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提升高校学生德育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红色文化独特、深厚而富集,以红色旅游为载体,红色旅游资源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等功能日益凸显.充分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以及提升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红色旅游组合营销策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分布广泛,发展条件良好.为增加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在突出红色主题的前提下,走组合营销之路,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加强区域整合,从而使河南省的红色旅游格局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山西红色旅游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提供思想源泉,为大学生培养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为大学生实现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山西红色旅游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场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榜样和有地域特点的红色案例.高校应通过应用红色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应用红色实景展开实践教学,将红色旅游资源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以红色文化为城市旅游名片是传承革命文化、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和大众化、提升当地旅游资源利用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针对锦州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整体规划,设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创新红色景区讲解方式方法,加强红色旅游监管力度,丰富红色旅游宣传渠道,提升锦州市红色文化知名度。以充分发挥锦州市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提升锦州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与锦州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深厚的红色历史积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是山东的一大优势,通过总结提炼红色文化内涵,打造提升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发展红色旅游,是实现红色基因传承与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绿色发展,通过多模式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多种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同一区域往往存在着多种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其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整合是旅游业升级模式的重要战略措施.目前红色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对旅游业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将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相整合,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良好途径之一.如延安市不仅有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的故居为代表的“红色圣都”类旅游资源;更有黄陵、范仲淹祠等历史文化资源;壶口瀑布等闻名世界的自然旅游资源.改变单一发展红色旅游的观念,进行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等的整合开发,必将促进延安旅游产业升级和区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大省,也是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的重点区域之一。红色旅游资源是四川革命老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潜在优质资源。客观审视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总结红色旅游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找准当前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四川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充分开发和优化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的整合力;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搭建立体式的宣传平台,扩大红色旅游文化的传播力;打好红色旅游资源的组合拳,凸显红色旅游文化的生命力,这是新时期四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8.
分析桂林市兴安县红色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的现状及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旅游、主题休闲旅游和生态自然旅游资源进行资源配备布局整合,以有效地提升兴安县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不仅有丰富的长征文化,还有散布全州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时期发生的红色历史事件、纪念地、纪念物以及革命前辈足迹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目前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与开发现状不尽人意。必须客观认识黔东南红色旅游在全国、全省红色旅游格局中的地位,充分认识黔东南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建设红色旅游复合型产品体系,搞好“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的结合、与成熟旅游景区、线路的结合以及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并将黎平翘街打造成一个兼具影视拍摄、文化体验、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龙头景区。  相似文献   

10.
阿坝州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其红色旅游资源对于打造当地藏羌文化走廊,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概述了阿坝州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分析了开发其红色旅游资源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其红色旅游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戏剧作为一种通俗的文艺样式,在《红楼梦》由小说文本向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的传播过程申所起作用十分巨大。但众多的清代“红楼戏”中,清代“红楼”第一戏创作与流传至今却未有定论。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作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推动了《红楼梦》在全社会范围的传播进程,促进了“红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红色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教育价值,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当前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尚未得到有效体现,表现为大学生对红色教育缺乏兴趣;教育渠道单一;深挖红色教育资源不够;红色教育难以形成实效。高校可通过把红色资源融于课堂教学,融于党团建设,融于社会实践,融于校园文化等途径,让红色教育资源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杜毅 《怀化学院学报》2013,(10):112-113
高校红色社团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时代影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红色社团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探讨如何利用“红色社团”这个载体更好地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商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商代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战略。开发策略主要有:对河南省商代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综合规划和设计;调整拳头旅游产品的思路;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走形象化发展之路;加强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结合;做好旅游宣传工作,扩大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以京广,京珠沿线为依托,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条由南向北游动的巨龙。  相似文献   

15.
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孕育了古泰州盐场,汉初吴王刘濞"煮海水为盐",成为古泰州盐场的开拓者。古泰州盐场丰富的海盐资源造就了古泰州的盐税,古泰州盐税成为历代王朝财政税赋的主要支柱。古泰州盐民在长达两千多年的"煮海水为盐"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泰州盐税文化。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创新之举。梁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价值,将其资源开发与保护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发展新时代教育的必由之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以红色文化精神引领青年创新创业,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用红色文化资源充实创业教育内容,有序搭建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通过红色文化进课堂,营造校园红创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红色资源进实践,创建高校创新创业育人基地,识别创业机会;红色品牌进项目,促进"产学研"转化,提升红色资源经济效益,实现红色文化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助力红色文化有效弘扬。  相似文献   

17.
“红色革命音乐”在近年频现于视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在广大媒体以及群体受众的关注下,“红色革命音乐”活跃在媒体多元化的舞台上,又刮起了一股“红色革命音乐”的复古风。“红色革命音乐”之所以会再度充满活力生机,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红色革命音乐”的再度涅粜创造;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泰州是中国文化尤其是思想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区域。泰州儒学在中国文化、思想、教育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对泰州儒学文化的价值应该有较高的价值认知。泰州儒学代表的是泰州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成了泰州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并代代传承下来。泰州儒学中的主体精神、启蒙思想、民本思想应得到进一步弘扬与光大,为此要加强泰州儒学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为泰州文化名城建设提供有力的资源与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地方文化旅游正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而日益演变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泰州要建设"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以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包装提升,以期实现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切实增强泰州地方文化旅游区域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发展有四大规律,即求"特"避"同"、"快"旅"慢"游、先"物"后"声"、"奇"谋"实"功。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这一品牌对做大做强襄樊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具有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和鲜明的襄樊地域特质、极强的统领功能和兼容能力、丰富的开发素材和多元化的开发潜质。打造"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的战略构想:用三大特色旅游线路体系串联,整合汉江沿岸旅游资源,构筑襄樊旅游名城的经络骨架;实施"三步走",分阶段推进"汉江文化风光旅游"品牌建设。打造这一品牌的对策措施:注意坚守和积累;勇于创新、创意;以广阔的视野进行市场化的动作;加大旅游规划建设与城市建设等三个方面的结合融合力度;创造营造良好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