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差生”提法之管见邓书忠“差生”这种提法在教师中比较普遍。有的教师还精心设计了“差生”登记表。拜读各类报刊,转化“差生”经验文章亦层出不穷O日前,在一次教改研讨会上,一位同仁建议不要用‘’差生”这种提法,笔者十分同意他的观点。“差生”这顶帽子有的教...  相似文献   

2.
建议不用“差生”提法肖干才长期以来,“差生”这种提法不仅普遍地出自中小学校长、教师之口,也见诸于各类“转化差生”的经验文章和报刊。不久前在一次教改研讨会上,一位教育杂志的编辑建议不用“差生”这种提法,笔者很是赞同他的观点。“差生”这顶帽子有人从小学一...  相似文献   

3.
在习惯意识里,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称之为“差生”,如果再加上言行举止不合约定的行为规范,就被称之为“双差生”。笔者曾有这样一个观点,并且现在依然是固执己见:“差生”都是“差师”培养出来的。如果这个命题成立的话,那么庞大的“差生”队伍后面肯定有一支同样庞大的“差师”队伍。当然这里的“差师”包括“差生”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者。英国教育家尼尔说:“问题孩子是问题父母的产物。”且这“问题父母”在制造“问题孩子”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当之大。在此,本文抛开那些“问题父母”不说,单就“差师”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差生”是令教师望而生厌的名词,然而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机制中,差生问题又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许多从教者都曾努力地进行了转劣为优的尝试,却又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发出“朽木不可雕”的慨叹而放任自流,或者简单粗暴地将其推向社会。其实,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没有真正地掌握“差生”这一概念的内涵。当前有一种非常普遍的错误看法:“差生”就是学习差的学生。这是一种只观表象,不看实质的错误论断。一旦形成这种观点,其结果必然是治标不治本,整天耳提面命,…  相似文献   

5.
差生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转化差生的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差生转化工作,一是态度问题,二是方法问题,采取的态度不同,相应采取的方法也就不同。目前,对待差生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差生是“废品”、“渣滓”,因而对差生态度冷漠,甚至是岐视、放任自流,这种观点不仅不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相反会使差生感到自卑、绝望而变得不可救药,这是十分危险的,是在班主任工作中绝不应采取的态度。班主任应该对学生关心热爱,了解差生,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差生做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差生不是天生而成的,而是受后天的影…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关于“差生”的概念还未取得一致,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本文论及的“中学差生”是指在初中或高中就读,智力测验正常,但各门功课的总平均在60分以下的学生.转变中学差生是中学教学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何转变差生,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以及从事中学教学工作的教师都作过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本文试图从中学差生(以下简称差生)的特点出发结合我们提高差生成绩的实践经验来探讨一下提高差生成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每个班级都有少数“差生”。所谓差生,是指“三差一缺”(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乏兴趣)。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与这部分学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差生尽快“归队”,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差生”多数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如  相似文献   

8.
一、转化“差生”,应以心换心“差生”思想活跃,反应很快,如果教师方法简单,他们不能接受,则会适得其反。对“差生”的转化教育,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去加以感化,切忌简单粗暴,具体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相信每一个“差生”都可以转化为优生;二是千方百计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加以点亮。“差生”的转化过程是艰难的,如果出现反复,应采取单独指出的方法,不应在班上或公开场合批评,因为“差生”自尊心极强。教师要时刻注意这一特点。二、转化“差生”,方法应灵活“差生”的转化是一个意志过程,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差生”提出严格要…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目前许多教师和家长所说的“差生”的概念是不确切的.由于某些不正确的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差生”.为此我提出了“假性差生”这一概念,试图廓清有关问题,做好“差生”工作.  相似文献   

10.
“差生”转化是各类学校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做好这一工作,班主任必须正确认识“差生”,要用真诚的爱感化“差生”,要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作用,用耐心换取信任,用尊重帮助“差生”树立信心,给“差生”留“足”转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