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项目导向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对高职《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进行阐述。结合岗位能力要求,课程设计6个教学主项目和8个实践教学项目,项目实施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学生的知识集成能力和整合创新能力,针对"运营管理"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点分散、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境,应用质量功能展开产品设计工具(QFD),分析了支撑学生能力培养的学习需求和项目特性,构建了"运营管理"课程整合实践项目的质量屋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找出了实践项目的关键特性。教学实施效果表明,基于QFD工具设计的"运营管理"课程整合实践项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知识整合应用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项目教学法对于改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化解了"会考试"与"会做事"的矛盾,体现了三种学习理论的思想,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上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北京市于2015年启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入首批贯通培养示范院校。以该院学业导师和生活导师结合的"双导师制"培养方案为例,探讨贯通培养项目学生的教育模式,以期为贯通培养项目学生教育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5.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教育中的"证书项目"以及"联合学位项目"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跨学科培养中具有典型性。其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机制是: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科间交流,解决复杂的社会及科研问题,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及转换能力为基本宗旨;以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研究项目和方向为基本路径;以专门的跨学科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跨学科师资配备及跨学科提供课程作为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支撑机制。借鉴普林斯顿大学的上述特征,我国高校博士生跨学科培养中应以尊重学生学习自由为理念,以复杂议题为依托,通过自主开发跨学科学位和跨学科项目、专门的跨学科组织机制建设、"多学科"与"大跨度"的师资与课程资源整合、"高标准"和"全渗透"的跨学科科研训练切实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项目作业法"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项目作业法的运用既符合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推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简称贯通项目),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一种适合贯通培养项目学生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即课堂、宿舍生活、课外生活、家庭生活四位一体的全方面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提出为贯通培养项目提供了经验,可以更好地促进贯通培养项目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创业是高职院校就业的新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关键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高职院校要突出创业实战,以"项目导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能力,"导师"制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创新和应变能力,实现"理论、实践、创业"三位一体,从而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这一平台,在医学影像学专业中开展"降低胸部MDCT扫描辐射剂量优化方案"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如果指导者能针对一个实际的项目,引导受教育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主动获取知识,那么就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塑造团队合作精神等。文中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为例,采用"一项目一问题"的学习体制,即一个项目6学时解决一个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安排,可操作性强。整个课程根据内容和学期时间,分成16个项目,通过所有项目的学习,既可掌握本课程所需知识和技能,又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徐建良 《考试周刊》2015,(14):141-142
文章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以"企业项目开发"为"面向企业"的职业技能培养的最佳途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校本项目开发"并融入学校专业教学,整体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多种途径建设"一专多能"的学生队伍,并以较高的教师专业素养,保证企业项目开发和校本项目开发在学校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通过"项目"的驱动来提高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学校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为宗旨,构建了生活课程。从课程的角度出发,开展项目学习,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1.立足问题,形成项目学习策略项目学习开展初期,诸多问题困扰着大家:针对学校现状,怎样保证学生开展项目学习的时间?相关课程由哪些教师承担?学生是部分参与,还是全体参与?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结合"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与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对课程内容的典型项目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并提出了项目教学法的成果评价方法。项目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传统理论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不够,被动接受知识现象普遍存在,实验教学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上存在不足,理论与实验分离,缺少紧密联系等,本文提出"案例"和"项目"双驱动的《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即以经典"案例"为主线,贯穿理论教学始终,凝聚零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项目"驱动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案例"为主线的理论教学方法和以"项目"为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是对《PLC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不仅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项目组织、工程思维和工程实践的能力,还会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索培养具有工程领袖潜力的工科拔尖人才的方法是"985"高校的一项教改课题。本文以国家重大专项作为驱动,对优秀本科学生进行了工程领袖型人才探索式的培养。工程领袖型人才培养探索以国家重大项目为背景,学生全程经历项目的调研、论证、申报、实施、财务管理、项目管理、验收结题,实行1:1并行项目制,培养内容包含了项目论证、项目方案制定、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资金分配和项目预期成果等各个环节,指导教师团队通过评审机制全方位模拟对学生承担实际工程项目的考核、评审,把考核和指导同时进行。培养进行至今取得了重大成功。  相似文献   

17.
传统高职院校"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学生缺少实践装饰工程项目的接触和训练,造成学生手绘实战应用能力较弱,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能把手绘理论和实践项目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洋 《家教世界》2013,(6):230-231
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首先,实施项目教学模式,进行项目课程开发,职业能力目标定位是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项目教学主要根据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实际需要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取向,邀请高职教育专家、行业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一起,对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及其所需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出所需的职业能力,安排项目教学内容。同时以行动和行为为支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开展项目教学,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项目训练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基于项目导向的实践训练,能强化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该训练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最终,显著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思维,为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教育主管部门面向本科生立项的项目,也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然而在该类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受到项目开展经验以及培养理念及模式等方面的限制,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往往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该项目未见到有效提高。结合作为"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的经历,对当前我校该类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此类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思路,所得结论供国内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