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课程改革之下的语文教学,是开放型的,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甚高。要做一名新课程改革下的优秀语文教师是不容易的。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肤浅的“十二精”之说,供同行参考并恳请斧正。  相似文献   

2.
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改革让每一位教师开始重新考虑如何去教育和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优秀素质能力的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那么.如何看待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呢?特级教师于漪说:“语文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曹明海先生主编的《新世纪语文教师发展丛书》以新世纪语文教师的学习与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探讨了变革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素质和教育理论修养、掌握语文教学科学化规律的发展途径,提出了语文教师学习与发展的思路和视点。提出语文教师只有掌握语文学科教学理论,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具体地阐释了语文教学理论构成的多重层面,并把理论建构在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善结合,推动语文教师的学习与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新世纪语文教学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到2035年,要全方位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打造培养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该文在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和NBPTS的卓越教师知识能力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学科视野、通识性知识,学科内容知识、课程知识、教学中的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反思与职业规划和管理和沟通八个维度的整合技术的卓越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并通过大样本量的调查和数据分析验证其合理性及各维度相互关系,提出了建立教师教学反思长效机制、建立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共同体和培养教师终身学习习惯和意识的卓越教师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蔡艳萍 《教育》2022,(10):25-2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落地,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新时代建构新型学习共同体,发挥团队的力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时代合格的教师应当是一个高素质、高能量、高效率的教师;是在教育工作中,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高质量教师。努力提升学识修养。教师承担传授知识的职责,必须有丰富深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教师不仅要在学科专业上努力提高,更要在教育专业方面不断精修。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优秀的素质和过硬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学校教育必须实行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新时代造就合格人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我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的感觉到,学习语文主要是学习语言和优秀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学习语言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而这一实践  相似文献   

9.
一名合格的教师需具备哪些素质?强烈的责任意识,良好的道德修养,丰富的知识积淀,精湛的业务水平等等,这是对所有老师提出的共同要求。基于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语文教师能够扮演好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注重专业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加重视实践性和人文地理教学,重视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简述如何适应改革要求,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教学中要凸显出国家意志,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责无旁贷的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语文教育改革创新一系列实践探索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尚师德、理念领先,学识渊博、方法新颖、综合素养强的语文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新时代教育对语文教师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呢?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理论是目前最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的一种教学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足够的知识储备,本文由一课堂课的案例谈一下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谭静 《新课程研究》2009,(10):59-61
建构主义理论是目前最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的一种教学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足够的知识储备,本文由一课堂课的案例谈一下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石启凤 《教师》2014,(15):121-122
正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注重对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感的提高,促使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显然,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立于时代教育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语文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应当德才兼备,成为塑造学生优美心灵的工程师。要精心地塑造学生,首先须严格地塑造自己。语文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修养,掌握教育科学知识,研究语文学科教育规律;要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和了解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有独立钻研教材、驾驭教材、选择教法、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要有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进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勇于改革创新。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锻炼,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合格乃至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6.
<正>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教育能力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底语文教师同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师一样,都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底,这也是对一个中学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体现在语文教学上则具体体现为:对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有深入的掌握,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在教学中;了解中国文学史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因忽视了美育而妨碍了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观的形成,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觉察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虚该对学生的全而发展负教育责任,审美教育便是其中之一。下而谈谈新时期中师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些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素质的培养,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从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出发,具体阐述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能力素养,提出提升语文教师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语文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应当德才兼备,成为塑造学生优美心灵的工程师.要精心地塑造学生,首先须严格地塑造自己.语文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修养,掌握教育科学知识,研究语文学科教育规律;要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和了解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有独立钻研教材、驾驭教材、选择教法、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要有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进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勇于改革创新.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锻炼,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合格乃至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0.
“素质”一词是指人先天具有的自然性特征与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特征(道德品质、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和文化涵养)以及一些既有自然性又与社会化过程有关的特征(如智力因素)的总和。现代社会科技日益更新,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因而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都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教育成败系于教师素质状况。语文科是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在基础教育中起重大作用,语文教师的素质结构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自然也影响着民族素质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品德素质、学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四方面对现代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素质作粗浅的探讨。 一、品德素质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所处的特殊地位使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示范性、渗透性和权威性,他们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语文教师应该从如下几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