茶多酚的提取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测定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绿色工程”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测定,主要目的是测定茶叶在不同条件下荼多酚的含量,然后相互比较。例如:茶汤放置时间,泡茶次数及pH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都希望自己每日饮用的茶水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多一些,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从茶水中获得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孙秋香  肖婷 《培训与研究》2009,26(8):47-49,57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日化、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成为国内外开发“绿色工程”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测定,主要目的是测定茶叶在不同条件下荼多酚的含量,然后相互比较。例如:茶汤放置时间,泡茶次数及pH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都希望自己每日饮用的茶水中的茶多酚的含量多一些,因此我们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从茶水中获得茶多酚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发酵柑桔渣提高粗蛋白含量的菌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微生物发酵法提高柑桔渣中粗蛋白含量的菌种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三种菌种混合发酵优于单一菌种,以白地霉、假丝酵母和康宁木霉按1:1:1比例为最佳,发酵后产物的粗蛋白含量可由5.3%提高到11.2%。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9,(12):121-124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NIR)技术对安徽产地铁观音名茶茶多酚含量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比较,得出最优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同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在近红外特征吸收峰波段1 872 nm与2 218 nm建立茶叶的茶多酚含量模型.从建立的样本校正集模型相关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P分析发现,1 872 nm处的模型R=0.9624、RMSEP=0.01648精度较好,以此模型为标准得出预测集样本茶多酚含量,并建立茶多酚化学值和预测值的相关关系图.该法可对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究测定凤凰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在λ=400 nm下测定不同地域高度、不同发酵条件下凤凰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和一壶茶叶的最佳冲泡次数,以测定其氨基酸的最大浸出量,并和其他品种茶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高度凤凰茶中氨基酸的含量高山最多,低山最少,中山居中;在100℃发酵下,其氨基酸含量最大;凤凰茶的最佳冲泡次数为5次;当浸泡4 h时,氨基酸含量达到最大浸出量;与其它茶叶相比,普洱茶氨基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茶叶的发酵工序是形成茶叶不同品种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法,比较分析了云南普洱碧罗春茶(不发酵茶)、福建乌龙茶(半发酵茶)和普洱熟茶(全发酵茶)红外特征谱的异同。结果显示,三种茶叶的红外光谱比较相似,但由于发酵程度不同,三种茶中茶多酚类物质成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它们具有各自的红外特征谱。研究表明,茶叶的发酵程度与红外特征谱的1037cm^-1、1147cm^-1、1324cm^-1、1520cm^-1和1240cm^-1附近吸收峰的强度和峰形密切相关,根据上述红外光谱特征峰的吸光度和峰形,可以区分茶叶的发酵程度等。FTIR光谱法为不同发酵茶叶种类的鉴别,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生普洱与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并建立了原花青素的光谱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为96.7%~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06%.生普洱茶中原花青素的含量为56.34 mg/g,熟普洱茶中未检出原花青素.  相似文献   

13.
紫外光谱法比较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的茶多酚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溶剂提取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的茶多酚成分,利用紫外光谱法进行分析,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茶多酚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在540 nm处,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的茶多酚含量分别为26.4%和10.3%.  相似文献   

14.
以闽北茶区的水仙、肉桂、梅占夏署季节茶鲜叶为原料,分析了三个品种夏暑乌龙茶的品质特征及其生化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为有效利用夏暑茶资源和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个品种夏暑茶鲜叶各生化成分含量较丰富,品种间各生化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但不同品种各生化成分减少或增加的幅度不同;毛茶感官审评综合得分高低依次为:肉桂(86.38)>梅占(82.48)>水仙(82.20),其中肉桂具有较好的乌龙茶品质特征,且与梅占、水仙的品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普洱茶的特级、三级、九级三个茶样进行五分钟沸水冲泡处理,测出相应的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探讨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浸出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级别的降低,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明显减少;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浸出含量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6.
在红曲霉发酵酿造茶酒的原料中添加制茶下脚料,实验对比测定了发酵前后各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物料中各营养含量分别为,总糖(302.2±3.29) mg/g,还原糖(126.3±7.46)mg/g,多糖(175.9±9.05) mg/g,粗纤维27.1%,氮(40.64±1.06) mg/g,游离氨基酸(47.04±0.75) mg/g。发酵后物料中总糖(199.1±1.64) mg/g,还原糖(29.07±0.34) mg/g,多糖(170.0±1.30) mg/g,粗纤维18.8%,氮(37.02±0.86) mg/g,游离氨基酸为0 mg/g。发酵前后物料总重量利用率39.4%,各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分别为总糖60.06%,还原糖86.01%、多糖3.35%、粗纤维30.62%、氮8.91%、氨基酸为100%。发酵茶酒的酒精度达到1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自制交联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凝胶对绿茶茶水浸取液中的茶多酚的吸附。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对2mLTP试液,用4mL交联PVP凝胶,吸附60min,茶多酚的除去率达到50%以上。其吸附机理为:交联剂的活性吸附中心与茶多酚上的酚羟基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