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义相对论简介 1.内容提要 (1)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性原理推广到非惯性参考系,认为在任何参考系中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这就是广义相对性原理.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都有着深入的论述与探讨.从哲学的维度思考,和谐社会的建构内容主要涵盖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与客体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科学观,必须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作指导,要用发展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用公平的相对性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在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上,再加若干附加条件,可以推得伽利略时空变 换关系式。经典时空现就构建在这一变换关系式数学形式之上。并且, Newton力学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呈协变性。这暗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进 一步拓广是导致狭义相对论的逻辑原因。  相似文献   

4.
沃尔夫的语言观既非目前学界所认为的"语言相对论假说",也非"语言相对论原则",而是"语言相对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沃尔夫语言观的集中体现。该原则的提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爱因斯坦的物理相对论;二是人类语言学的蓬勃发展;三是沃尔夫的个人学术背景。语言相对性原则的观点主要有四:(1)自然(世界)由语言通过规约建构;(2)语言不同,对自然的切分和组织方式也不相同;(3)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世界观,但语言并无优劣之分;(4)语言影响思维,思维是不同语言的问题。语言相对性原则对于比较语言学、语言政策、外语研究与教学等都有深刻的理论指导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回归文本,正本清源,还原沃尔夫思想之精髓,并纠正将其二分为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决定论的曲解。  相似文献   

5.
证明由不同系统的局域Lorentz变换不能得到光速可变.基于狭义相对性原理必然得到一个不变速度ch.因此,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应该严格地重新定义为:Ⅰ.狭义相对性原理,其必然导出一个不变速度ch.Ⅱ.假设理论中的这个不变速度ch是真空中的光速c.如果第二个原理不成立,例如存在超光速运动,则理论仍是形式相同,仅仅c→ch的泛狭义相对论.这是目前许多问题的一个最简单的修改.如果ch是各种不同的不变速度,则多时空体系相应于多世界.结合超光速等,发展理论的其他方法也被探索.光速可变理论应该联系于广义相对论.  相似文献   

6.
同时的相对性是相对论时空中与常理相悖的典型事例之一,是相对论时空特性的现实反映之一,增强对这个特性的感性认识并建立起这一现象的物理情景,是理解并掌握它的有效途径。《也谈讲授相对论同时相对性的方法》中的观点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再用数学方法给予论证,并准确描述同时相对性的物理情景和它的意义就更完整且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1905年,爱因斯坦以惊人的胆识和创新精神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并在这两个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狭义相对论。随后,爱因斯坦又经过了十年的艰苦努力,于1916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变革了从牛顿以来形成的绝对时空概念,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和相对性,建立了新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中的质能关系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广义相对论把相对论原理推广到非惯性参考系和弯曲空间,从而建立了新的引力理论,并为科学地研究宇宙结构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试论主客体统一的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上,思想家们围绕着主客体关系问题各自寻找它们之间统一的方式和途径,对主体和客体在认识中的相互联系提出了各自的模型,力图揭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本文拟从考察主客体统一理论在近代哲学发展过程中的演变,探讨一下主客体统一的现实基础.说明以下三个问题:(一)、近代哲学认识论关于主客体统一的理论及其局限性;(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主客体辩证统一的现实基础理论;(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主客体统一的现实基础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伟大的爱因斯坦创立了伟大的相对论。本文不是从物理学意义上"采花酿蜜",而是从"相对论"这一名称上掠美,谈谈思想政治教材中的一些有关"相对"的话题。一、相对性关于"相对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理解:1.相对于"参照标准"而言对事物的衡量,总有一个参照标准,而这个参照标准是会变化的,这就使得衡量该事物时呈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思想史的角度考察相对论思想的发展史,探讨经验主义和操作主义在狭义相对论建立过程中的哲学启发作用,探讨了爱因斯坦思想与洛伦兹及彭加勒的区别;重新分析了马赫原理与广义相对论思想源流的关系,采用试错法分析在广义相对论创立过程中新的物理思想与新的数学工具的相互作用,从新的角度讨论相对论时空观包含的时空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关系,探讨了爱因斯坦思想与马赫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1.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弗兰西斯·培根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运动及相互作用规律和时间空间性质的一门科学。现代物理学就广义理解而言,是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就狭义理解而言,是以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石及由此引起和发展的物理学知识的总体。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前沿,呈现着三极化发展的格局,即微观极小以粒子物理学为代表、宇观极大以现代宇宙学为代表和宏观极复杂以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为代表。本书内容正是按照这个框架展开的。物理学由于研…  相似文献   

