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刘小勇 《职教通讯》2017,(23):36-38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业振兴的战略规划,是中国制造业进入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在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技术技能人才,已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课题,其重点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培养具有较高质量意识、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工匠型人才。以人格塑造为核心的"匠道"培育、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匠心"培育以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匠术"培育,是工匠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维度。高职院校应树立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导向,建立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体系,践行以职业素质培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营造有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由来已久,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工匠精神,但从全世界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近年来,我国与西方的一些制造强国相比,匠人文化正在逐步遗失。我国制造业要真正走向“高”“精”“尖”,就必须重拾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作为各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文章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要求,结合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实际,对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培养工匠精神提升到国家层面,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之魂,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理应承担培养工匠精神的教育责任。作为一种"不易被察觉"的知识类型,缄默知识以其独有的可支配性等特质,涵养了工匠精神的形成。缄默知识和工匠精神只有在实践性教学中才能得到最大"释放",现代学徒制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展示"平台与场域。为发挥缄默知识的优势资源,提升工匠精神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致力营造倾听、平等与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自主、合作与反思的新型学习方式,以期满足缄默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教育诉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顺应了"中国制造"的发展趋势,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在"中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尽快补上"工匠精神"的短板,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相似文献   

6.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培育"工匠精神"对"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工匠精神"历史悠久,但也曾一度出现理解上的偏颇。当前,我国需立足自身,借鉴日本"职人文化"和德国"工作伦理观",将其与专业教学、实训课程、校园文化、校企合作相结合,着重在各行各业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精神和"德才兼备、技术技能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高职会计专业为例,研究如何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以顺应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时代潮流,助力"中国制造2025"。从会计的工匠精神谈起,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分析山西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现状,从4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培育具备工匠精神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研究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之中。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当代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提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重塑社会价值导向、企业主导现代师徒制、重拾工匠精神的学校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名师名匠团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打造匠心品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国家战略。高职教育要重构技术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实现专业重建和课程重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契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现代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当前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认识和理解不足、培育模式单一、校企融合深度有限、校园文化熏陶不够等不足。推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将工匠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课堂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工匠教育与环境熏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明确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最新要求。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急需基于中国制造2025探索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国内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该研究首先明确中国制造2025对中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二者的内在联系,其次分析新时代中职学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基于中国制造2025优化完善中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策略,为中职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理念,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下的人才需求成为当前工程训练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国内3D打印人才缺口及高校3D打印工程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各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教学的序列性,更要注重教学的层次性,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从而引领增材制造行业有序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一系列智能制造产业宏观政策出台,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构建以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精密测量和先进制造等智能环境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平台,以满足新形势下政府、企业和学校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共识,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激发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热情,整合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建设校企交融的实训基地,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来培育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作为新时代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途径,需要一种精神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这就是“工匠精神”。但是,在传播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教育改革的新命题。文章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在对工匠精神的传播方式与路径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传播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而提出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中长效传播机制的构建策略,即从“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教学媒体”“效果评价”“传播环境”等要素入手,构建规范合理的传播秩序,促进“工匠精神”的长效传播。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以现代制造专业群为主体,进行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使之成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的专业集群平台。该创新基地使学生在完成现代制造专业群"课、证、赛"等实训教学环节同时,实现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为企业培养"无缝对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节约岗前培训成本和时间,是职业院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伴随国内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在新工科的背景之下,以多方协同培养智能制造型人才为宗旨,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准绳,在符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中国工业4.0战略的前提下,摸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多方协同的智能制造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培养框架,培养符合对口行业需求、多数企业需要、社会高标准认可的智能制造型新工科人才。实现知识与能力配套,专业与行业接轨的双赢培养。  相似文献   

18.
卜复鸣 《职教通讯》2020,(2):118-122
“香山人才”是指熟练掌握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香山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家族式传统技艺传承、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化传承、名师培训、技能比武等方式。针对当前“香山人才”的培养途径,可做如下优化: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香山人才计划”培训体系;建立培训学院,与职业院校开展实质性的深度合作;鼓励著书立说,走文化相融的“香山人才”可持续发展之路;营造工匠文化,确立尊匠崇能的人才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