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于基督教经典中的最高存在者究竟应该用哪个/哪些汉语词加以翻译?这是比较宗教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大问题。19世纪,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曾有过长期的争论。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不同意以马礼逊圣经译本为代表的用汉语的"神"来翻译God的做法,他从比较角度对汉语中的"上帝"和"神"进行分析,并用它们作为Elohim和Ruach的译名。他不但认为"上帝"和"神"在本质上与希腊罗马的theos和Pneuma一致,而且认为中国宗教具有自然神学的特征,与希腊罗马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麦都思关于"上帝"和"神"的观点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是当时中西宗教和思想传统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认识中国基督教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意义。他利用中国文化元素阐释基督教神学的探索是近代中国基督教神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西方解读中国宗教乃至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也为中国人认识基督教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田霞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43-146
作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词,考察了《圣经》中的God与中国的“上帝”和“神”各自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后发现,God在宗教形象和文化内涵上并不等同于中国的上帝或神;在这种跨文化词的翻译中,所谓的“神”已不再具有它原始的文化内蕴,而是演变成了西方的God和中国的“上帝”和“神”的形象复合体。由此可见,这样的跨文化词的解读和翻译应该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论文指出文化词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性和交际性的问题,并提出了异化翻译的策略,这有利于加强本土意识,凸现民族文化的特色。在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避免卷入到文化殖民霸权的意识中去,在各民族文化间的交融和互补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静璧 《文教资料》2006,(17):130-131
本文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考察明朝末年God三个典型性译名:“天主”、“上帝”及“大父母”。这三个译名采取了适应策略,借用了中国传统儒家观念。文章结合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转向(CulturalTurn)理论和丹尼尔·肖的文化翻译的微观角度,从译语的世界观来分析God这三个译名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2 Jokes     
A Penny and A secondA man goes to church and starts talking to God. He says: “God, what is a million dollars to you?” and God says: “A penny”, then the man says: “God, what is a million years to you? ” and God says: “A second”, then the man says: “God, can I have a penny?”and God says “In a second. ”一便士和一秒钟 一男子进入教堂和上帝对话。他问: “主啊, 一百万美元对你意味着多少?”上 帝回答: “一便士。”男子又问: “那一 百万年呢?”上帝说: “一秒钟。”最后男 子请求道: “上帝, 我…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我国古代哲学中上帝和Bible中God的含义和传统翻译错误,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古代哲学中的爱和天人关系。  相似文献   

6.
英文词“God”想必所有学过英语的人都认识,是“神”的意思,汉语中也把它对译成“上帝”或者“上主”、“主”。细说起来,英文的“God”和中文的“主”还真是有着一定的联系!为什么呢?请看文章。  相似文献   

7.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改写或操纵被合法化了,译者的主体性得到无限发挥,从而导致翻译的失真,翻译"异"的特性也随之丧失。本文通过明末清初传教士理雅各在翻译中国儒学经典中对"上帝""天"的处理揭示了中国儒学思想并非神学思想,并且"上帝""天"更不能与"God"、"Heaven"匹配,从而进一步揭示了翻译主体性研究的偏颇,指出以文本为依据展开的作者与译者之间对话的主体间性研究才是解决翻译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Goodbye的使用     
“Goodbye”这个词,同学们刚学英语的时候,就应该接触过了吧?它的中文意思是“再见”,但其实它和我们汉语里“再见”的意思是有点儿不同的。“Goodbye”这个词最开始的形式是“Godbewithyou”。其中“God”的意思是“上帝”,“Godbewithyou”可以翻译为“愿上帝与你同在”,它是从前的西方人在分别的时候常用的祝福语。西方人很多都相信上帝创造了人类,他们认为,与上帝同在一定是最幸福与最安全的,所以他们都用“Godbewithyou”这种祝福的方式互相告别。  相似文献   