12.
从量子力学的测量问题引发出来的"相对测量观",是成素梅教授等一批当代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从观测事实上升到哲学高度提出来的一种"测量哲学"。它在主客体的关系问题上有着革命性的意义。本文分析相对测量观与经典的"绝对测量观"的区别,说明它与"观控相对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电磁学的许多实验与牛顿理论的矛盾都很尖锐.为此,一些物理学家意识到牛顿理论存在问题以及新理论将必然产生.1905年,爱因斯坦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四维平直时空理论),该理论以惯性系之间的洛伦兹坐标变换代替牛顿理论中的伽利略变换,因而要求一切物理定律在洛伦兹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即"狭义相对性原理").  相似文献   

14.
相对性理论(简称相对论)与平常所说的相对性原理是不同的。早在爱因斯坦之前,很多学者就已注意到相对性原理的存在了。所谓相对性原理是指下列事实而言,凡是运动的物体都是相对的。例如,把铁道旁的电线杆看作是不动的,火车以速度V向前行驶,反之,也可把火车看作不动,电线杆以速度V向后行驶。爱因斯坦的相对性理论是在相对性原理之外,再加上一条光速不变原理,由这二个原理所组成的。所谓光速不变原理是指光的速度对于互相平行并以一定速度运动的一些物体来说是不变的。现在介绍几种由相对论导出的我们不太习惯但是非常有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主客体概念作为认识论与历史观统一的哲学范畴,首先是对黑格尔主客体理论的批判继承。黑格尔第一次从认识论与历史观统一的高度阐发了他的主体客体理论。关于实践,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动的相互联系的学说,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中心思想。黑格尔关于绝对理念自我认识运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点,即存在与意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理学对宇观和微观领域的研究对科学理论和科学仪器具有高度依赖性,这就在科学理论、科学仪器、观测结果、对观测结果的解释和评价这四者之间建立了某种统一性的关系。这一关系导致了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既是科学的,又是哲学的,并且,同时又是源于科学的哲学,还是源于哲学的科学。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世纪大论战、爱因斯坦的理想试验和相对论理论、量子力学的微观模型、超弦理论的构想,以及现代物理学对微观终极性的探索体现出来的正是现代科学中所呈现的科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科学化的一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电磁学的许多实验与牛顿理论的矛盾都很尖锐。为此,一些物理学家意识到牛顿理论存在问题以及新理论将必然产生。1905年,爱因斯坦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基础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四维平直时空理论),该理论以惯性系之间的洛伦兹坐标变换代替牛顿理论中的伽利略变换,因而要求一切物理定律在洛伦兹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即“狭义相对性原理”)。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的创立用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本文认为实际上用的是怀疑和经验的哲学观点。(一) 在关节点上认识哲学观点的作用众听周知,创立狭义相对论的关节点在于确立同时性的相对性。爱因斯坦自己说,他十六岁时就有了狭义相对论思想的萌芽,他已无意中想到了:如果我以光速C追随一条光线运动,那末我应当看到,这条光线就象一个在空间里振荡而停滞不前的电磁波。这一设想为他后来确立同时性的相对性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到1905年他二十六岁创立相对论经过了十  相似文献   

19.
自启蒙运动以来,尤其是随着功利主义和康德伦理学的发展和广泛传播,关于人权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建立在人权绝对性之上的作为天赋人权的人权绝对论和建立在人权相对性之上的作为功利论的人权相对论。在人权概念产生之初,就存在人权绝对论和人权相对论的不同看法。本文主要阐述人权绝对论和人权相对论的内容、分歧与共源。  相似文献   

20.
尺度是观测与控制的基础,理解和把握观控关系中主客关系的实质就依赖于尺度。通过尺度变换,往往可以变抽象为直观,执简御繁,易于理解。在微观、宏观和宇观领域中,撷取若干实例,说明在物理实践中实现尺度与尺度变换的具体方式,为物理教学提供一些可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