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玩笑,我是北京人还学什么普通话!”“您是老北京了,普通话标准得很!”在日常谈话或普通话测试时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类似的话语。的确,某些北京人总喜欢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乡音炫耀为普通话标准音,在测试时还不时地与测试员纠缠不休,好像他口里的每个字音都比测试员掌握的标准音还标准音。某些非北京人呢,也往往为这些人“抱  相似文献   

2.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来穗讲学,我有机会陪他几次活动,知道他很重视推广普通话。 张志公同志曾对广州全市中学语文教师作了一次报告,题目是《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当中说到口语训练时,就强调推广普通话。他指出新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他说:“一个国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语言,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公民要懂得普通话。这是国家文化教育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张老还风趣地说:“讲得不好怎么办?不要紧。我认为,只要张口讲,就得  相似文献   

3.
每当我看见老师在讲台上那神气的样子,便羡慕极了,总觉得他们像魔术师,能让一个个没有文化知识的小学生变得聪明起来,学会很多东西。他们真了不起!我也希望长大了能当老师。这不,机会来了,我的愿望提前实现了。我的爸爸是南方人,普通话讲得不太标准,好学的他请我来教他普通话,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一来,我可以尝尝当老师的滋味,过把做老师的瘾;二来嘛,平时都是他训我,这回,嘿嘿!……教学开始了。我神气十足地拿着“教鞭”,指着书上的“蓝鲸”二字,一本正经地对他说:“爸爸同学,请读这个词。”爸爸小心翼翼地读着“南京”,我板着脸,严肃地说:“…  相似文献   

4.
1.语文老师衣衫犹胜孔乙己,像诗人一样放荡不羁,香烟是精神食粮,美酒是生活享受,全身就只有这两种味道。一般讲两种语言,平日讲本地方言,可一上课,他立马改讲很抒情的普通话(将此列为普通话,实在有点牵强,但他那介于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语言,让我也很难描述。所以只好给他老人家戴顶高帽子了!)一瞪眼便是一种威严,不要想象他多冷血,其实他的生活多是春天,只是偶尔因“老板”沉甸甸的责任而扮演撞钟人———卡西莫多。【简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最潇洒的先生。2.数学老师形如圆台上放了个球体,3米的身高,所向无敌。2深受“黑发…  相似文献   

5.
母语在港台     
香港中文大学一位教授请我到尖沙咀喝下午茶。我问他:“看你风尘仆仆,从哪里来?”对方答道:“我刚从班房里出来。”我听了吓一跳。对方知道误会了,连忙解释说:“刚才我忘了说普通话,‘班房’是香港方言,是‘教室’的意思。”这时我才顿开茅塞。说母语不  相似文献   

6.
秋爽 《现代语文》2004,(6):47-47
“普通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说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开始,这种话只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普通话,但他们的北京话,却又多少杂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称这种话为“蓝青官话”(“蓝青”比喻不纯粹)。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民国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叫“国语”。“…  相似文献   

7.
小风 《神州学人》2003,(6):42-42
来日本之后,在日语学校里,见到来自我总努力脱去自己的讲普通话。南方人听我说话“灵”,问我是不是来自北京。我说不是:稍有一点中国常识的日本老他们的意思而是每当这时,“我从沈阳来”。其实,我说普通话很费劲,也因此吃了沈阳人说话喜欢用“咱”,除了父基本都用“咱”。“咱”,不知不觉间就说“可想咱班同学了”,“咱家寄来的东”,别人听了就笑,说这个东北女孩对人说什么都用“咱”。有一天,有我一个男生拿来信对我说“咱爸咱妈来”。我真是哭笑不得,被人这么一钻空才知道自己平时说话听来是多么滑稽。上大学后的一天,初次见一个研究室我…  相似文献   

8.
我是无锡人     
这些天,我们无锡正在申办特大城市,作为一个小公民,我非常高兴。申办特大城市,市容、市貌,都要有大改观,市民素质也亟须提高。可许多无 锡人连普通话都不会讲,这样怎么行 呢?对了,最近假日小队没主题,何不 以“做一回普通话教练”为题搞活动 呢?好,说干就干。但是我一个人太少 了,还是召集小区里的小伙伴吧。我们 商定:教一些退休在家的爷爷奶奶们 学普通话。至于教什么,就先从教“我 是无锡人”开始吧。  相似文献   

