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一九七八年 ,吕叔湘先生就痛心疾首地呼吁 :“十年的时间 ,两千七百多个课时 ,用来学习本国语言 ,却大多数不过关 ,岂非咄咄怪事 !”[1] 急切希望语文教育工作者反思语文教学 ,动手改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许多有识之士本着积极建设的态度 ,从教材编写、教师队伍建设、学科性质、考核制度以及人文环境等方方面面着手 ,开出了许多良方。我认为造成语文教学“顽症”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语文的迷失” :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真正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工具性出发进行语文教学 ,没有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这…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文化生活的甚至天文地理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以致语文教学被泛化为人文教育,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还标榜此为“新课程”旗帜下的新探索并乐此不疲,没有“语文”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袁炜 《现代语文》2009,(9):30-31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是教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吉这一工具的能力。章熊先生说:“准确地说,语文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二者的区分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历来让许多教师感到身心俱累,甚至教了一辈子语文,到头来还发出“不会教语文”的感叹。语文怎么教,怎样教好语文?近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法频频亮相,但实际上语文教学还是“涛声依旧”。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我们的语文学习“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都用来学习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也大声疾呼“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的确,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教学行为总是受教育观念支配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体现着上定的语文教学观念。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往往会形成~种心理定势。例如: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支配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是“重教轻学”,其表现形式为“单讲分析式”。虽然它几经改头换面,但实质上这种教学观念至今仍然是有减而未衰。针对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益低的弊端,近几年来,许多语文教学改革的有识之士提出:语文课要加强语言训练,变多余的分析为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我觉得这种提法体现着语…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征及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马克思关于“语言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及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的观点,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借鉴国外活动教学和开放教室的经验,进行了 6年多的专题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具体是:   一、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确立研究课题   1993年,人教社义务教育新教材使用,许多教师反映有部分课文根本不知怎样教,课后的活动性习题和“语文活动”更无法指导。我们在认真调查和深入研究新大纲、新教材后,根据素质教…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工具性”也好,是“人文性”也好,谁都得承认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然而,语言教学教什么,却一直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结果。对掌握了母语基本规律的学生来说,最需要的不是“××叫什么”,“什么是名词、动词,什么是××句式”之类,这些知识其实只是学习语言的手段不是目的;最需要的是种种言语体验。他们需要从不同的言语体验中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生,从而更好地感受母语,更好地运用母语。因此,如果说“教语言,而不是教语言知识”的提法让我们认清了过去语言教学的误区;那么…  相似文献   

8.
巩:陈老师,我做了6年的语文教师,非常喜欢孩子、喜欢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可是每周两节的作文课,却是最让我头疼的事情。每次题目出来,我挖空心思地“教”,学生硬着头皮地“挤”,结果他们写出的作文大多还是语言干巴,内容贫乏、空洞,缺少真情流露。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有效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从而让语言实践活动情趣盎然,让学生在个性的张扬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这个“弯”曾一度使许多教师顿生迷茫,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改呼唤语言训练的回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对此,在研讨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管有多少看法、观点,总改变不了一个基本事实:自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就是以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专务。叶圣陶先生精辟地回答:“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相似文献   

11.
陈英 《教师》2010,(35):22-22
课堂作文教学是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他们总觉得教和不教没有多大差别:从三年级教到六年级,作文知识点就是那么几个,枯燥而又乏味,没有针对性,反反复复地讲了许多“正确”的废话;而写和不写也没有多大差距:三年级到六年级,花了两百多课时,作文课堂教学的收效依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因此,“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成为小学作文的一个通病。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言积累成了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语言积累的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文化生活的甚至天文地理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以致语文教学被泛化为人文教育,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还标榜此为“新课程”旗帜下的新探索并乐此不疲,没有“语文”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文就是要教语言文字,这是语文的独特使命。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教”的核心应是“怎么说”,而非“说什么”。在语文教学中,言语形式的教学要大于言语内容的教学。其教学…  相似文献   

14.
崔峦老师曾指出:“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切切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如何倡简,如何让教学回归“语”和“文“?近日,笔者看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实录,醍醐灌顶,如沐春风.于老师这堂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过多依赖电教媒体,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环节设置,而是按照学语言、练表达的目标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写字、说话、朗读、作文,教的全是“语文”,平平常常,简简单单.让人不禁心生感叹:大道至简,乃真语文也!  相似文献   

15.
王芳 《小学语文》2007,(9):20-21
多次听优质课或精品课,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反思:有多少常态课能有优质课这样的水平和条件?因此,我校组织了语文常态课堂的调研,发现了许多问题。除了教师的主观性因素外,这些问题涉及“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语文教学到底怎样教?”这两个最根本的问题。下面,我从教师“教”的角度,以“目标的设计、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这三个层面谈谈怎样上好语文常态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总的精神是通过语文教学“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这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改的方向。要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的”显豁突出地提高了明确要求,从智育来说,“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语文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高中增加了“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这个目的,突出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一切教学工作要围绕这个目的来进行。偏离了这个目的,就不是语文教…  相似文献   

17.
董文 《语文知识》2014,(12):60-6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而作文教学现状堪忧,却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们只是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对写作教学作了空泛而抽象的表述,并没有对各学段写作教学内容作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教材的编写者们也一贯重阅读轻写作,对写作教学缺乏整体通盘的考虑,至目前为止不仅没有专门的写作教材,甚至没有—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写作训练体系。加之许多一线教师对写作教学到底“教什么”与“怎么教”认识模糊,写作教学意识淡薄,难怪学生们谈作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  相似文献   

18.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作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不教”也能自觉。  相似文献   

19.
记得吕叔湘先生曾撰文,指出语文教学负累太多,应该减负,轻装上阵,颇得语文教学界共鸣,以为切中时弊。然而约二十年过去,语文教学之“装”未见减轻,似乎更加重了。语文教学有许多“性”,这门课究竟是干什么的便蒙上了重重迷雾。难怪有的老师感叹道:“教了一辈子语文,越教越糊涂了。”在这里,我想删繁就简,避虚就实,说几句实实在在的话。有些是老调重弹,老调既仍有用,重弹又何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指出:“第一、二学年虽然以识字为重点,但并不是孤立地教识字,而是要在语言的教学中教识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