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理解]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体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具体材料,是学科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的,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和再创造.它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并在借助教材中的案例或范例学习和了解知识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获得启迪、丰富想象力,从而增长智慧,达到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文本的留白空间和余地,实现与教材零距离的"亲密对话";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做到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杨刚 《四川教育》2006,(2):54-55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体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具体材料,是学科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的。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建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和再创造。它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杨刚 《黑龙江教育》2007,(10):33-35
[理解]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体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具体材料,是学科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的,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有效处理之后形成的、在课堂现场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的具体信息。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师生一方面合理地利用教材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另一方面,师生可以科学地加工教材,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是经过取舍  相似文献   

5.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由“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向“教师与教材的互适”转变.强调了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师生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增补教材,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互相适应.也就是说新教材要求并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6.
谢行芝 《时代教育》2009,(7):173-173
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师生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和教学参考材料的知识范围来完成教学,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相互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落实教学目标、架设师生桥梁的重要基础和课程资源。在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深刻领悟计算机教材编写思想,立足本专业教学实际,认真专研教材教法,合理挖掘教材内容,确保教学符合学生学习基础,满足学生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可以紧扣教材体系,在教学中建立多层次的“问题”体系,逐一进行问题解析式教学.将统一的教材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紧密与“问题”体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纲要”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从而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大学生进行以史为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环境等都是教学的构成因素,并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若要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益,我们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学习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由教学内容人手,优化课堂教学.即有效处理教材内容,创新教学内容,以彰显教学风格与特长.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以唤起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由当前历史教材来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较大弹性与跨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具体实际来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教材是为开展教学活动以使师生、生生互动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和产生知识提供的一种范例和素材。教师离不开教材,因为里面有教学内容;学生离不开教材,因为里面有学习内容。教材内容本身并没有产生任何意义,它必须经过教师和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和认知水平进行主动建构、感悟和体验,才能获得其意义。对于中学化学教材,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完全按教材的内容、结构及次序等进行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有的教师则是“用教材教”,根据大纲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教学条件,进行想像、重组和剪辑.复习课的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为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中学教师更应创造性开发和建构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资源,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校课堂教学应以选用教材为蓝本,适当补充相关教学内容.根据在“文化市场营销学”实际教学中的经验,高校课程教学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补充:教学案例、其他教材内容和相关内容,并要在“立体化”教材建设方面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最为重要的物质载体,作为数学课程重要实施者的教师不能停留在机械地再现数学教材,被动地适应数学教材,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心理规律,关注课程开发中的教材内容加工,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让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敬伟 《学周刊C版》2010,(8):105-105
长期以来,教材被视为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教师的教只是完全忠实于教材,向学生原原本本地灌输教材内容,从而造成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自主陆、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现在新的课程改革为教师在教材方面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编写虽然力求创新,辑入当今科技、教育发展最新成果,力图融人社会实际,传授给学生生产和生活经验,但无论教材编得多么完美,也不可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时仍需对这些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和改造,保证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能理论联系实际,适宜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小学四年级数学的基本情况 (一)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对课程做了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一方面加强自己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另一方面创造性组织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方面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数学;另一方面师生要共同建构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自觉地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常用术语。这三个术语是隶属不同层面的不同概念。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课程研制体制都是由国家统一控制。很大程度上将课程与教材两个不同的层面的研究范围重叠了起来,客观上造成了课程与教材层面、教材与教学层面不同问题的混淆,使人们误以为教材内容就是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由于教师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把握。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从以下方面进行解读.一、读懂教材内容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读懂了教材,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一般来讲,在读教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编写的教育理念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新教材在编写上要积极创新,体现出全新的教育理念。教材是教学的一种范例(即教材的一种基本功能);教材编写要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师生互动;教材内容要克服“难、繁、偏、旧”的弊病,实现教材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和适应性;注意教材的整合性;增强教材的弹性,给学生的发展留有一定空间;教材建设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材编写要突出创新,创新是教材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许祥平 《中国德育》2007,2(3):69-70
新课程的实施深刻地改变着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教材,成为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正如《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所指出的:“教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之一,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按照学生实际需要加以组织、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也不例外,它是一个范例、一种文本,需要教师正确地去理解、去再造。  相似文献   

20.
<正>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这是为了使课堂学习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而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新课标下的课程教学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条件,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课程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目标、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准确捕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并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