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曹禺的戏剧继承了"五四"以来戏剧反封建的启蒙精神,擅长通过家庭矛盾来折射社会现实。本文通过曹禺的重要作品《雷雨》,从家庭伦理角度来阐述曹禺戏剧中的伦理冲突问题,探析伦理冲突表达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与中国历史大背景下戏剧“旁门”地位不同,浙江化本身孕育着浓厚的戏剧传统。作为一种精神承传,20世纪初出现的浙江新学先驱群体同样显示出独特的化眼光,以史学传统、启蒙精神、和平民化意识完成对旧化的三轮冲击波,确立戏剧“正宗”学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通过"将闽南童谣融入戏剧教育课程的类型","将闽南童谣融入戏剧教育的视角","将闽南童谣融入戏剧的教育实施策略"三个维度来阐述:当戏剧遇上闽南童谣,如何进行有机结合,如何让幼儿在闽南文化特色的戏剧活动中,既能获得戏剧艺术素养启蒙,体验戏剧活动的乐趣,又能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萌发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这种新的教育方式,赋予幼儿戏剧活动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精神,促进幼儿在戏剧活动中惬意、灵动、愉悦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著名戏剧家熊佛西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定县乡村建设运动实验区进行历时5年、影响深远的农民戏剧研究与实验。文章从特定时空个人内在的精神立场、心态气质、戏剧教育观、功利观和创作观等方面对作为实验主体的熊佛西进行了多维分析,以揭示其在"五四"启蒙思想光照下的个体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的衰落是由于物质创造与人文活动交互作用而不断造成社会物化和自然人化的循环往复的循环圈的结果.人文活动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审美活动使人走向自然,走向自我,协调物我关系.其实,人文精神的失落只是启蒙精神的衰萎.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人文精神呈现出从启蒙到分化的状态,目前的当务之急在于对分化的人文精神进行整合,使之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存在于语文阅读教学现象之中的语文阅读审美精神,30年来,经历了文化蒙昧与文化启蒙,当下面临着分化与众声喧哗。我们提倡对话沟通,构建语文阅读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7.
存在于语文阅读教学现象之中的语文阅读审美精神,30年来,经历了文化蒙昧与文化启蒙,当下面临着分化与众声喧哗。我们提倡对话沟通,构建语文阅读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8.
启蒙何以在历史的进程中没有带给人类全面的自由与解放,反而使人类陷入野蛮状态,本文对启蒙进行反思,探询科技理性与人本精神矛盾冲突的原因,对启蒙精神的膨胀和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批判,结合《启蒙辩证法》的观点,以期通过理论批判来警醒人类,拯救人类,使人类摆脱当下受奴役的“异化”状态,进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问题剧是受易卜生戏剧的影响,是写实主义剧作家的心灵与当时各种现实矛盾碰撞的产物,也是剧作家们的人生思考与五四启蒙精神相结合的产物。这些剧作家往往把婚姻爱情问题与伦理道德、家庭冲突与社会矛盾相结合,表现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妇女问题,关注现实社会中女性特征进行的实践及在其中的身心体验。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判断力是连接自然和道德的桥梁,他一方面希望以启蒙精神克服新教信仰,另一方面将新教的先验唯灵论精神吸纳到自己的理性精神中来,将新教精神转化为自己哲学的合理内核。康德的自然和道德的分裂的原因就是启蒙理性精神和新教信仰的分裂,他最后将二者统一到有强烈新教精神的先验唯心论中来。康德在理智上是一位启蒙理性精神的实践者,在情感上往往是反对自己的启蒙理性精神的。  相似文献   

11.
胡风的文艺思想通过其在现实的实践斗争中形成了启蒙现实主义理论体系。胡风继承了鲁迅的文学"为人生"的"五四"启蒙精神,将启蒙思想纳入到他的"主观战斗精神"、"大众化"等理论体系中,并通过文学的"实感"使启蒙思想通过文学的方式得以实现。总体说来,通过文学实现五四启蒙精神,并建构起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是胡风传承鲁迅精神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2.
五四启蒙运动在中国有着百年的曲折历史,它的历史使命依然没有完成。当代学者王彬彬以启蒙之精神、凌历之笔锋在文化批判、文学的史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等领域追踪着启蒙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发展,并且继承了启蒙文化的传统,坚持现实主义文学、文学性和修辞论批评,成为“仍在启蒙路上”的当代人文知识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启蒙的缺失与重建——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马克思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形态学时间"即"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时间观念来考察当代中国社会,我们发现它与启蒙时期的欧洲社会在文化心态上应该是"同时代的".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因而启蒙精神也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课题.然而,从近代中国以降,启蒙精神一直处于边缘的,甚至缺失的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文革"就是启蒙缺失的一个结果.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中重建启蒙精神,并不意味着重走欧洲人的老路,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经过反思和修正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早期话剧在其诞生之初走了一条“东方路线”。日本在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扮演了“启蒙导师”的角色,起到了“中间人”的作用。日本新派剧和新剧,是西方戏剧输入中国的“载体”和“介质”。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新派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西方现代戏剧美学的方向,而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新剧,则又拉近了与西方现代戏剧美学的距离。这就是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借鉴西方戏剧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戏剧是一门活生生的艺术,它用动作和语言来创造活生生的舞台形象,戏剧动作是戏剧构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一部戏剧作品区分人物性格特点,吸引观众的关键,在戏剧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样戏剧也是语言的艺术。戏剧用对话、独白等台词呈现舞台形象。如果没有戏剧语言,没有戏剧语言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所展示的戏剧冲突,便没有戏剧。  相似文献   

16.
狄德罗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编了《百科全书》,除主编《百科全书》外,还撰写了大量哲学、物理学、美学和戏剧理论著作。狄德罗在戏剧领域内尝试建立了一种新的戏剧体裁,冲破古典主义理论在悲剧、喜剧之间划下的界线,用散文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称这种新的戏剧为"严肃剧",即后世的"正剧"。  相似文献   

17.
"五四"精神就是启蒙。中国的启蒙运动决非欧洲启蒙话语的横向移植,相较欧洲,五四运动只是一场局部的启蒙,只是发生在道德与文学领域的启蒙,起支配作用的是文化观念决定论。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认为现代世界的原则就是主体性的自由。人的主体性的自由是启蒙现代性规划的目标,但是现代性的发展并没有遵循主体性自由这一原则,而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英美现代主义诗人聚焦于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然而,他们所刻画的都市人群像,既没有堂吉诃德的勇猛,也没有哈姆莱特的智谋,而是一群内心空虚、主体性缺失的都市小人物。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存在解构了启蒙现代性关于解放人的神话。  相似文献   

19.
熊拂西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在当时是少有的专攻戏剧的硕士。他怀着传播先进化的抱负,从事戏剧大众化的实验。他以化为切入点,执着于对大众启蒙,把大众从专制主义、蒙昧主义和封建迷信中解放出来,逐步树立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将西方残戏变革的“果实”接种在中国土壤上,无论在戏剧内容、戏剧观念,还是在剧场、演出方式上都展示出崭新面貌,实现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接轨,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嘱目。  相似文献   

20.
近代戏剧观念萌芽于甲午前后傅兰雅、王韬对“时新小说”的提倡,与康有为诗教思想相融合,形成以“新民”为核心的戏剧启蒙理念,集中体现于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前后一系列论著中,标志着近代戏剧观念的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