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洋教材”是在21世纪现代教育理念影响下产生的新事物。本分析了“洋教材”在打破现代教育的地域性和推动教育国际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剖析了“洋教材”的先进性,同时指出了引进“洋教材”中所暴露的若干问题,为客观地评价、科学地选用“洋教材”,以改进我们自身的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消息     
中国一体化教育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室与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合作,于今秋9月23日一27日在上海召开“中国一体化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在全球‘一体化教育’的潮流中,对中国大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十年工作的回顾与前瞻”。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特殊教育研究机构及实验单位将派代表与会。同时,我们特邀港台地区及海外专家和内地知名专家同场传授技艺。会议中还将进行专题研讨、论文交流、观摩展览、考察试点学校等活动。在过去的IO年中,国家教委、中国残疾人联合…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跨文化论证与“谱牒”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思想须说明自身与人类源远流长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有机联系。否则,“素质教育”虽有行政行为的强化,但仍难在人们思想中扎根。以往对素质教育的论证大抵有三个维度:一、理念性论证,二、跨化论证,三、学术溯源论证,其中最为薄弱和亟待加强的正是学术渊源论证。素质教育的跨化论证属横向论证,它与作为纵向论证的学术渊源论证有互补论证的作用。学术渊源论证的科学方法是察名、寻义、辨类。素质教育思想理论与中外自然教育思想理论有在理性批判基础上涵融摄纳性的内在联系。在与素质教育思想理论有“谱牒”联系的教育思想理论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占主导地位的最重要的思想理论来源,中外自然教育思想理论是学术渊源性理论依据,现代人本主义的教育属一般性的“谱牒”联系。这种认识既符合事实,又具有更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德广 《上海教育》2013,(25):30-30
国内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是教育改革中的短板,以开放促改革是改变目前公办教育单一模式的最有效途径。上海纽约大学初期招生人数虽少,但它引入了新的教育体制,将增进内地大学的多样化竞争,这将是此类“洋大学”入华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代表团访问台湾总结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台湾省视听教育协会的邀请,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代表团一行 5人于 2000年 12月 7日至 13日赴台,参加“新世纪教育发展远景与规划”学术研讨会,受到台湾师大和台湾视听教育学会、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学会的热情接待。现将访问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访问是中国电化教育协会首次赴台交流,也是去年协会邀请台湾视听教育学会到内地访问的回访。代表团由协会副会长深圳市电教馆馆长王道隆任团长,成员有:协会顾问西北师范大学南国农教授、协会副秘书长王建平、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乌美娜教授、协…  相似文献   

6.
教育研究的学院化意味着学术的专业化和制度化,进而也意味着专业生活的科层化。学院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学的繁荣,但也同时造成了学术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割裂;科层化的管理模式、僵化的学术评价机制以及教育学者“以学术为业”的生存方式,直接影响了教育理论的解释力、影响力和生命力,使教育学的发展面临困境。走出教育学困境的出路是:跨越生存边界,促使研究者与实践者达成理性共识;变革评价机制,促进学术评价机制的合理化。更重要的是,教育学者应当对自身的学院化生存方式具有一种批判性警觉,并因此而增强学养,在体制与自身发展之间谋求一种合理的“博弈”,实现教育学的规范化、理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终极关怀自身存在着种种的局限:虚空的完美性,缺乏理性的浪漫化倾向和人道化中的反人道化等。它不可能解决中国教育现代化中出现工具化、功利化、规训化和压制化、异化等问题。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挖掘现实教育中的“理想因素”,理性地重新定位教育终极关怀,寻求中国教育现代化自己的路径,以确保教育健康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极关怀”和“最大关怀”。教育终极关怀始终是对现实教育的现实关怀,始终和功利化的教育相连,始终是处在两极的张力中的对现实教育的健康而非“完美”的追寻。理性的教育终极关怀是处在历史境域中的教育的不懈的追寻而非对教育的一种绝对价值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喻从内涵到外延的具体分析,指出修辞的本质是一门交际艺术,因此修辞学属于艺术学而不属于语言学。从而主张修辞学应加强自身的“四化”建设,即理论上的科学化、实践上的艺术化、教育上的素质化、学术上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9.
能够提供“优质教育”的学校,才是真正的优质学校。优质学校应该包含相互递进的三个层次:一是结果层次;二是能力层次;三是化层次。创建优质的学校化,是提供“优质教育”最重要的保障条件。学校化不单是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发展的潜能、趋势和自我更新的机制。优质学校化的创建,应该是学校化的整体优化。可以从三个维度去实现学校化的优化:一是从学校化“分支群体”的维度,即校长化、教师化、学生化、行政人员化、班级化的优化;二是从学校化自身的“静态结构”维度,即精神化、制度化、物质化的优化;三是从学校化的“动态结构”维度,即学校化的水平、持续发展潜能、创新能力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明古固,中固有着丰厚的教育思想遗产。然而,中固教育学并未在自身的理论传统根基上完成本土生成,相反却在“西学东渐”之后走上了引进的道路,成了“西学东渐”的产物。本通过探寻这一现象在近代中固化转型方面的原因,从“经世致用”到“学习西学”、再到新化运动这一化转型过程对中固教育学品格的影响入手,剖析了当前我固教育学所处的境遇——脱离中固、脱离实际、脱离大多数;录后得出结论:在新的化转型——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固教育学必须关注教育现实,树立学科的自我意识,从教育问题入手,改进教育研究的评价,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来赢得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应有尊严。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急待重视和加强的核心内容是其方向问题,也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竞赛的逐渐强烈和贸易时代的迅速进步导致时代分配愈发细致,各类职业的“针对化”进步早已是确定形势。伴随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教师不只是一类“行业”,而是在向“专科”进步。教师“学术化”的定义是教师在教育人生中,经过不断研究,获得学术学识与教学能力,完成专科进步,将行业品德化为自身品德,提升教学质量,累积教育阅历,发展为专科的教学人员,完成教师“专科化”的进步历程,使自己从一般人发展为教学人员的历程。因为职业的独特性,“专科化”也是教师教学进步的确定形势。在这种前提下,中国的院校教师教学应对着教师“专科化”的全新难题,规定院校培育学术基底和实际操作水平兼备的高素养精英。  相似文献   