9.
去年夏天,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的哥哥(我隔壁大伯家的儿子)回来了,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个美国朋友。村里第一次来外国人,村民们都很好奇,前呼后拥着来观看。我也起劲地挤在人群里张望:呵,高高的个子,黄头发,绿眼睛,鹰爪鼻,模样怪怪的;但很帅,很随和,很亲切。“大家好,请里边坐。”嘿,美国人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还是标准的普通话,怎么回事?后来哥哥告诉我:他叫欧阳鹰人,是混血儿———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难怪他使用筷子像我们一样利索呢。欧阳鹰人西装革履,和哥哥一起去上海。回来,他跷起大拇指说:“上海很漂亮,城隍庙最美!”在家…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一九八二年一月的一天,我当选为副县长后第一次参加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县委书记沙金茂同志要我讲几句话,经过短暂的思考,我用普通话讲了起来,刚讲了几句,同志们的眼睛直瞪着我,刹那间,我意识到,好象有人在说,“当县长的怎么也说起普通话来?”这时,我犹豫了,调过头去问书记:“这样讲行不?”沙书记高兴地答道:“好嘛!就这样说下去!”话虽不多,可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从此,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我都坚持讲普通话,渐渐地,机关干部、城乡群众,听习惯了,再也没有人感到惊奇了,而且都投之以赞许的目光。讲普通话,需要长期坚持,形成习惯。拿我自己来说,年幼时受到老师的启发辅导,就对说普通话很有兴趣;做了语文教师以后,更觉得带头说普通话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一九五六年春,我参加了省普通话训练班,教育厅领导同志要求我们回去以后做推普的骨干,坚持讲,积极推。从那以后,我在讲课、谈话时,都坚持讲普通话,并  相似文献   

11.
初一下学期参加了政治论文比赛,要求字数为1200字。我回家对爸爸说:“这可怎么写啊!还要写1200字!”我爸普通话极不标准,只听他说,“蜘蛛(字数)不是关键,关键是蚊子(文字)要精。”  相似文献   

12.
电话中便感觉到了刘振成的爽快,爽快地答应采访,爽快地定好时间、地点。见面时,他穿一身运动服,拎一个硕大的旅行包,我问他包里面装的是什么,他嘿嘿一笑说:“羽毛球拍,一会儿跟学生打球去!”一口标准的东北普通话,这个“东北爷们儿”让人充满了亲切感。  相似文献   

13.
今年9月10 ̄16日是第九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了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营造一个活泼文明的校园气氛,进一步促进我校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我和其他的学校领导一起成立了推普督导小组,向全校师生发出了“请大家随时随地讲普通话”的倡议,号召大家一起“围剿”方言,做到人人、时时、处处讲普通话。  相似文献   

14.
看了题目之后,请不要误解,我所要介绍的这位老师并非天生的“左撇子”,他之所以用左手,完全是因为一次偶然的不幸。此刻,他正站在我面前,五十上下年纪,黑红的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听说我来采访,他显得有些拘束,用略带福建口音的普通话和我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到上海工作了刚半年,突然觉得不会教书了。以往三言两语就讲得很透彻的问题,现在却要花上九牛二虎之力。这主要缘于语言交流上的障碍。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但却深深感受到了吴方言对学生学习的重大影响。首先谈吴方言对学生书面表达上的主要影响。吴方言与普通话语音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我几乎找不到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语音上的相同之处,但是它还没有对学生书面表达上有什么影响。对学生书面表达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影响。1词汇方面的影响一位参加上海市第十九届运动会体操表演的同学在周记中写到:“军训刚过,我们就开始跳操。一次不小心,我把手表掉了”。“跳操”是典型的吴方言(上海话),意思即练操或做操。而“掉”也绝不是普通话“落下“‘落在地上”的意思,而是“丢失”之意。这位同学在体操训练时不慎将手表丢失。类似的还有“租”与“借”,“走”与“跑”,“买”和“卖”等这些在普通话意义区分很明显的词语,吴方言都不分。另一位同学在周记中谈到亲人对自己的关心时写到:“我有好几个爸爸。他们都非常关心我。大爸爸经常出差到外地,每次回来时都给我买很多礼物……”刚读这篇周记,我很愕然,百思不得其解,是他妈妈嫁过几次人,还是……。不懂上海话的老师会和...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安徽省特级教师开评前,他针对我的弱项,一遍一遍地作普通话示范朗读,然后让我跟读,他当评委,前后练了一周;还和我一起吃住了一周,教我怎样进行课件制作、如何使用多媒体。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为谯城区初中学段第一个特级教师。如今,谯城区近180人的初中物理教师团队新星灿烂,新秀支支。老师们都说这“新星”少不了杜老师的“热捧”,这“新秀”倾注了杜老师太多的心血.  相似文献   

17.
开怀     
1一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老师请他回答:“老师刚才说了什么话?”学生大胆地说:“老师你刚才说的是普通话。”2要交作业了,老师说:“还有没交作业的“漏网之鱼”吗?”一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能明天来自投罗网吗?”2今天改作业,一道题让用“充满”造句。  相似文献   

18.
人老了,远事记忆好,近事记忆差,这是医学杂志上的话,也的确如此。1955年秋天,我当时是大一学生,周祖谟先生教我们现代汉语语音课,在一次课上,他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引用了两句名言:“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周先生讲话时的神情和那浏亮的声音如今依然在我的耳目之前。因为我  相似文献   

19.
你说你的“方言”, 我讲我的 有的像唱歌, 有的像吵架b 说话不能猜谜语 社会文明靠大家。 我们都说普通话 普通话连接你 大家都说普通 做个文明普通话连接你、我、他@金铭$成都市芷泉街小学六·一班  相似文献   

20.
《少年月刊》2011,(1):25-27
我是山区的孩子,一直想说普通话,爸爸也鼓励我大胆说,可同学们都在笑话我,说我这山沟沟里的人,还说普通话,是“猪鼻子插葱——装象”。烦死我了。 宁强 爱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