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2.能写出图形平移变化后的坐标;3.能由图形的坐标变化,判断图形的平移过程。过程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动手探究、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归纳、概括出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平移规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初中数学的传统内容,与传统的教材及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人教版教材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内容的安排进行了新的整合,在编排方式上打破了传统的做法,提前安排在七年级下册,并且单独成一章,使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种能反映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充分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工具可以更多地得到使用,更早地让学生体会;在编写思路上改变了传统教材从数学的角度引出坐标系等概念的做法,而是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情境——电影院找位置出发引出坐标系,并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丰富学生的感受,逐步让学生认识坐标系的有关概念,领悟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以及利用坐标系解决生活中确定地理位置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安排了“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从坐标的角度对平移变换做描述,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平移与点的坐标的变化,体会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平移,加强数形结合思提的渗透.体现各部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相似文献   

3.
设计说明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教材中是学习了数轴与有关几何知识以后安排这节课的.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两个基本问题——已知点求坐标和已知坐标描点,并且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内部“数”与“形”的关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1平移规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用坐标表示平移"这节内容中,总结归纳了图形平移时图形上各点坐标变化规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②对一个图形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坐标都要发生相应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中“用坐标表示平移”这个知识点中,讲述了图形平移时,图形上各点坐标的变化具有如下规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z,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相似文献   

6.
<正>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与位似是初中数学中几种重要的图形变换问题,也是各地中考的难点.解决这类问题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变换的图形,或根据图形变换求点的坐标;需要综合运用图形变换的性质特征,运用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根据图形的性质找到各点对应点的位置,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下面举一例,对坐标系中图形变换的规律进行剖析.题目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为(2,4),请解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初中数学中"用坐标表示平移"这个知识点中,讲述了图形平移时,图形上各点坐标的变化具有如下规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②对一个图形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坐标都要发生相应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点  相似文献   

8.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初中学习图形与坐标、函数的图象等内容,高中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学生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有一定的了解,本章承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结合实例进一步介绍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然后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最后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简单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架起了...  相似文献   

9.
宋木兰 《考试周刊》2014,(99):75-75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序数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起始课,是数轴的发展。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进一步学习函数及其他坐标系必备的基础知识。它是图形与数量之间的桥梁,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它可以使许多数学问题变得直观而简明,并实现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的互化。二、教学目标1领会实际模型中确定位置的方法,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会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  相似文献   

10.
【知识点击】1.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一般步骤(1)建立直角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2.图形平移后的坐标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 b)或(x,y-b).3.由坐标变化导致图形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  相似文献   

11.
图形的平移可以看做是图形中所有的点都沿着同一个方向平移了相等的距离.图形经过平移后,原图形中的每个点在新图形中都有一个对应点.如点尸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是点P′,点P与点P′是两个不同的点,它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应着不同的坐标,那么它们的坐标与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有什么联系呢?  相似文献   

12.
新教材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的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新教材把平面图形的直线、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平移、三角形、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知识提前到七年级的教材中.若教师对新教材把握不好、处理不当很可能成绩的两极分化就会提前到来.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数学月刊》2011,(8):36-42,63
【本章概述】 我们身边的事物是瞬息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去审视它们,本章主要从数量和位置两个方面描述事物的变化,涉及到怎样记录数量的变化、如何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以及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通过学习会用表格、图形或数学式子记录、描绘或表示变化的数量,探索数量变化.的某些联系;能领会实际模型中确定位置的方法,会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会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探索位置变化与数量变化的关系、图形位置的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的关系,能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并会用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在数轴的基础上建立数形对应关系的工具,因此关于“图形与坐标”的教学需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而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包含着图形变换与坐标(数)变换的密切关系,所以更能发掘其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在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八年级(下)第二十章,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及其性质、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简单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初步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学习了图形与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数的认识已扩展到实数.通过学习“平移和旋转”,结合八年级(上)已学的“轴对称”,使学生对图形与变换中的全等变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渗透让学生用图形变换(此处指全等变换,下同)的视角考虑空间与图形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次函数图象进行平移,求移动以后的一次函数解析式,或者已知平移以后的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平移之前盼一次函数解析式,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也是一个充满乐趣.值得探究的知识点.笔者尝试课堂之余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探求其方法和规律,略有收获.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准备。问题情境。我们知道,平面解几就是将平面图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图形性质的一门数学分支.那么,对于平面上最简单图形——直线,该用怎样的代数量来表达呢?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组成的,那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可分两种,一是左右平移,二是上下平移.一些复杂的平移也可以分解为这两种基本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研究数形结合问题的最好工具,根据坐标平面内顶点的坐标求图形面积,很好地体现了几何问题的代数解法。下面就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求图形的面积,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在数轴的基础上建立数形对应关系的工具,因此关于"图形与坐标"的教学需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而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包含着图形变换与坐标(数)变换的密切关系,所以更能发掘其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的价值.本文笔者曾听过一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