9.
从汉语史的角度看,佛教汉语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揭示印度佛教的传入尤其是佛经翻译对汉语的影响。本文讨论梵语词indran墿la在佛教汉语中的表现及其两个主要汉语形式帝青和天青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描述翻译研究的方法论视角,研究小说《二马》中文化词汇的英译策略,手动提取原文中的汉语文化词汇及其译本中对应的"翻译",形成平行语对并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发现,译者使用到了八种翻译方法,总体上倾向于采用文化替换类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方法上的选择主要受历史文化语境和文内语境的制约。此外,汉语语言系统的特殊性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文化词汇的英译。  相似文献   

11.
熟语是一种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性和历史、文化内涵的部分之一,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如果要把英语中的熟语翻译得准确、生动、优美,就应该有意识地用汉语中的熟语来翻译英语中的熟语。  相似文献   

12.
如何用汉语词翻译圣经中的God(Elohim/Theos)和Spirit(ruach/pneuma)?近代以来,就成为讨论的问题,被称为"术语问题"。不过,学界一般认为这只是外籍传教士内部的争论,中国学者并未参与。其实,查阅当时的资料就会发现,中国人对这个问题也一直进行着认真的讨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何进善、徐继?、洪秀全等就使用了"上帝"、"神天"、"天父"、"真神"等译名。19世纪70年代末,更多学者参与其中,福州征文活动和《万国公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讨论达到高潮,这个时期出现了"造化主"、"真宰"等译名。中国学者的主张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分析汉语中的"是"和英语中的"be"各自的功能和用法入手,通过比较得出"是"与"be"的相同之处及差异,并总结出若干"是"和"be"相互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翻译观是西方流行的一种新理论。女性和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所提倡的"文化转向"使女性和译者的地位及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从英文歌曲《God is a Girl》的两个汉译本着手,从中可以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的帝与宇宙生成原型张荣明就其社会根源而言,中国文化中的上帝观念应该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人王在人们思想中的投影。但是,思想中的上帝并不等同于思想中的人王,而是人王的“主人”和“先祖”,是整个宇宙的母体和秩序的主宰者。因此,上帝的原型,一方面具有现...  相似文献   

16.
邓黎 《文教资料》2009,(27):47-48
汉语民俗词语凝聚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是跨文化交际翻译的一大难题.如何传递民俗词语中的文化信息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民俗词语,其次在讨论俗语"童养媳"的翻译同时,介绍了汉语民俗词语翻译的六种方法.最后提出了翻译的原则应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尽可能形神兼备地译出俗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李雯 《考试周刊》2008,(2):161-162
汉语和日语中都大量使用汉字,却分属两种语言体系.二者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是日语学习者的一个障碍.特别对于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来说,使用准确的表达方式更为重要.本文围绕汉语"想"的几种具体用法,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译文的考察,来寻找日语中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翻译汉语成语不仅要体现成语涵义,还要准确地传达它的文化色彩.本文通过实例"马前泼水"和"破镜重圆"阐述它们的蕴涵,研究其意义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可比语料库,对翻译汉语中的指示代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指示代词在翻译汉语中均体现出显化特征,文体因素对显化总趋势没有影响,但对显化程度有一定影响。对谓词性指示代词"这…"的个案研究表明,翻译汉语中"这…"显化比较明显;"这…"在非文学翻译汉语中呈现出明显的显化特征,但在文学翻译汉语中却没有明显的显化特征;"这…"在"一般"和"学术"类文体的翻译汉语中呈现出明显的显化,而在"新闻"和"小说"类文体的翻译汉语中没有呈现出差异。本文从翻译目的与策略以及英语源语透过效应两个角度讨论了显化的动因,也对"这…"在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中差异不明显做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20.
童谣两则     
I see the moon, The moon sees me. The moon sees someone That I want to see. God bless the moon, God bless me, God bless the one, That I want to see.译:月亮看见那个人我看见月亮/月亮看见我/月亮看见那个人/正是我想见。上帝保佑月亮/上帝保佑我/上帝保佑我想见的这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