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旅游规划需要考虑旅游业的各个要素以及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其复杂性决定了多学科思想及方法可以并且必须参与旅游规划研究。目前文化人类学对旅游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行为的生成和结果的研究,然而文化人类学参与旅游研究远不仅此。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及其方法对旅游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且参与旅游规划还将是旅游人类学走向应用层面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旅游人类学在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旅游本质和社区参与管理等旅游实践研究方面有独到的观点,对旅游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指导主要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旅游者出游动机和旅游景区的社区参与等方面。旅游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使得旅游人类学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性,其实践研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旅游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在旅游业飞速发展背景下催生出来的一门新学科.近年来旅游人类学在中国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地深入和发展.但学者在引用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来进行研究.而由张晓萍和李伟教授主编的《旅游人类学》,就是一本将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结合在一起并进行探讨的著作,这对学者研究有关旅游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当传统特色民族村寨与旅游联姻之后,在"民族牌""特色戏"的标签中,地方性民族文化在"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规约和影响下完成了重构与再造。《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在对一个特色村寨"微型社区"的人类学"深描"之中,呈现了特色民族村寨的现代性建构过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特色民族村寨的真实的旅游开发场域。  相似文献   

5.
西方旅游人类学发展至今已逾50年,但无论是在人类学领域还是旅游学领域,旅游人类学家都面临身份认同的尴尬与知识信度的危机。在人类学领域,田野调查中的(旅游)人类学家常常被误认为嬉皮士或旅游者,其旅游民族志与旅行游记雌雄莫辨。在旅游学领域,旅游人类学的解释主义理路因缺乏信度而受到实证主义者的诘难。这导致旅游人类学的知识生产陷入步履维艰的认识论困境,(旅游)人类学家既有与旅游者相混淆之虞,又要提防其学术文本沦为文学作品,而且一不小心还会卷进更大范围的质性与量化研究方式之争。表面上,这种困境部分地来自主流人类学的表述"原罪",以及旅游的娱冶性,但本质上却源于特定认识方式关于他者和文化接触的知识信度问题。质性的解释主义范式认识论困境是普遍现象,它在主流人类学表现为反思人类学浪潮,在旅游学表现为对民族志知识与旅游真相之间关系的质疑。因此,对主流人类学而言,现代旅游现象可能是其反思经验与田野调查方法得以应用与深化的实验场之一。  相似文献   

6.
桂学研究方法论以学科方法和跨学科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人类学理论方法是桂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桂学研究的人类学方法论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体现为区域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和特色,表现为民族人类学、审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比较人类学等形态,共同遵循人类学研究规律、理论与原则,确立田野工作、社会调查、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及其深描法、细描法等研究方法的学术意义,夯实桂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使贵州旅游规划更具可行性,比较研究方法使贵州各地旅游定位各具特色,相对论使贵州旅游文化保持文化差异性。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能更好地发挥贵州旅游业的后发优势,从而避开周边省份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所走过的弯路。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人类学的研究热点一直集中在民族旅游上,其投射焦点主要在于"旅游开发规划"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二元矛盾。自此,民族文化成为旅游人类学研究的进入视角和核心内容,并引发了许多有关旅游开发背景下文化商品化、文化舞台化、文化真实性、文化变迁与传承等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的研究为旅游人类学的中国本土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也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将"文化"等同于"人本身",以"文化研究"代替"人的研究",导致旅游人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文化开发的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从经济学、人类学等方面,对云南民俗文化的市场化研究状况作了总结,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审美人类学之所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论,是因为构成审美人类学的两门学科——美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互相贯通、互相交叉而互相结合。这是审美人类学自身的学理要求。而美学和人类学所关注的人类文化内在根本的制导因素成为审美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论的出发点,这些制导因素主要是神话机制和审美意识形态机制。  相似文献   

11.
山下晋司是日本著名的人类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中很重要的部分涉及观光人类学。本文从1996年至2011年15年间山下晋司编著的四本著作出发,探讨日本有关观光人类学领域的发展变化走向,以及这一领域如何制度化专业化过程。从而揭示,"观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背后反映的则是整个世界的变化,而"观光"的研究扩展到整个社会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仅就中国宗教人类学研究近十年发表的期刊论文,从宗教人类学学科理论研究,宗教人类学视角研究,宗教人类学田野调查报告三个方面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土研究是中国人类学界的传统和目标,而重视少数民族本土知识的探讨和研究,则意味着人类学本土研究的一种深化。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作为本土知识重要内容之一的云南民族工艺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及其在旅游业背景下的文化创新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影视人类学作为人类学新兴分支学科,其在丰富、发展人类学学科理论和方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影视人类学也为文化的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型媒介.傈僳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和旅游资源,但却不为外界所知,试以《傈僳族刀杆节影像志》为例,阐述影视人类学成果——人类学影片作为促进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综合考察了近25年来安徽旅游研究文献,从论文数量、研究区域范围、研究领域、研究主体等方面概括了安徽旅游研究的特点。结果显示:安徽旅游研究已进入繁荣阶段,论文数量逐年稳定增长,研究范围从黄山及其周边地区扩展到全省七大旅游区,研究内容涉及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旅游市场与产品设计、旅游文化开发与保护、旅游经济、生态旅游、旅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旅游者心理与行为、旅游规划等多项研究领域,研究学者以省内为主,研究单位分布集中。针对安徽旅游研究的不足之处,对安徽旅游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6.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旅游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研究旅游学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评价目前有关旅游学研究对象的四种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旅游学应以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或旅游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和探讨旅游活动的成因、运动规律及其影响。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是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的具体化。可以从形成旅游活动的驱动系统、旅游活动自身的核心系统和旅游活动对外造成影响的外延系统三个方面确定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分析和探讨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对于促进旅游学及其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人类学传承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将该范式应用于教育学领域,拓展了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范畴,对当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