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教务管理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必要性,介绍了基于校园网的、采用分布式数据处理的浙江师范大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该系统)。  相似文献   

2.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学校教务系统,属于校园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类型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将极大的方便学校教学信息的发布,也为建立无纸化办公环境提供技术支撑。因此,需要关注校园网建设管理的出发点,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实践途径。本文以学校教务信息系统的搭建为考察对象,进行主题讨论。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教务管理是一项繁琐、细致、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实现教务管理信息的及时收集与发布,提高学校的教务管理水平一直是教务管理的研究方向。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为学校教务管理的无纸化与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发基于校园网的B S结构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使各项管理工作快速、方便、准确、按时完成,同时可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服务人性化、决策透明化。在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大多都采用传统的三层结构模式(客户端、应用服务、数据服…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特别是部分高职院校分校区教学,给教务管理带来了挑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已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的管理手段。结合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现状,介绍了教务管理系统技术的选择,并详细介绍教务管理系统结构和功能,最后阐述了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校园网建立的高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化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如何保障整个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有效运行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就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系统安全应达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校园网是当前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国内高校教务管理发展史和技术趋势等角度分析国内高校教务管理软件研发和使用情况,结合笔者的开发经验,得出业务流程管理是网络版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要点的结论,并建议该系统的体系架构立足于数字化校园,同时认为强化教学方面的开发是网络化教务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集学校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图书管理、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等于一身.所以校园网的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从目前高校校园网的结构入手,分析校园网存在的安全隐患,设计一套基于Linux的高校校园网安全防范体系,由校园内网、校园外网以及Linux网关整体提高高校校园网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C/S和B/S模式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对兰州交通大学教务管理的特点和校园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C/S和B/S交叉并用的模式来进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以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和学分制管理的需要,实现了本校教务信息最大程度的共享。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教务管理是一项繁琐、细致、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实现教务管理信息的及时收集与发布,提高学校的教务管理水平一直是教务管理的研究方向.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为学校教务管理的无纸化与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校园网和数据中心聊城大学校园网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校园网覆盖了两个校区的100多座楼宇,保证校园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系统、邮件系统、档案系统、招生就业系统和学校主网站地畅通运行。  相似文献   

11.
目前校园网中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大部分是基于B/S模式的,由于Browser和Web Server之间通信时所使用的HTTP协议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文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分析讨论了数据加密、SSL协议的基本原理,并为校园网的Web信息安全给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校务公开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梳理高校校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校务公开工作的几点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加速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阐述了工程管理专业实现网络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教学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立基于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是对现有教务管理系统的重大改进。本文介绍了实现该系统所使用的Bmwser/Server模式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提出了设计该系统的指导思想和系统实现时的基本要求,并对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现的各项功能作出了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校园冈站起到对外宣传、内部信息沟通,网络教学、辅助管理等方面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校园网站的规划、网站设计方案。结合学校的实际,本方案决定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完成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院实训教学智能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职学院实训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提出利用C#作为开发语言,借助于ASP.NET技术开发一套基于W eb的实训教学智能化管理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组成,系统功能结构设计、体系结构设计,开发环境的选择及数据库设计;探讨了在校园网平台上如何对实训教学进行智能化管理,推动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实训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高校事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充分讨论了基于SQL Server的通用事务信息数据库结构.以及基于Visual Basic6.0的通用事务常规操作、查询处理和统计分析,并实现了基于校园网通用远程事务管理系统(LDGAMS)的一个实例,较好地解决了高校事务管理系统急需紧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学校的教务管理,应该算是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广大的教务管理工作者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近几年中涌现出的新建高等职业院校却给有效实施教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一是正确认知新建高职院校的特点,二是正确认知这些特点在教务管理上的反映;三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务管理理念和实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谈高校教务管理的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推进高校教务管理创新是时代发展对大学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管理氛围、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设备、管理队伍等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创新的教务管理模式、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手段和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Most universities worldwide are becoming distance education providers through adopting web‐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via the introduction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that enable them to open their courses to both on‐ and off‐campus students. Whether this is an effective introduction depends on factors that enable and impede the adoption of such systems and their related pedagogical strategies. This study examines such factors related to adopting a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a large multicampus urb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method used case study approaches and purposively selected the sample consisting of innovative teaching academics from across the university, who used web‐based approaches to teach both on‐ and off‐campus learner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Rogers’ theory of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and actor‐network theory and revealed a series of enabling and impeding factors faced by pioneering technology‐adopter teaching academics, some of which are technology related while others are policy related and common to large multicampus institutions. The study found that safe adoption environments recognizing career priorities of academics are a result of the continuous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evolving institution and its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staff.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eries of conditions that would form a safe, enabling, and encouraging environment for technology‐adopter teaching academics in a large multicampus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