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驾驭“科学探究”教学的复杂性,避免探究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泛化和异化, 需要教师站在比科学探究本身更高的层次上,以一种反思与超越的视角来研究和认识。从科学哲学的视角,以辩证的观点来看,探究始于“问题”,但不是“简单问题”;“假说”是探究中的“复杂性”要素,不是必需的;实验是“假说”真理性的根本判据,但不是绝对和充分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这个美妙的字眼,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当今世界,科学的神奇和伟大的作用,已为世人公认。但在理论上准确地道出科学的内涵和外延,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信手拈来的事情。科学分界是极其复杂和艰巨的问题,“欲获其解,路途尚艰”。尽管如此,科学哲学家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科学分界是解决科学哲学其它问题的起点,同时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不全然是一个书斋里的哲学问题,它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作为方法论的证伪与作为教育实验结果的证伪 1.作为方法论的证伪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一直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分界标准是证实原则,波普尔的分界标准是证伪原则,而库恩的分界标准是“范式”原则,那卡托斯则认为分界标准应是预见性原则。波普尔认为,理论虽然不能为经验所证实却能被经验所证伪,“作为划界的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应当把理论系统的可反驳性或可证伪性作为分界的标准。”他所理解的是实验对理论的证伪。那卡托斯认为,实验本身并不具有证伪的资格,而只是通过新理论的证伪才反驳、证伪旧理论。并指出“任何理论都能够导致新事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的实质是逻辑实证,但科学不能解决人的所有问题,科学理论本身也有局限性。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思路和结论带有较深的科学主义色彩,但一当作为科学理论,也就必然拥有作为科学理论的局限性。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理解并完善马克恩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年以来,我国学术界掀起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热潮。近年来,又出现了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和突变论。那么,究竟这些统称为系统科学的现代科学理论对社会科学研究有哪些影响?如何恰如其份地评价这种影响?我们认为,系统科学的方法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与意义也是不同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本身和社会科学内部各门学科也并非铁板一块,都存在层次上性质上的差异。因此,它们承受系统科  相似文献   

6.
分界问题是科学的划界问题,归纳问题是归纳推理的正确性问题。波普尔在重新思考和分析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以“证伪主义”和“科学知识增长”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哲学思想。所以,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成为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基因科学的进展使人类得以在基因的层次上认识和改造人类自身,通过基因技术对人类自身进行改造的美妙前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诱惑,然而由于生命本身的复杂性、科学方法本身的界限以及基因科学与技术本身还原论方法的缺陷,也使人类对自身的改造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相似文献   

8.
现代邪教的一个新特点是对科学加以歪曲利用和诽谤与排斥 ,甚至自诩为更高级的科学。而正统宗教虽然在最根本的世界观层次上否认科学的真理性 ,但在实用的层次上却不否认科学的价值 ,甚至鼓励信徒研究科学 ,这与邪教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统宗教以其特殊的社会存在 ,在反对和消灭邪教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幼小衔接的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初步探索、稳步发展、全面深化三个阶段,研究者对于幼小衔接的概念、幼儿在不当幼小衔接中的表现、幼小衔接所面临的困境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与研究。但这些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研究者的层次有局限性,研究的理论基础较薄弱,并缺乏实证性研究等。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应当提升幼小衔接的研究层次;进行“科学化、严谨化”的研究,增加实证性的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推广性;多站在幼儿本身的视角上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聿 《现代语文》2002,(8):31-32
目前人们分析教材时在宏观统揽和微观剖析方面都做得不错,但往往缺少中观层次的科学处理。众所周知,与老必修本高中教材相比,试验本在结构体系上更趋科学、合理;特别是现代阅读部分,破除了以体为中心的教材编写模式,改为结合能力训练目标和课本身的实际组织单元。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宗教与现代邪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邪教的一个新特点是对科学加以歪曲利用和诽谤与排斥,甚至自诩为更高级的科学。而正统宗教虽然在最根本的世界观层次上否认科学的真理性,但在实用的层次上却不否认科学的价值,甚至鼓励信徒 研究科学,这与邪教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统宗教以其特殊的社会存在,在反对和消灭邪教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制剂的保健机理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态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学者Volker Rush于1977年提出,是一门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层次生态规律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区系或正常菌群对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微生态学虽还只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但由于其本身的研究和发展与人类密切相关,因此它的研究和发展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界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论战并非科学与玄学本身之间的论争,其实质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的争论。此次论战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初步运用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马克思主义者介入后,揭露了科、玄双方所共有的唯心主义实质,具体分析了这一论战的性质,较为正确的阐述了决定人生观的因素、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等,使使论战进入更高的层次,初步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复杂科学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思维方式日益显露出了其缺陷和有限性弊端。一般系统论对此作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它自身仍然存在着不足。同样是出于对传统思维方式的不满,复杂科学与系统论在所研究的问题上是相同的,在某些观点上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它发展、超越了一般系统论,它为我们进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教育研究本身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以一种复杂的思维方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经过了五个阶段,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邓小平理论的总体研究、系统研究、结合历史与现实研究、开拓创新研究和分层次立体研究不够;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必须首先把邓小平理论当成科学,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邓小平理论学习宣传和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6.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化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化与融合的视角,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进行探讨与分析.认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本身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教育内容上看,对教育对象进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需要分层次逐步进行;从教育方式上看,需要全方位综合展开,主要包括;知识传授、文化熏陶、实践体验;从教育进路上看,需要协调配合、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7.
现象学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了完全不同于正统的方法和思想,它"直观"科学,将科学与人还原为一体;它以关于科学的基本问题:如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科学理性、科学的本质问题为重要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核心不再固执于科学本身,而是直接触及被现代性和工具理性忽视的科学价值理性,发现科学的内在本质,显示出科学与人及其"生活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史研究是史学界的重要课题。建国以来,夏史研究的主要方面是:一、关于夏代社会性质问题史学界一般认为夏代已进入阶级社会,但在具体分界上有二种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高校发展战略研究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高校设立发展战略研究或规划机构的越来越多,但地位却多尴尬,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有关"高校发展战略研究"本身的研究几近空白,导致高校发展战略研究在行动上常常处于不自觉状态。高校发展战略研究,本质上旨在为学校科学制定及实施相关发展战略,或为学校解决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或建议。高校发展战略研究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提供咨询或建议的形式大体有四个方面,其责任履行既要努力克服"泛化论"的影响,又要克服"虚无论"的影响,高校发展战略研究需要具备责任、前瞻、忧患、全局四种重要意识。  相似文献   

20.
由孔德所倡导的scientificphilosophy,在逻辑经验主义的维也纳学派那里得到彻底的实施。但由于其“可证实性”原则对科学命题本身的证实都是成问题的,使问题的中心转向科学命题本身,导致philosophyofscience的真正形成。亨普尔是关键人物,他在与波普证伪主义和库恩的历史主义学派的争论中,共同走进philosophyofscience之中。从scientificphilosophy到philosophyofscience的转向,展现出现代哲学思想研究的心路:先是借助于实证的科学方法来解决哲学问题;这一努力的失败,导致对科学本身的哲学研究,从而使哲学自身的研究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