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的民间道教俗信——黄大仙信仰从产生之初便被地方化利用,尤其是进入岭南之后,更是不断与当地地域文化发生互动。传说、祠庙的地方化不仅丰富了黄大仙信仰的内涵,而且使黄大仙信仰在岭南获得广泛的崇拜,并最终成为全球华人共同崇拜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具有本土化的交融性和相生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时期,岭南地区山林远海较多,自然灾害频繁,气候恶劣,巫术盛行。当地的少数民族大都相信万物有灵,信仰内容广泛。道教在神祇的塑造方面善于将国内各民族的神灵信仰纳入自己的范畴中,在现实的修行与传教行为中乐于隐遁山林,超然物外。道教神祇与岭南民间信仰在岭南地区交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以道教神祇信仰为基础的岭南民间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3.
制度化的宗教(如佛、道教)与非制度化的民间信仰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关系.通过梳理方志、笔记小说等福建地方文献,考察清水祖师等福建地区佛教俗神的崇拜情况,说明制度化宗教与民间信仰融合的三种形式:其一,僧人是神明的重要来源;其二,佛教俗神的功能世俗化;其三,僧人参与民间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4.
王丽娜 《文教资料》2010,(11):75-76
我‘国从远古以来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和对天帝鬼神的信仰,秦汉以来盛行黄老神仙方术和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东汉顺帝时.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吸收传统的鬼神观念和迷信方术.正式形成道教。道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民俗中的很多传统节日和民间信仰都有道教的影子。神鬼信仰是中国俗文化的根基所在,而道教则吸取了道家黄老思想和神仙家的方术,鬼神思想浓厚,对广大人民有一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唐代手工业者的宗教信仰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信仰礼敬佛教、道教诸神及民间俗神外,最主要的是信仰、尊崇其行业祖师神。他们的的宗教生活既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一环,又是唐代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了解唐代下层民众的生活方式、信仰方式,因此对研究唐代社会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赣西北万栽从事民间宗教活动的职业人员分佛、道二派.与道教信奉张天师相对应,从事民间祭祀活动的客家俗僧以禅宗高僧普庵为鼻祖.自称普祖门下.调查显示,万载客家俗僧是分坛活动的,不同客家分布区俗僧的坛号不同,其活动状况也有较大区别.共同的祖师崇拜与大致相同的法事昭示着他们属于同一的民间信仰教派,即普庵教派.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民间山岳信仰很大程度上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不仅山神信仰与道教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民间的灵山崇拜也融入了许多道教服食养生、神仙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从早期道教神灵信仰、炼制丹药、法术等方面也可看出其对民间山岳信仰的吸收和发挥.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是道教神仙信仰对《聊斋志异》的积极作用。本文对《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和道教神仙信仰的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一是《聊斋志异》的创作方法与道教神仙信仰;二是《聊斋志异》的形象创造与道教神仙信仰;三是《聊斋志异》的环境描写与道教神仙信仰。通过这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道教神仙信仰与《聊斋志异》艺术成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嵇康作为竹林七贤之首,是魏晋玄学名士中自觉皈依神仙道教的有案可稽的第—人。道教明确把嵇康载入“尸解仙”之列,道教神仙信仰影响到嵇康对待死亡的态度。本文从嵇康之道教信仰层面出发,通过厘清嵇康与道教的深层关系,探讨其多姿多彩的思想和人生,并进一步透视其名士心态,关注其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0.
玄帝信仰是典型的道教信仰,主孝是玄帝信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道教玄帝信仰不仅继承了传统孝文化的基本精神,而且根据实际需要加以改造和化用,将其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了鲜明的信仰特色,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主孝还是玄帝信仰融入现代社会的宝贵财富,体现了道教对社会人生的终极关怀,彰显了道教神仙信仰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元明清时期,道教在阿昌族地区的传播,给阿昌人的宗教信仰增添了新的内容。道教在阿昌族地区的传播首先是受移入滇地的内地人民的影响,其次是道士在阿昌族地区传道和管理道教的机构道纪司的设立。德宏户撒的皇阁寺保留了阿昌族道教信仰的诸多元素。道教在阿昌族地区传播表明,阿昌族很早就接受了中原地区的道教并成为自己宗教的一部分.使阿昌族宗教带上较深的道教烙印。阿昌族的道教信仰正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行商是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产物。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时间背景,岭南成为近代中西化交流的交汇点,而行商对近代岭南化有添血之功能,它为岭南化率先向近代化过渡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对东学西渐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佛教入华的三条路径中,岭南交广海路作用最大。佛教传入岭南的时问大约在东汉末年。佛教在岭南的早期传播相对缓慢,对民众生活习俗影响甚微,这一点和北方的情形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岭南百越各部族原始宗教思想和习俗纷繁复杂,不利于佛教的传播;道教更加适应岭南社会,发展更为迅速,变相排斥了佛教的发展;与中原地区相比,岭南社会相对稳定,接受佛教思想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社会文化水平落后,限制了佛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的全真道在金、元时期曾经兴盛一时,至明代开始走向衰落。然而,明中叶嘉靖时期以来,因皇帝的崇尚,道教地位又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民间,很多高道开宗立派,为道教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全真道支派的崂山道教,也一度中兴,不仅在民间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龙门三大派的创立,即是其兴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巫信仰和自然崇拜是近些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在此领域的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巫鬼信仰、巫风的盛行、社神和土地神信仰、城隍神信仰,以及巫与道教、佛教的关系等方面。既往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存一些不足之处。加强此时期巫信仰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深化地域性巫鬼信仰的文化功能研究及少数民族信仰风俗的研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红线女故事在后世流传广泛,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其中的道教文化意蕴值得深入分析。通过考察道教神仙信仰文化在各个时期红线女故事中的流变,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道教文化因素在红线女故事中有丰富多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麦益娇 《贺州学院学报》2011,27(1):50-53,126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流传着一个动人的"刘娘传说"。刘娘传说和刘娘信仰对地方文化以及群体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民间叙事——传说的角度入手,将传说研究与信仰民俗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呈现刘娘传说和民间信仰,考察传说与民众的信仰生活之间的关系,极具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汉代已流传于贵州境内,尽管史料匮乏,然从贵州汉墓出土的摇钱树、朱砂、“四灵”图案等文物都可以看到道教文化在汉代贵州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林清书 《南平师专学报》2012,31(1):28-32,53
定光佛信仰是佛教与道教、民间信仰融合的典型个案;是客家文化形成和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定光佛信仰在提炼传统文化精华、促进现代人性反思和人文科学建设等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圣君历史上真有其人,其生活于两宋之交,在唐宋福建民间造神运动中被民众神化.宋代张圣君信仰及其传说一方面文人化的气息非常浓厚,这与文本记载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莫大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不时透露出张圣君亦巫亦道亦佛的原初信仰特征,这亦与当时福建民间造神运动的方式与民众择神的尺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