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政治生活》教科书是实施并彰显公民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形成高中生公民意识的基础文本.通过对高中《政治生活》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中“公民的政治生活”单元的事例和插图的文本分析,发现该教科书在对高中公民的叙述上存在着形象完美化、身份多元化、参与主动化和过程情境化四种取向,进而提出需要在教科书编制过程中促进公民课程资源及叙述方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学科要求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应如何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呢?文章旨在将文化生活四个单元的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衔接,一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与整合,另一方面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依据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主人身份的认识,及其对相应的责、权、利的认知和价值取向。公民意识体现在公民广泛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秦桂林 《教书育人》2013,(12):39-39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二的“政治生活”是四册政治教材中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促进学生理解政治与生活有紧密关系的重要教学载体。这一内容的教学现实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正如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开篇所说,“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第二个方面,正如教材在“致同学们”中所说,“说到‘政治’,你可能会觉得它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这种理论上的关系紧密与学生意识中的关系疏远,造成了政治生活教学的一些困难。政治教学要加强政治与生活的互动,使学生增强生活意识,使课程教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感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才能使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高中阶段,教师应通过政治生活的教学,特别是对国家机构、公民政治、政党职能、民族宗教和国际社会等方面的剖析,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6.
政治参与是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培育、公民文化的构建以及公民意识的养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衡量社会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决策和公共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有力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公民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公民文化建设。当前,要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以及公民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立法,从法律上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保障;重视制度和机制建设,构筑科学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与良性运转机制;推进技术创新,打造公民政治参与更便利和更安全的平台;培养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队伍,引导公民合法有序地政治参与;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和网上执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方向,而公共参与是高中政治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通过开展政治学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有担当的合格公民,从而实现政治学科育人的目标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强化政治认同,培育有信仰的公民;坚持理性精神,培育有思想的公民;增强法治意识,培育有尊严的公民;广泛公共参与,培育有担当的公民。  相似文献   

9.
龙燕 《文学教育(上)》2014,(22):126-127
一、公民参与意识的内涵 所谓公民参与意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意识,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国家政治的态度、兴趣、信念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参与意识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0.
《政治生活》关注学生的政治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生活,采用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具体到抽象的方式组织教科书内容,基本上遵循了公民→政府→国家→政党→国际社会的路径,具体分为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当代国际社会四个单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治生活》的核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贯穿教材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认知是人们对政治活动的观点、看法、态度等,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深刻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在政治现代化转型中,有些社会成员的政治观念落后、政治主体意识缺失、政治信仰摇摆不定,这些政治文化认知问题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推进。通过推进政治文化现代化转型、开展公民政治文化教育、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等方式,培养公民正确的政治文化认知,更好地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李现振 《成才之路》2013,(11):71-7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是教材的首篇,回答了有关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基本问题。下面,笔者就以这一部分的知识为例,设计了几种课堂教学活动,以期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予指导。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为学生政治参与提供广阔的平台,大学生政治参与为公民社会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当前,公民社会呼唤大学生政治意识、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完善。在公民社会的背景下,学生政治参与途径与方式日益多样化,对其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并寻求相关引导性对策具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备考指南】命题趋势:综观近三年的高考,本单元集中考查了人民民主的特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等。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随着民主政治发展和公民意识增强,非选择题比重不断加大,大多将公民政治生活参与与政府责任、人大、政党制度结合起来命题,以原因、意义类题目呈现,采用时政材料设置情境,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政治参与意识也相应地在增强。通过对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的分析,探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途径,以及公民的政治参与对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治规范意识,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维护其权利,表达、争取或实现其利益时所形成的规约意识和程序意识。从我国小城镇政治生活的现状来看,一些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淡薄,公民身份意识不强,因而呈现出忽视政治规范的倾向。为此,要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公民意识,同时还必须完善基层行政干部形象,提高基层政治组织的运行效率,堵塞非规范性政治参与漏洞,畅通制度性政治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分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整本教材的逻辑终点和最后的落脚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是这一单元的第一框,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当今社会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是第四单元的起点。本框分三目,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主要描述了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公民教育为核心,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关键要素。学科活动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基本载体,构建活动课堂是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构建"体验型"活动课堂,引领学生价值,实现政治认同,培育有立场、有理想的政治公民;构建"议辩型"活动课堂,启迪学生思维,树立理性精神,培育有思想、有理智的理性公民;构建"综合型"活动课堂,塑造学生品格,培养法治意识,培育有自尊、守规则的法治公民;构建"实践型"活动课堂,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公共参与,培育有担当、有情怀的责任公民。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公民参与是公民负责任地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本运行方式,对公民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提高公民基本文化素质的同时,提升公民的公民意识、参与态度、公民参与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实施参与式公民学习,通过构建学校民主生活和开展面向社会的服务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公民参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