13.
过低的学术品位是造成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差的最直接原因。影响高校“两课”教学学术品位提高的因素有三:观念、管理及“两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两课”教学学术品位,是由“两课”的科学本质决定的,也是由大学教学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学术品位是“两课”教学魅力之所在,是解决马列主义“进脑子”的关键。提高“两课”教学的学术品位应做到:弘扬“教学自由”理念,营造宽松学术氛围。高校“两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并强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1996年9月18日,经国家教委同意,内蒙古教育厅批准,以内师大为依托,成立了内蒙古民族教育研究中心。这是内蒙古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是内蒙古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目前,“中心”下设办公室、学术委员会、基金委员会、培训部、民族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基地、《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等机构。自“中心”成立三年以来,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一、中心的常规性工作 为了不断加强“中心”自身建设完成了下设民族教育基金会章程、基金会和学术委员传会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的撰写,制定了“中心”…  相似文献   

15.
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爱国主义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可划分为两大类别五个层次。义和团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绝非仅仅是一般下层民众的爱国主义,统治阶级顽固守旧派默许乃至公开支持义和团“灭洋”,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心理基础。近代中国的“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扶清灭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学术救国,以及各种启蒙、维新和革命,都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类别和层次的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不同,各具其时代进步性、局限性与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月23日,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签署“地区策略性合作伙伴”总协议书,清华大学副校长胡东成出席了签字仪式并致欢迎辞。此举标志着两院正式成为“地区策略性合作伙伴”,双方将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合作办学,并结合各自在学术、教育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中国内地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培育高素质人才。双方将各派三名代表组成办学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各种合作发展计划、监控课程质量、审批财务预决算、评估合作效果。根据协议,双方还将共同在内地及香港举办学位/研究生课程、专业及高层次企业培训课程,涉及法…  相似文献   

17.
教育以开发人的精神、引导人的发展为旨意。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谈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似乎是一个“假问题”。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的教育充满了工具化、功利化、规训化、异化等因素和气息。呐喊了近百年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问题遇到了尴尬:理论总是“怀才不遇”,实践总是“有眼不识泰山”。看来,教育促进人的发展问题在批评当今社会和当代教育的“缺陷”的同时,对自身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当代的教师教育至少处在两大背景之中:一是知识经济,二是互联网络。在这两大背景的铺垫下,时代急需的创新教育找到了源头和实施工具。但从哲学的层面考虑,两者最后归结到一个核心,就是“人”,就是让哲学的认识论进入“人”的主体地位,并且围绕“人”展开一系列演绎。从而教师教育哲学观念上出现三大跨越:哲学理念从知本位到人本位,哲学时空从岗前教育到终身教育,哲学实践从自己聪慧到授人智慧。教育职业发展的前景展现在五个方面:未来教师职业将朝精英化方面发展,未来教师专业内容朝多学科方面发展,未来教师的专业培训将形成一些地域性的学术共同体,未来教师专业管理将趋向制度化建设,未来教师专业方向将向着学习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炎斌 《天津教育》2002,(10):12-14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如果说,过去我们所倡导的学校人本化管理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由学校管理的内在规律决定的,那么,在“入世”后的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学校人本化管理,则具有全新的意义。我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说,“入世”对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方面以及每一个国民都将产生影响。同样,“入世”对学校教育产生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和多层面、多方位的。在教育面对新的挑战的今天,学校实现人本化管理更显示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入世”对教育的影响1.商品贸易的自由性促进了教育的变革。商品贸易是一种…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教育都根本地依赖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加工或塑造的预成论,由于以机械论哲学为形而上学基础,预成论教育哲学必然地使受教育者“物”化。“物”化了的受教育者失去其可能性的未来,从而丧失其个人意志和自由。揭示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是生存论教育哲学必须究问的方面。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的生存论分析关乎受教育者的生存方式及其“教育”方式或“受教育”方式。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源于存在的可能性、此在对存在领会的可能性以及此在意志可能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