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重视生活积累。陆游在《示儿》诗中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学诗如此,学文何尝不是?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了的正确道路。不少作家随身带着一个素材本,随手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为日后写作做好必要的准备。据说,清代的…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作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就是文章写作训练中应着眼的关键之处,就是写作者所应具备的思想情感、眼界心胸、生活阅历、文化修养。陆游叮嘱他的儿子说:“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个诗外,我认为指的就是以上四个方面。要使学生具备“诗外的功夫”,就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相似文献   

3.
路巍 《黑河教育》2009,(2):32-32
宋朝大诗人陆游在逝世前一年,曾对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是陆游对其一生写作探索和实践的高度浓缩与概括。其实要想写好文章,不单单要在文章本身上下功夫,还得练好“诗外功夫”。这“诗外功夫”指的就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三种写作能力,即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只有强化学生的这三种能力,他们的写作技能和水平才会有质的提高与飞跃。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时常困扰着师生.其实,作文教学就是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应在“导”字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要说得真实、具体、生动;要发挥评价作用,把训练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会作文.  相似文献   

5.
丰富生活,拓宽作文源泉封淑敏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必须寻得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清代王夫之也就作文说过:“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我们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必须将学生带进生活这个“铁门限”,在丰富学生生活这个根本问题上下功夫。1.观...  相似文献   

6.
古人作诗,有“为吟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艰辛锤炼,更有高人积多年吟诗作文之心得,提出“功夫在诗外”之说。观照现今的作文教学,学生作文的“诗外功夫”或被降低要求。或被硬性挤掉,小学生守着捉襟见肘的几个词汇,在教室里遥想单调枯燥的生活经历,闭门造车,其负效应显而易见。要解决以上“痼疾”,笔者认为,重拾古人治文的经验,强化“诗外功夫”颇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语文界老前辈张中行先生写有《禅外说禅》。在下仿此书句,来个“文外说文”。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感慨系之。陆放翁有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以前对这诗句不曾细想,以为它同苏东坡的“人生识字忧患识,姓名粗记可以休”一样,不过是诗家语,何必当真。随着年轮的增多,渐渐体味出:放翁之言,实乃至理名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作文这个圈子看作文,你会产生一些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要把作文“写”具体,我认为在动笔之前有一个重要环节,即首先要“说”具体.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见“说”是“写”的前提,也是“写”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说得好也就能写得好,说得具体也就能写得具体.下面谈谈我训练学生“说”具体的两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又让学生最头疼。作文训练时,学生或是嘴咬笔杆,或是抓耳挠腮,可谓“苦不堪言”。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究其根本原因,是写作素材的欠缺,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南宋诗人陆游所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明了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又让学生最头疼。作文训练时,学生或是嘴咬笔杆,或是抓耳挠腮,可谓“苦不堪言”。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究其根本原因,是写作素材的欠缺,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南宋诗人陆游所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明了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臧迎春 《教师》2011,(31):66-67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同样的道理,学好作文,不能只在课堂上局限于作文的小圈子里腾挪翻滚。即使有进步,也大多只是使学生学会了技巧的运用和辞藻的堆砌罢了。那样的作文是没有真情实感的。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不能在课堂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为作文服务呢?当然不是,它须与我们的阅读课紧密结合,由此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是一个细火慢熏的过程,绝不是集中十几节指导课强化训练所能达到的。以下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郑玲 《教育艺术》2009,(10):56-58
南宋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文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没有生活的积蓄.没有语言的积累.没有文化的积淀.就没有倾吐的质朴无华.没有表达的真挚独特.没有情感的韵昧隽永。我尝试着把学生带到“诗外”.让他们博观,让他们厚积。  相似文献   

13.
课标对中小学作文教学作了新的定位,提出了诸如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自己想说的话”等具体要求,指明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这些意见无疑应该成为我们研究作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写作导航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经典广告词:“药材好,药才好”。意思是说:要制出好药来,选用的药材要好。同理,我们若想写出一篇优秀文章,也要在选材这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下面以高考满分或高分作文为例,谈谈作文选材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文难”问题.提出让“想像作文”走进课堂。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多下功夫.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想像”。  相似文献   

16.
“象外之象”说,系唐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对诗歌意境所作的一个美学概括。他说:“戴容州(戴叙伦)云:‘诗家之景,如兰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司空囹此说千余年来一直为诗家称道,是使诗以实化虚,表现动态美、含蓄美、空灵美,得“味外味”的要津。前一个“象”,当是指诗歌艺术形象中的实写部分,即具象,或者说是具体的描写;第二个“象”,当是指诗歌中由“具象”暗示或象征出来的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虚幻部分,即虚象,或者说是“超以象外”的意境。台湾诗人余光中说…  相似文献   

17.
高考语文评卷将作文分为两个等级.一个是基础等级,一个是发展等级。作文中有“出彩点”就能提升到发展等级;没有“出彩点”,就会停留在基础等级。要想作文脱颖而出.作文必须有“出彩点”。多年担任高考语文阅卷组长的何永康教授说:凡优秀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考场作文想得高分.必须在“光辉”上下功夫——只有写出“出彩”的作文.才能刺激评阅者的眼球向大脑传递“此文达到发展等级”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正说明了锻炼积累能力的重要性。作文训练也是如此。只有既注重语言的积累,又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一、加强课外阅读,加大学生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成功的经验。多读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儿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可是作文在语文中又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传统作文教学偏重于对作文形式方面的指导而不注重对作文内容方面的指导。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研究作文的具体写法,在指导学生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下功夫,过多地考虑“炊”的问题,而较少考虑“米”的问题。由于忽略了对作文内容的指导,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泛、单调,反映的生活面狭窄…  相似文献   

20.
苏东坡有诗云:“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语句虽浅显,但却可从中悟到一个学习写作的道理:即要想真正学会写作,不能只在技巧和功夫上做文章,而是要着手于一些更为关键的环节。这些环节又常是被我们忽略的。要想真正在作文上弹出一首动人的曲子来,我们必须抓住类似苏诗中“弦”和“指”之外的环节。 一、“汝果学夫诗,工夫在诗外”:要重视积累 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要写几百篇作文,如果再加上日记、书信、发言稿等实用文体,其数目真是洋洋可观。可是许多同学一旦拿起笔来,仍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