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包含有丰富的治国之道,其主题是“德治”和“仁政”,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高瞻远嘱,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德治思想,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型的“德治”观。这是在我党实施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效的基础上,治国思想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熹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学问渊博、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继承儒家传统的治国安邦思想,形成了以正君心、行仁政、倡德治、崇教化为主要内容的治国理论体系。清朝康熙皇帝统治期间,对朱熹倍加推崇,以朱熹的治国理论为立国纲领和指南,为清朝统治出现持续百余年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康乾盛世”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朱熹治国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作为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管予》和《商君书》都蕴含着丰富的兵学思想,但其内涵却有所不同。文章在阐述二者兵学思想的基础上,从文化传统、治国理念等方面分析了它们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许多思想精髓,闪烁着文化光彩。其中治国安邦、治学从商、修身齐家、立命处世等方面的思想智慧,在今天仍有着生命力,值得我们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有其深远的文化根基,是对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合理概括和理论提升。分析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可以探寻出“以德治国”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早年曾接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接受过深刻的近代西方教育,他一生抱着爱国、救国、治国的强烈思想愿望,力图效法西方国家,能在中国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并努力提高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水平与素养,大力发展经济与科学文化,振兴中华,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富强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7.
傅玄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治国道理及政治智慧.挖掘、探讨傅玄的治国思想,汲取其中的政治智慧,不仅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促进当今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当今的行政管理亦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能够回应意识形态领域错误思想的挑战,化解执政党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势所趋,同时也能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既回应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又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还需进一步提炼提升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精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概括与总结治国理政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完整体系,深入探究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蕴涵丰富。本文从中国思想文化的先秦、两汉、魏晋、隋唐、宋明几个阶段发展历程中,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基本思想;然后根据和谐思想的发展现实,重点梳理当代中国哲学思想的新成果——"和合学"以及我党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和谐社会;进而从纵向和横向结构上把握和谐文化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0.
儒家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治国思想的核心 ,它体现在传统的儒家政治生活中。在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强调仁政、重视民生及德主刑辅等方面 ,都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面貌和民族的文化性格。对这种在中国延续两千年的传统治国方略进行深入探讨 ,对当前中国实施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环环相连,呈现出姿态万千的治国方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辈出同时政治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孔子所倡导的以德治国再到以商鞅和韩非主张的法治思想,再后来演变为汉武帝所倡导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同时并重的思想。唐朝以后的统治者吸取了历代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实施"德主刑辅"的治国方针。我们现在所提出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策略就是在古代治国思想基础上加以借鉴和提炼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孔子德治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基础,还对后世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道德完善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孔子德治思想的提出背景入手,从对统治者的道德教化、对民众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为主但并不排斥必要的刑罚三方面进行剖析,深化对其理论理解,孔子德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为我国深化实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提供理论借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制因各自的属性不同,在腐败治理过程各有所长,同时也各有局限,因此,充分发挥道德和法制在腐败治理过程中各自的优势,弥补彼此在腐败治理过程的不足,即构建德法兼治的治腐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治腐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 ,以德治国思想在一定意义上与中国古代德治传统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 ,是对传统德治的继承与弘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崇尚道德的传统始终不能舍弃。由于传统德治有其历史局限性 ,因此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不是传统德治的简单复归 ,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 ,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 ,在原则上和内容上对传统德治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的角度看,以德治国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即国家权力应由品德高尚的人来掌管。由于中西方历史,政治、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以德治国在中西方迥然不同的命运,形成了不同特色;从现实来看,以德治国合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依法治国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儒家文化在政治领域始终倡导“德治”,“法治”只是其辅政的手段。这一文化资源与西方“法治”传统构成对立的文化价值系统。总结对比中西“德治”与“法治”的根源及其现代意义,是本文之主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思想是在借鉴和吸收传统德治思想精华的基础上的创新与超越。主要体现在以德治国的主客体、以德治国的目的、德治与法治关系等方面的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探索,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首先是党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步探索;其次,是党在认真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由“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初步形成的探索;最后,是党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上升为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经过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从此我们党走上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范畴 ,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范畴 ,二者紧密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要实现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规范,法律和道德都是对人们行为进行约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都对社会整合、社会稳定具有同等重要的维系作用。它们既相互区别,不可替代,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补充;它们的调控范围在存在契合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基于此,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功能,“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法德并举。只有这样,二者方能协调发展,相得益彰。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建设好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