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所在.作为支撑国家海洋战略的航海类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群建设是航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聚焦智能航海科技、创设航海英语情境,培养有品德、有技术、国际化的航海人才为特色定位建设航海类专业群,应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双主体"协同育人;打造高水平专业师资,引领服务航运产业高端;对标国际航海职教,彰显航海国际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杨勇  康欢  林旭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35-41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既是"双高计划"的题中之意,更是助力"双高计划"行稳致远的内生动力."双高计划"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关系耦合交错,从"整体关系"层面进行解析,彰显出"闭环逻辑"和"多主体契合逻辑"两大逻辑关系.在厘清高职院校与专业群建设融合联系的基础上,以核心功能为轴心,以教学群体、公共部门和私人组织为支点,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功能价值体系.倡导以本原路径、信息路径、联动路径和保障路径等多维路径作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突破点,从而实现"双高计划"与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理性转型的高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高水平专业群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管理单元,是"双高计划"的关键所在.面对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不够紧密、校企协同和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完善、"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的建设困境,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着力高度对接产业链、岗位群需求,实施"三高三动"建设策略,即动态调整专业结构,高吻合度对接产业链发展需求;动态升级专业内涵,高共享度整合教学资源;动态优化评价机制,高产出度培养人才.引导学校凝聚办学特色,形成具有显著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专业群品牌.  相似文献   

4.
王志凤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61-64
"双高计划"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高水平教师是核心和根本,先进性教材是物化成效,高效性教法是创新方向.在明确"双高计划"院校"三教"改革基本逻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基本方向,探索其行动策略: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对接产业需求;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对接岗位人才需求;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双高计划"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新热点.文章以中国知网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收录的与"双高计划"相关的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绘制知识图谱,探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双高计划"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双高计划"研究主要围绕双高专业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双高计划"建设内涵发展、"双高计划"实施路径与绩效评价4个主题.研究最后提出对"双高计划"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专业群建设作为"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对于专业群契合区域产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域软件产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确定了软件技术专业群的产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从基于"1+X"证书人才培养方案改革、"1+X"课证融通、教学资源、教材教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提出了软件技术专业群...  相似文献   

7.
王作鹏 《教育与职业》2021,998(22):91-96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产教融合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双高"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应以深化产教融合逻辑为主线,以区域产业发展为依据,对接产业调整和岗位需求,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同时,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并建设与岗位能力对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课堂革命,同步推进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实体化职教集团等部门为载体,主谋技术技能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以专业群建设发展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万卫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12-19
"双高计划"是我国重点高职院校建设政策新的样态,兼具国际性和本土化,其基本特点是以特色为建设目标、以高水平专业群为建设基础、以改革为建设动力和以动态调整为管理手段.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必须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基础.然而,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却以体制变革为前提.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问题集中表现在尚未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民办高职发展步履维艰,"体系封闭"与"权责模糊"并立,"总量不足"与"效率不高"并存.为了"双高计划"建设的顺利实施,可采取的策略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大力发展民办高职、正确处理政校关系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当前浙江当前高职专业布局情况,以工商管理类专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例,在厘清"专业——产业链"运行机制基础上,按照"1+N"模式进行了专业群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核心岗位构建了"素质教育+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适时设计、调整专业数量和专业方向,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群的市场适应能力,有利于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最终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职传媒类专业群产教融合是高职传媒类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在动力。当前高职传媒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在课程建设中已逐步铺开,但在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和对接程度上仍存在问题。因而,高职传媒类专业群课程建设应抓好教学设计,把握顶层设计;重视教学组织,完善课堂构建;革新教学考评,引入企业情境,促进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校企双元育人面临"新商业"转型升级凸显专业建设滞后,专业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群发展脱节,专业教学工学结合的深度不够等现实困境,需通过"六参与"巩固校企合作机制,"四衔接"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五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五对接"构建工学结合课程,实现专业群产教融合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羌毅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55-60
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双高"建设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管理支撑.当前,高职院校现有人事制度存在绩效分配与"双高"建设目标不契合、岗位设置与"双高"建设任务匹配不合理、职称评聘与"双高"建设成效结合不紧密、成果奖励与"双高"建设贡献对接不明显等问题.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应遵循绩效优先、闭环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采取完善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体系、探索项目化管理岗位设置模式、试行贡献度导向职称评聘方法、推进实效性重大成果奖励制度等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是专业群构建和持续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内在驱动力.专业群层面的"1+X"书证融通,不是群内各专业的简单汇总,而是以强化人才培养协同效应为出发点,以提高毕业生主岗位综合能力和相关岗位迁移能力为目标的系统性设计.基于上述逻辑关系,专业群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群实施"1+X"书证融通的路径,可分为开发单元教学内容、重构群课程体系、开展"三教"改革、统筹安排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四个步骤.确保专业群实施书证融通取得实效的支撑要点有:促进培训评价组织参与专业群建设,提升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实训条件,健全专业群层面的管理和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适应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关键在于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群建设能否成功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在此阐述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的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建设内涵,总结了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区域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群的实践,并分析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的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建设现存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绩效管理是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实施过程监控,开展绩效评价并加强评价结果应用的管理过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为"双高"建设学校开展绩效管理提供了指南.文章在论述"双高"建设战略导向、组织使命和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指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等方面提升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以"双高"建设绩效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双高"建设绩效评价应把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奖优励先与劣效问责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6.
"双高计划"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迈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载体,是继国家"示范""骨干"系统化建设后职业教育最大规模的质量提升工程.然而对于已经入选"双高计划"国家队的197所高职而言,如何确保"双高计划"高质量建设意义重大.文章对标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高质量建设,重点围绕"双高计划"系统化管理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方联建共建共享、关键核心指标质量控制等6层面提出了高质量建设"双高计划"的关键路径,旨在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强 《教育与职业》2022,(1):107-112
随着我国快速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产业链群、技术群、岗位群发展态势日益显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也向专业群协同发展转变。目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面临组群逻辑混乱、建设路径繁杂两大困境。为此,建议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明确其组群的基本特征,把握其组群的技术路线;并以产教融合多元治理结构为生态,以模块化课程为核心,以“双师”教学团队为源泉,以学生发展获得为目的,以质量评价为导向,推进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李兵  杨婷 《教育与职业》2021,994(18):87-91
2019年,"双高计划"明确指出,要培养一批地方认可、行业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把高职院校打造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目前,"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依然存在学校治理水平与企业管理有差距、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相符、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不适应、国内外人才培养对接不紧密等问题.建立市场导向下"多元培养、三维融合、协同育人"的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均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悉尼协议》范式下专业群建设标准,总结我国高职土建类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依据《悉尼协议》,建设"通、专、实"相融合的土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打造"专、兼、聘"相结合的土建师资团队,建设顺应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国际化视野、体现现代复合型人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对接国际标准规范的土建类专业群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双高"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创共享的主要方式,是完善专业结构的关键途径,是优化办学结构布局的总抓手,也是重构治理体系的重要助推力.当前,"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临着人才流通不畅、校企互动深度不足、专业群规模过度膨胀、课程建设取向错位等失衡困境,导致与产业之间发生"脱轨".因此,应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群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流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平衡专业群生态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专业群从"量贩"走向"精品";重塑课程逻辑取向,实现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