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的性质和成语、谚语相似。它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yǐn)语,就好像是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就好像是谜底。两个部分之间有个停顿间歇(书写时用“———”表示)。有时解释部分干脆不说出来,让听者和读者自己去体会、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它还能分成两类:一类是“喻义歇后语”。这类歇后语的特征是:前一部分为比喻(有的也引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为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推理,或是逻辑(luóji)推理。如“芝麻开…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历史演变论”和“民间演变论”。“历史演变论”的问题是混淆了两个不同的范畴,而且忽略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差异性。如果将歇后语的范围严格地局限在以两个部分组成的语言结构,前部分是比或引导,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或说明,那么,民间演变论可认为是歇后语的来源。分析歇后语的特征,不必纠缠在“歇”字的语意上,因为“歇”的功能不再是现代歇后语的关键所在。与其着眼于“歇”这一个字的功能,不如着眼于前后两个部分组成的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3.
试谈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张铭歇后语是一种文学性较强的群众语言,是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俗语。歇后语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因其使用时常常省去后半部分,故名歇后语。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是假托语,是比喻,也是构成其形象生动、活泼风...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的分类与英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其他语言中所没有的。就其前后两部分联系方式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双关式歇后语与比喻式歇后语。本文在对不同类型歇后语的结构形式进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典型例句说明其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5.
趣说歇后语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歇后语是由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俚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个引子,后边的部分是对前边部分的注释和说明,就像猜谜语中的谜面和谜底,后一部分才是真意所在。由于前后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比如说:秤砣掉进水——不浮,真正的意义是“不服”。  相似文献   

6.
成语和歇后语都是熟语,都是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含义深刻的定型语素结合体。从形式上看,成语大多是“四字格”,而歇后语则是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面;而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像谜底。两个部分中间有个停顿间歇。歇后语可分为两类:喻义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喻义的歇后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有时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是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类推,或是逻辑推理。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谐音的歇后语,后一部分用同音或近音成分换用…  相似文献   

7.
编辑与作者之间有“异”有“同”,其“异”是绝对的,“同”是相对的。不认识二者之间的“异”与“同”,就不能真正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同”虽然是相对的,但它是编辑和作者二者之间的最佳境界。没有二者之间的“同”,编辑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就难以妥善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以“同”为前提与以“异”为前提有很大的不同。要使编辑与作者二者之间从“异”到“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止单一化的倾向。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求“同”的途径和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应作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8.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9.
歇后语及其教学黑龙江双城市特级教师白金声歇后语是人民大众口头语言的一种形式,又名缩脚韵,也叫俏皮话。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假托语,用来描摹、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主题语,用来解释、说明,像谜底。许多歇后语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富...  相似文献   

10.
“比德”说和“移情”论是中西两家影响最大的自然审美学说。从它们的理论脉络和主要特征可看出它们的“同”是表面的、形式的,而“异”才是本质的、内在的,两者的思想背景、内容与形式、心理机制等三方面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摘了《忻州歇后语词典》中有代表性的方言歇后语共72条,刊登出来以就教于方言学家。  相似文献   

12.
试论隐喻在歇后语语义双关中的认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歇后语中隐喻现象普遍存在,隐喻在歇后语语义“双关”中起了举足轻重的认知作用。就歇后语语义双关的演变过程而言,隐喻所起的认知作用包括:重构、联想、推理、转移。  相似文献   

13.
歇后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因内容表达的需要而形成了鲜明的形式特点。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或侧重意义关联,或注重位置变化,或突出语法联系,结构形式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固定的语言表达形式,包含短语、成语、典故、歇后语等表达模式,这种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习语给学习者的理解和交流带来了困扰。文章浅析了习语不可译性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家们对熟语的分类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成语和歇后语都是熟语中的成员.本拟对成语、歇后语的各自特点略加说明,并指出其间的区别和联系,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它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历史上的圣贤君师,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现实生活中底层的小人物,想像中的神仙鬼怪、宗教人物四类。歇后语中对这四类人物的形象和价值取向的描写,反映了我国民间笃信道、佛,追求情义、正义以及国民性格中歧视弱小、圆滑世故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7.
河湟地区的歇后语主要有喻意、谐音和故事等三种类型,其歇后语中也存留着大量的河湟方言,使得这一地区的歇后语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8.
歇后语的语义结构及释义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注释学的观察角度审视汉语语汇中的歇后语,揭示歇后语的语面义和引申义,分析引申义的实现手段,强调歇后语的释义不能忽视其语面义,肯定语面义在歇后语表义中的特殊作用,讨论歇后语释义的语言学表述,探究“指”“形容”“比喻”等释义术语混用的根由,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根据目的理论下的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分析了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在纪实翻译策略下,歇后语的英译可分为直译和直译加注释;在工具翻译策略下,可分为套译和意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