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73):142-143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强调专业技术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造成毕业生人文素质低下,降低毕业生的竞争力。本文首先阐述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然后针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理性分析,并据此提出强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高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点已经从数量逐渐向质量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对挑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人文教育无疑将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独立个性、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开展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辽宁省9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人文教育,学生及教师整体人文素质不高的状况。调查同时显示,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有着较为广泛的受众和需求,学校需要对此加以重视,并提供优质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片面追求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与提高,致使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不断缺失.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修养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的功利化倾向、学生人文素养欠缺、教师人文知识匮乏、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偏差等方面。因而,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建立与专业相结合的人文教育体系、整合人文学科课程、构建具有职业人文特色的学校文化和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培训等成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的功利化倾向、学生人文素养欠缺、教师人文知识匮乏、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偏差等方面.因而,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建立与专业相结合的人文教育体系、整合人文学科课程、构建具有职业人文特色的学校文化和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培训等成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职教论坛》2007,(7S):36-36
高宝立在《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各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亟待进行相应的改革。开展人文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人才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质的现象,严重制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本文对此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探寻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意识、人文思想、人文知识等方面强化教育,由于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也引起专家及众多学者的重视.基于此,通过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技能教育的同时,应该通过对学生人文精神等多方面素质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存在着人文素质课程边缘化、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与职业素质教育结合度不高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转变观念,重新确立人文素质课程的定位,做实与专业发展相结合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特点,以及人文素质教育不足的现状,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加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效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传统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现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很多人已意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人"而不是"制造机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时也要把职业素养作为重要任务。而对这样的新形势,作为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崇尚人文精神,体现人文价值,才能建构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的"职业人",这种"职业人"不仅应具有职业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职业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职业的态度和情感。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缺失,其主要原因在于:模糊的办学理念导致培养目标的偏差,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办学定位不准导致人文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加强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本质体现与办学目标的应然选择。为此,需要重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精神,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建立和完善职业人文教育的体系和操作机制,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宝立在《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各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亟待进行相应的改革。开展人文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人才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人文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与人文精神的教育”,以提升人文素养为旨趣。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色就在于其职业性,它既具有高校人文教育的规定性,是通过习得人文知识形成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时又具有特殊性,它不同于那种“通识形态”或“一般形态”的人文教育,而是一种“职业形态”或“特殊形态”的人文教育,可称之为“职业人文教育”。职业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重心。职业人文教育是养成  相似文献   

14.
蒋新红 《成人教育》2009,29(9):39-40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来自学生、教师、学院及主管方多方面,针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在人文教育领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美国的高职院校通过办学理念、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层面渗透人文主义因素,致力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值得我国高职院校有比较地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体现职业活动导向的人文素质课程,对于创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品质,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的"职业人",不仅应具有职业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职业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职业的态度和情感.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缺失其主要原因在于:模糊的办学理念导致培养目标的偏差,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办学定位不准导致人文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加强人文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本质体现与办学目标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重庆市各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各校正在大力整合、完善人文素质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人文素质选修课也出现一些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以重庆市高职院校人文素质选修课问卷调查为依托,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进行了思考.主要分析了学校应该开设什么课程、学校应该怎样管理课程、教师应该教什么内容、教师应该采用什么形式教学、教师应该使用什么评价方式、学生应该学什么知识、学生应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应该怎样把人文素质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如果过分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必要的德育,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就会制约院校的发展。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现状。  相似文献   

20.
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以往高师院校理科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片面强化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和削弱了理科学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致使高师院校理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发生了偏差,很难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适合中小学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理科教师。因此,加强高师院校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尽快提高高师院校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已迫在眉睫。一、加强高师院校理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一)加强高师院校理科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