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职技高师的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术性、职业性与师范性”的有机结合上,三相互依存、和谐统一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学校师资,而三的统一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职业性”的讨论成为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一大热点。通过回溯围绕职业教育“职业性”弃留的不同争论,从横纵两个层面分析树立现代职业性的涵义与维度,提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借由现代职业性的树立来丰富和发展。鉴于此,应打破对职业的传统偏见,推动职业理念的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发展更加全面的“职业观”和“职业教育观”。树立现代职业性能够为类型教育下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明确、统一的理念,以其为主导来贯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加强专业建设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高职人文教育在遵循高校人文教育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以职业性特质为起点,坚持培养“职业人”和“全面发展的人”的和谐统一,坚持职业性维度,彰显高职人文教育个性,把高等性作为自己的使命,培养“和谐发展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4.
"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高职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必须坚持层次和类型的和谐统一,在"职"字上办出特色,不断彰显其职业性以体现其核心价值和优势所在;在"高"字上凸显水平,不断彰显其高等性以提高其整体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这既是高职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教育面向未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培育大学文化和精神等三个方面对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和谐统一进行系统思考,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职教教师队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的职教教师教育面临着“学术性”与“职业性”的双重挑战,游走于“学术性”与“职业性”两端的职教教师教育如何确定未来发展路径,需要对职教教师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理论基点进行分析。我国关于职教教师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学术性”与“职业性”是职教教师教育不可或缺的两面,两者不能偏废发展,因此融合“学术性”与“职业性”才是未来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未来需要探寻两者融合的固着点,探索建立职教教师的“职业知识体系”,并探究将“职业科学”作为职教教师“专业科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中职业性与教育性的相关探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职业性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培养规格中都应体现出职业导向的特点。厘清和明辨教育性的本质特征,认识到教育性是在专业技能学习中发挥渗透作用,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性的正确认识,导致了在职业教育中把教育性等同于文化课、通识课以及认为职业性会弱化教育性等认识上的偏差。在终身教育和智能化时代,职业性与教育性的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助力,两者融合的土壤依托于终身学习体系和资格标准的构建,即建立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消除职业性与教育性的偏差,才能实现两者的融合,在终身学习时代实现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和人文道德素养的共生。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以研究职业及其规律为出发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具有显著的职业性特征。德国教育职业在职业分类体系中的清晰定位与分类、教育职业设置与更新的规范化程序与方法、教育职业自身丰富灵活的内部结构和统一严密的教育职业标准及其内容体系,保障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及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职业体系与职业教育专业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8.
美好生活作为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必须通过主体各种不同需求的满足程度来体现,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物质层面的富足感、社会层面的获得感、心理层面的尊严感和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四个维度。职业教育对美好生活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劳动、技术、职业和教育四大支柱来实现。但由职业教育的弱质属性所决定,要发挥职业教育在实现美好生活中的作用,必须进行职业教育内部支持系统和外部支持系统的配套改革,即在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处理好“主”与“客”、“职”与“志”、“训”与“育”、“技”与“能”之间的关系;在职业教育系统外部处理好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教育强制与教育自由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职业教育服务美好生活目标提供内部支撑与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9.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就是从过去作为层次的职业教育,向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转变,也就是职业教育从原有的教育大体系分离出来,成为与整个普通教育体系并行的独立体系。但从长远来看,构建作为类型的、与普通教育完全分离的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并不是一种适当的选择。要从深层次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真正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走“职普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之路才是一种重要选择。因此,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是“职普融通”。“职普融通”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真正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关键一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的重要一环;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从深层次破解和纠正歧视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建立“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于本科教育,构建与普通教育既相对分离,但并行不悖、相互融通,又层类交错、有机统一的现代职业高等教育体系框架是建设高质量职业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发展与“双减”政策的逻辑关联表现在教育一致性、政治互补性、文化相依性等方面,因此职业教育是推动“双减”改革的重要力量。而职业教育赋能“双减”具有多层意蕴,体现为观念层面增进职业教育功能认识、环境层面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目标层面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技术层面凸显课后服务职教优势。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双减”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推进职业启蒙,改善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职普融通制度,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三是提高职教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四是整合职教优势资源,助力普通学校课后服务。  相似文献   

11.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由政府、社会以及高校三个主体构成,职业性与双元机制是保障体系的核心.保障体系坚持以工作岗位需要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建立“双元质量保障机制”;“宽进严出”制度以及“双师型”教师群体保障了本科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内外结合的评估体系,使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改善.质量保障体系使德国本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应用性得到了制度保障,统一化的机制使教育质量更具可比性,从而构造了德国较为独特的本科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了德国职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价值合理性体现在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与人的价值目的性的统一。从形式合理性方面来说,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与学位制度发展规律的逻辑一致性,即社会发展现状对职业教育的学术性、职业性与人文性趋向融合的内在规律性制约;从实质合理性方面来说,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目的中的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价值统一,即从为“职业”准备的社会本位向为“职业生活”准备的人性解放本位转变。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在全球对外扩张和深入发展的变革历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全球马克思主义有机公民在国际层面上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组织形态相统一,以及在中国层面上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以及在运作层面上直接性联合与间接性联合、多样化发展与自主性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作为全球化中的“新全球化”将促进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4.
融合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人文性”,对高职大学生实施与其专业或将来从事的职业相关的职业思想、方法、态度和情感养成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化”要求,也成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通过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和优化激励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职业化”建设对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和品格的养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全纳教育作为当代国际教育三大思潮,分别在本体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职业教育产生作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应在职业教育观念、职业教育实践和职业教育制度上实现三大教育思潮的统合,进而推动人与职业、人的世界与职业的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全纳教育作为当代国际教育三大思潮,分别在本体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职业教育产生作用。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观念、职业教育实践和职业教育制度层面上实现三大教育思潮的统合,有利于推动人与职业、人的世界与职业的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全纳教育作为当代三大国际教育思潮,分别在本体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职业教育产生作用,通过实现职业教育观念、职业教育实践和职业教育制度三大教育思潮的统合,进而推动人与职业、人的世界与职业的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层面的立德树人、经济层面的“中国创造”转型和战略层面的高质量发展都对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出时代新要求。“理想信念”的内涵在德技并修、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交织呈现中初具雏形,在此基础上,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内涵要义应包含职业抱负、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三个指标,使之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相融合统一,从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的提升,培养出满足就业市场用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彰显培养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9.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职能,在培养模式上与职业教育一样,都是采用专业教育方式。专业教育起源于职业,大学专业教育往往注重职业性,人文精神常因大学专业教育的职业性而被丧失。大学专业教育强调职业性无可厚非,但人文精神不可或缺。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高素质人才应当是“文职”兼优。大学专业教育需要超越职业性,不断开拓人文精神,达到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伦理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如何做到“职业性”和“教育性”的统筹整合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关键一步。基于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字梯型”的双向促进和层级提升理念,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产教融合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为理论支撑,以“合作共促”文化为引领,构建了职业教育“人字梯型”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以教育者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和信息系统为支撑条件,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原则和发展性原则,能够形成更有“教育温度”的产业人才成长模式和更有“产业基因”的教育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