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教育界把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竞争的战略决策。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如韩国1995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就提出中小学实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移”,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瑞典、德国和东欧各国早就开展了创造教育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机构,要求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以此推动教育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社会财富之源。各国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知识的竞争、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就是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而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但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提供了动力,也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管理、教育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满足社会成员知识更新,降低就业风险的需求,并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添薪加力。  相似文献   

3.
2l世纪是知识和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教育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更加重要。我国在加入WTO后,教育市场的竞争更趋白热化。职业技术教育要想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的竞争已转到对先进生产力、先进知识和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对于处在四川的西南交大,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时,既要考虑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又要考虑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经济是基础,而职业技术更是发展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现代国际的关键是经济的竞争,生产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使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必须依靠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本身作为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阵地,必然是未来增长经济的主要因素。因此,职业教育是牵推动中国走进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动机。那么,如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是教育现代化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有众多的人才和丰富的知识作后盾。那么,加快教育发展.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思考之一: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社会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国家和国家、企业和企业、人和人之间的竞争将转移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能力的竞争上。这三种能力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继续教育。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国力、保持竞争优势,十分重视作为开发人力资源重要手段的继续教育。把包括继续教育在内的教育作为一项发展战略来考虑。克林顿在1997年美国众议院发表国情演说中指出: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由过去对自然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转变成了今天对人才和知识的竞争,而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对教育的竞争。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教育。对教育进行改革,理所当然成了世界各国的首要重任。而仅仅依靠学历教育来实现国际间的竞争是远远不够的,也满足不了如今信息社会时代的发展需求。笔者认为,作为教育子系统的继续教育,则在国际间的竞争中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世纪,也是科学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知识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昭示人们,谁大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谁就占领了新世纪人才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为此,研究“创造力的投资理论”已经成为当今世纪各国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生的创造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起来的。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潜心钻研“创造力的投资理论”,创设良好的教育机制———“唤醒沉睡在学生中的创造巨人”。本文拟对“创造力的投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人才的竞争即是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到形成和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没有这种心理素质的依托,学校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工作成果。传统的学校教育,所暴露的种种弊端已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公共产品"吗?--对一个流行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者从界定外部性这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出发 ,探讨了公共产品的判断标准及其与外部性的关系。教育的产品属性依赖于它被提供的方式 ,同一层次的教育既可能是公共产品 ,又可能是准公共产品 ,还可能是私人产品。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只是政府补贴教育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在市场日益介入教育的情况下 ,政府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育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这是因为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由法律所保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免费的。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是基本的定性问题,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的供给方式和资金来源。虽然从严格的经济学定义出发,义务教育并不完全符合公共产品的特征,但现代社会的义务教育逐步演变为国家所必须提供的一项公益事业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福利,这也是为什么义务教育应当免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知识经济理论,简单分析了学校作为一种经济--文化二元组织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其担负的社会责任有:1.为社会积累各种基础性、专业性人力资本的责任;2.确保人力资本保值、增值、重组的责任;3.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保障这些产品有效供给的责任;4.满足社会多元教育需求,为社会提供私人产品的责任;5.科学经营、保障学校运作效率的责任;6.生产、传播、应用、创新知识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教师教育作为服务类产品既包括直接产品,又包括间接产品。教师教育提供的直接产品主要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的教育和培训;间接产品主要指受教育者个人和全社会效用的增加。依据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教师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范畴,其中教师教育直接产品的属性偏向于私人产品,教师教育间接产品的属性偏向于公共产品。在教师教育的提供中,政府需要发挥主体责任。政府提供教师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政府生产、政府购买和政府补贴。我国政府一直是教师教育的主体提供者,但其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拓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义务教育作为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经费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本文就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责任,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物品提供的政府失灵以及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低效率的矫正等问题作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6.
官华  杨钋 《成人教育》2019,39(3):44-48
社区教育是一种具有较强个人收益的竞争性、排他性准公共产品,强调国家和个人合理分担成本,因此可能在政府干预优先次序等级中排在比较后的位置,容易导致经费供应不足。教育部2015年社区教育工作情况调查统计数据也表明,社区教育经费没有列入经常性财政开支中,并且从最高值、平均值、中位值、最低值均远远低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形式,直接影响了社区教育政策的执行。  相似文献   

17.
政府教育投资的比较分析及相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大多数国家在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方面政府投资都起着主导作用,因为教育对各国的竞争力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力支持。相比而言,我国的财政投资严重不足,且教育支出中投资结构不合理。因此树立教育投资理念,切实、稳定地增长财政的教育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判定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产品的性质,可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该教育产品的提供责任,以及政府和个人家庭之间对于该类教育培训费用的支付责任。从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突出的外部性特征、教育费用负担原则,以及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是偏重于"公共性"的"准公共"产品。因此,政府有义务向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与重点,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审视学前教育的属性、特征与财政投入,并对"学前教育是公共品"、"学前教育应纳入义务教育"、"公益性学前教育就是普惠性学前教育"等传统观点进行剖析与商榷。首先,学前教育具有私人品和公益品属性;其次,学前教育具有典型的民生性、公平性和收益性;再次,学前教育不宜纳入义务教育,而应纳入(准)免费教育;最后,学前教育具有若干层次,建议财政投入普惠性和基础性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以文献研究为分析方法,对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育理念演进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学会生存》超越了学校教育重新认识教育,系统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从内涵上看是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等的有机统一,从目的上看是造就“完人”,从指导教育实践的路径上看是将终身教育作为改造现有教育结构和制定国家教育政策的根本引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则将终身教育理念发展为终身学习理念,将教育发展的重心从侧重教育供给方转到满足教育需求方,主张教育目的是为人的发展服务,提出将“四大支柱”作为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原则。《反思教育 迈向全球共同利益?》将教育的公共事业属性上升为人类集体事业属性,主张教育是事关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唯有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才是出路,教育目的在于立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培养人,要将共同利益理念落实到优化教育制度、充实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治理以及发挥参与主体作用各个方面的实践中去。三大理念的内在主线是UNESCO一如既往的人文主义观,体现其一以贯之的民主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