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接受高等教育是残疾人受教育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受高等教育权是一组权利体系,应当包括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受教育评价权。以此权利体系为维度,可以发现我国残疾人立法和高等教育立法对残疾人高等教育不够重视、残疾人高等教育权利体系不全面、法律体系不完善等。残疾人高等教育权利体系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受教育权的核心内涵在法哲学上可追问至自由与平等,在法理上可解读为给付请求与无为而治。它的内在结构在整体上表征为纵横结构的互为链接,纵向层面包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权利,横向层面包括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和学习评价权。教育消费市场的勃兴促使受教育权中的法律关系市场化,受教育权的现实形态发生分化: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主要表现为公民权利形态;高等教育阶段,受教育权主要表现为消费者权利形态。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权利体系应当包括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受教育评价权.以此权利体系为视角,分析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法律保障的现状,可以发现当前存在对残疾人高等教育不重视、保障不全面、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健全和保障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权利体系,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予以完善,这是落实"人本特教"科学发展观,也是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教育数字化改变了公民参与教育的途径、内容与教育秩序,引发了系列权益争议,公民教育数字确权具备正当性、紧迫性与合理性土壤。公民教育数字权是公民在使用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工具过程中自由、公平、普遍享有的受教育权利以及关于教育数字的其他权利。公民教育数字权本质上是一种受教育权,是教育事业在数字变革中生发出来的关于公民发展的新兴权利。基于公民教育数字权的教育内核以及虚拟数字所表现出的新特性,公民教育数字权是公权与私权的集合,具有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双重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5.
一、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平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相似文献   

6.
作为“未成年人”和“残疾儿童”双重身份的学生,其受教育权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教育权利的行使.美国《残疾人教育法》及其相关法律对残疾儿童家长的教育权利做出了明确、具体、详细的规定.美国残疾儿童家长的教育权利主要包括程序性保护及其知情权,教育记录获取、保护、销毁权,教育参与权,教育救济权,以及获得指导、咨询、培训、服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程序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力 《教育科学》2002,18(1):12-15
受教育权利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面对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公民(包括学生)受教育权利被侵害却难以得到应有的法律救济的现状,当务之急是在从实体法上完善对受教育权利保护障的同时,从程序法上明确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使受教育权利真正从一种法定权利转化为每个公民实际享有的现实权利,这是21世纪法治国家维护宪法的尊严和公民权利的优先性对教育,立法和司法领域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本身具有的权利性质出发,结合公民权说、生存权说和学习权说,揭示教育权利的内涵。同时指出教育权利对公正的价值追求,分析教育机会权、教育学习权和教育结果权在实现过程如何体现教育公正,并以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问题和就近入学政策所涉及的教育公正问题为例,进一步探讨教育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相关概念的阐述(一)受教育权利及其内容1、受教育权利——所谓受教育权利,是指人们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接受教育的能力或资格,在教育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受教育权利主体和相对方,从世界范围看,根据《世界人权宣言》的原则,受教育权利主体包括所有人,是人权的一项基本权利。具体到一个国家,受教育权利便是该国所有公民。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0.
受义务教育权首先是一种应然的权利集合,宏观表现为平等权和免费权两种权利,平等权又包括平等就学权、教育条件平等权、教育效果平等权三项内涵.从实然权利的角度来看,受义务教育权由于受到社会分层的影响,其应然权利束的实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由此造成的不平等,应当通过相应的法律对策来加以解决,具体包括:通过制定《义务教育投入法》,明确并落实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以充分保障免费权、教育条件平等权的实现;通过松绑户籍制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在财税法上建立公平、规范的义务教育补偿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充分保障平等就学权、教育效果平等权的实现;通过建立完善的受义务教育权行政救济机制并确立义务教育公益诉讼制度,以全面救济受义务教育权主体.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公共教育体系中的家长教育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礼智  李小兰 《教育探索》2007,(11):60-60,130
一、家长教育权利的内涵与意义 家长教育权利应具有以下四个要素:(1)家长教育权利主体通过权利主张应该得到某种利益,能否实际获得利益或利益大小将直接影响主体行使权利的积极性.(2)家长教育权利主体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要求权利相对方为其提供一定条件,并有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申请救济的要求权,或称教育主张权.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国内外有关保护学生“学习权利”的法律规范,分析了保护学生学习权利立法的基本理念,认为只有从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层面入手才能全面完整地保护学生的学习权利。指出从内部环境层面保护学生学习权利实际上是关系到学生“学习权”的界定问题,同时还对学习权的法律意义做了分析界定,为我国将来的相关教育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成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成人教育立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通过成人教育立法,才能确认成人受教育权利的法律地位,在社会发展和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成人受教育权利逐步得到法律上的确认,通过成人教育立法,才能完善成人受教育权利的具体内容,成人带薪教育假是成人教育权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浅析高校学生权利保护的法律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教育管理权与学生的受教育权时常发生冲突,突出表现在高校的招生录取权与学生的升学入学权、高校的考核评价权与学生的公正评价权、高校的惩戒权与学生的救济权、高校教育收费权与学生教育消费者权益等几个方面。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相关教育法律制度中实体法的不足、程序法的缺陷和救济途径的不畅等法律缺失是造成这些冲突的重要原因。加强对教育法律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方面的建设,则是加强高校管理并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惩戒权已成为当前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它能否实现其预设的立法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惩戒权的性质规定.当前,教育惩戒权面临着公权与私权之争,其根源在于对教育惩戒本身缺乏清晰的定位,即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行为,还是一种法律行为.从教育主体对教育惩戒权的预设目的来看,契约性的教育惩戒本身是一种教育行为,因而教育惩戒权是一种社会权利,但却不是排他性的个人权利.教育惩戒权是兼具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双重属性的教育权利,这划定了教育惩戒权的"底线"与"高线",在此区间教育惩戒行为的自由教育属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6.
周翠彬 《培训与研究》2010,(10):73-75,89
教育公平,是指公民的受教育权能够通过制度性的保障而公平地得以实现的一种社会权利分配状态,它是社会公平在受教育权方面的具体表现。受教育权可以分解为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学习成功权三个子权利,从微观上看,教育公平表现为社会个体享有的三个子权利的公平;从宏观上看,教育公平则体现为社会群体在教育资源竞争过程中的公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权利保护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基础,大学生权利包括人权、公民权、宗教权、受教育权、行政管理相对权、民事权等,要想保护大学生权利,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奖惩应符合正当程序的原则,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我国高校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教师法》中有关教师权利与义务的规定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新时代教师群体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新要求,《教师法》应进一步补充完善教师应享有的教育惩戒权、无关事项拒绝权、教育教学自主权、受尊重权等权利,细化教师应履行的师德义务等法律条款,更好地促进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权利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大学生权利分为法律权利、道德权利和其他权利;从历史、体制、观念、法律、经济等方面分析大学生权利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依法治校、教育民主、人的科学发展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讨论解决大学生权利保障问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论受教育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中国法律和国际法对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一些西方法学家对有关法律的实施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国内外学术界对受教育权的合理性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根据中国的情况,讨论法律对受教育权的规定,着重研究这一权利的伦理基础,目的是填补一些理论空白,并解决中国学术界十多年来一直争论的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