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洁 《山东教育》2009,(12):38-39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全面转变,对学生的“评价”理念同样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评价的出发点从评比、筛选走向诊断、帮助。评价的目的从知识学习走向育人,即促进“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评价者的心态从冷静客观走向充满人文关怀。评价形式从“三个一”走向“三个多元”:从整齐划一式评价走向充满个性化的多元评价;从单一的教师评价走向教师、家长、同伴、个人等互动式的多元评价;从统一的纸笔测试走向对艺术作品、实践成果、小发明制作、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的“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办学特色,产学结合、定单式人才培养等模式,以及其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都要求高职教师必须有一定的下企业锻炼经历,才能担当起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促使高职办学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入企业。本文从校企合作师资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可行性出发,对校企合作师资共建共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为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矛盾,在外部支持渐趋完善的情况下,寻求内源式的发展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内源式发展带来的情感归属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留得住”的保障,教师由内生发出的自我认同是其“教的好”的动力。欲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的内源式发展,必须摆脱单纯依赖外源动力的现状,以提升内源发展动力为主要目标。因此,我们需遵循向内而生的发展原则,政策设计上以文化认知为基础,树立区域文化自信;师资培养上以本土化为重心,稳定乡村师资队伍;教师成长上从内源层面助力,推动教师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工作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完成了从建国初期主要面向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培养专业技术教师到现在面向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培养制度、培养机构、培养模式等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使得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工作更加有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针对性,“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科学性明显增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职能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贾斌 《甘肃教育》2021,(4):18-20
文章从产教融合发展的维度出发,基于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新内涵与新标准的研究基础上,论述了“双师型”师资对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对高职“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实践路径开展实证研究,采用协同理论创新研究方法,通过“区园企校”共发展,以师资建设逻辑重构、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和师资培育实践路径研究三个方面为抓手,从而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跨界培养、协同共建,有效实现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前,“双师型”教师缺乏已成为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现状,我校从培养“双技能”职教师资的根本任务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出发,在调查研究职教师资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实行了“双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习新模式,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师范技能有了显著提高,凸显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双师型”特色,实现了合作双方的互惠互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双师型”教师是落实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双师型”教师不足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文章分析了当前“双师型”师资培养的现状,从政策导向、培训手段、校企合作、加强科研等多方面,探讨了“双师型”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双师型”教师缺乏已成为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现状,我校从培养“双技能”职教师资的根本任务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出发,在调查研究职教师资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实行了“双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习新模式,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师范技能有了显著提高,凸显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双师型”特色,实现了合作双方的互惠互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学院式”向“现场式”的教师学习范式转变,使现场学习成为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热点。现场获取实践性学习经验,促进教师迈出从成熟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一步,需要理解“经验”,以哲学视角透视经验学习的价值意蕴;反思“经验”,以实践路径分析现场学习的内隐策略;超越“经验”,从思辨、对话、合作等层面讨论教师学习的质变突破。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重”职教师培基地,调整部分“国重”职教师培基地,公布首批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  通过“国重”,带动各地职教师资基地建设,经过3至5年的努力,在全国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与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要求相适应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网络,为建立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本刊讯:经各地推荐和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工作小组专家评审,日前,教育部批准并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它们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1.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可看,在各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改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改革,是合乎规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特殊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对于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改革和发展战略也是科学。改革和发展的兴衰成败决定于哲理的正误和成熟程度。中国改革和发展实践,形成了改革哲学,哲理的特点是:包容性、普惠性、和谐性、中庸性、多元性、互动性、人本性。应继续研究和充实这些理念,并用以指导改革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3.
同为东方文化圈的中国和日本几乎在同一时期分别经历了一场改革运动。但改革的最终结果却相去甚远,日本从此走上了国富民强之路,而中国却越来越颓败。通过对比两国的改革运动,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差异,这些差异或许就是导致两国改革运动产生截然相反结果的根本原因。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探讨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中所表现出的极度的功利主义思想,并对两国教育改革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对洋务运动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产权制度改革是校办产业改革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高校产业改革的步伐,促进高校产业健康、稳步、持续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校办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视野中的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对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师范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专业划分过细、课程结构失调、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过分倚重考试分数等。为了能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必须重新整合专业,调整课程结构,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重,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维新时期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从救国御侮的需要出发,极力主张改革教育。他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是民智不开、人才缺乏,而究其原因,是当时的教育所致;中国如欲变法图强,必须培养人才,欲培养人才,则必须改革教育;教育改革是政治改革的基础。他提出了变科举、重师范、兴女学、改革儿童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主张,对清末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能力培养视角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及实验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大部制”改革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体制与政府组织体制有很多相似之处。政府大部制改革给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诸多启示:(1)通过部委“共建”解决部属高校多头管理的矛盾;(2)中央级管理机构应有效行使监督和宏观管理的职权;(3)应合理赋予高校充分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教学与考试是学校教育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两者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分别从课程的性质任务、遵循原则、考核内容、考核方法等角度,详细介绍了鸡西大学葫芦丝课程学生成绩考核采用的一种新模式。不仅对其它器乐教学同样具有较大地借鉴意义,对高职高专标准化考核体系的建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乡镇改革与乡镇机构改革,从内涵上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改革。说到底,乡镇改革的实质和核心问题是解决我国过去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垂直管理与“块块”统一领导互相分割,乡镇“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下一步的乡镇改革总体目标是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惠及9亿农民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提高整个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这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且牵涉面最广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