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艳霞 《天津教育》2020,(1):111-112
领导力作为一种能力与素养,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然而大多数的研究者将焦点放在了成人上,忽略了从小培养小学生领导力的意识。本研究从领导力的内涵出发,将小学生领导力的培养看作对资源整合力、战略定位力、管理协调力、综合素质力的提升,并寻求多元路径培养学生的领导力:首先学校层面积极创设条件,提升学生的领导力;其次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学生的领导力意识;最后发挥少先队组织自身建设的作用,以达到培养小学生领导力的教育归宿。  相似文献   

2.
当前教育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 :自然科学范式与人文范式。它们在研究对象、真理及知识观上均有着不同的理解 ,在哲学上则是基于“注视”与“倾听”的不同取向。同时 ,在这两种教育研究范式中 ,研究者有着不同的成长内涵 ,自然科学范式关注研究者的理性、严谨客观态度的形成 ,而人文范式则促进研究者的精神性参与及对被研究者的理解与宽容态度  相似文献   

3.
多层线性模型是分析具有层次结构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分析技术,与传统统计方法相比,多层线性模型具有模型假设与实际更吻合、结果解释更合理等特点.近年来,这一方法的应用逐渐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层线性模型在分析具有层次结构的研究数据时具有精确估计、对测量时间间隔时间低等优点.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满足合理选择时间变量、至少3次以上的追踪数据等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之间的范式之争可谓旷日持久、从未消停,其真正的解决可能需要我们转换所持的范式立场,而混合方法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这种转换的范式基础。混合方法研究是指研究者在同一研究项目中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综合运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或策略的研究类型,其方法论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具有合并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优点,增加交叉性优势,压缩非重叠性弱点的内在优势。在我国远程教育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坚持自觉的方法论立场,增强和提高自身的方法意识和素养;以"问题"论方法,加强对具体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各种研究方法的互补、融通和整合,倡导混合研究方法,以提升我国远程教育研究质量和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教育民族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者将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直接、便捷和真实地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路径和在与被研究者互动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完成定向理论分析,这一过程称教育民族志。教育民族志是一种整体性的描述,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拓宽对教育现象的观察视角、丰富研究内容,特别是对于挖掘隐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许多不可视的和不可量化的因素有独特的贡献。近年学者们在教育领域中运用这一方法时出现了一些概念的混淆、误解和误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这种研究方法的来源、概念、原理及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使教育民族志研究的方法不断地得到完善和丰富。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学校领导力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以Y地区为案例揭示出:在现阶段学校领导力的分布中,科层和专业体系二者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作用;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往往同时具备专业领域领导者的地位,这种双重身份有助于其在学校工作中发挥领导和影响力;普通教师在专业领域中发挥领导力的机会远远大于其参与学校行政事务的机会;新课改带来的对教学探索和创新的肯定,为行政和专业地位不足的青年教师发挥领导力带来机会;班主任是学校组织中特有的超越科层与专业体系的特殊群体,其发挥领导力的途径和方式特别值得研究.与中学相比,小学的组织结构较为扁平化,决策更加开放,更强调团队合作,这种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消弭存在于科层和专业体系之间的界限,使学校中所有行动者的力量更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愿景所统合.除此之外,在学校传统的层级之外,项目推进的方式会产生新的领导位置,也能够激发学校中各个层次的行动者跨越层级发挥其领导力.  相似文献   

7.
在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遵从严谨的学术规范、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期刊的必要格式。在这方面,有众多的专门著述和网传经验,如"万卷方法·研究规范与写作指导丛书"、《远程教育研究方法》、《美国心理协会写作手册》、《这个领域,如何认定好的学术研究》、《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怎样写好论文——一个大学教授、审稿专家的写作经验》……等等。这些著述与经验从研究者、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需要学会教育研究。教师只有亲身体验研究过程,不断探索并解决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逐渐成长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专业人士。以特定事例为研究对象的案例研究则是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最直接、便利的研究类型。案例研究是定性研究中的一种,即研究者遵循研究程序,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融合研究者和参与者视角对自然情景中出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研究结论的适用性与效度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9.
质的研究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研究者在质的研究中占据着更特殊的角色和地位。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研究者是社会现象的忠实“再现者”。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和研究者角色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研究者学习和运用质的研究的体验与经历可以概括为“喜悦”、“执着”与“明了”等三种意境,研究者的研究素养在质的研究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为提高研究者的研究素养,研究者要注重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研究方式、锤炼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0.
每一位社会研究者在从事研究社会问题时,不可忽略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方法论是研究的原则及基础,好比核心/政策,而方法则是帮助研究者探析问题的具体工具,好比实施/技术,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本项研究实践解释为什么和如何运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完成探究中国精神家庭暴力研究课题,并且提出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与单一的研究方法相比更利于探究与解析社会问题,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能扬各种方法之长,避其之短,更好解答‘为什么’和‘如何’等研究问题,从而发现新问题,促进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单一被试实验(single subject research)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多种设计类型可供选择,但现今其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并不充分。探讨单一被试研究方法的信度与效度、设计类型、分析方法,以及单一被试实验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意义,期望能够使教育与心理研究者更全面地认识单一被试实验,引起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发挥单一被试实验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is special issu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brings together an important collection of examples of how researchers have applied mixed methods research to study questions of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llectively, the articles illustrate the unique insights that can be gained when researchers intentionally integrat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within mixed methods studies. Further, the special issue highlights specific mixed methods strategies that the authors used to achieve and communicate the integration aspects within their studies. The authors’ application of these strategies provides useful models for scholars planning mixed methods studies and scholars reviewing reports of mixed methods studies with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beyond.  相似文献   

13.
以2000-2019年间34本教育学SSCI收录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国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特征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发现,21世纪以来,国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基本形成了以定量研究为主、质性研究紧随其后、混合研究占有一席之地的格局;因研究议题和学术共同体偏好的差异,具体方法的应用在教育研究的不同领域呈现不同样态;"方法从之于问题"的实用主义导向不断驱动国外教育研究方法应用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试论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作为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决定着行动研究最终的成效,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方式等,都会对行动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结合作者与一线教师合作开展行动研究的经历,论述了在合作模式或支持模式下的教育行动研究中,研究者反思的重点,并不在于如何更好地改善教育实践,而是在于和行动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有效沟通以及对行动者提供研究方法的指导等方面。而行动研究者的反思应当坚持书面与口头相结合,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内隐与公开相结合,单独与集体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方式来不断地促进行动者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revisits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TE). Benefits and problems related to comparative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general are discussed. Further, methodolog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designing and carrying out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E are addressed using a multi-level study on teacher education in Finland and Norway an as example. Towards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he promises and limit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E are presented. Important benefits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on TE include wid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one’s own and other TE systems as well as gaining an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trends. However, uncritical use of such research may lead to decontextualised, ahistorical and standardised transfer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polici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urging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to address the questions: What is being compared? How is context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6.
教育田野研究具有情境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情境性与生成性的和谐统一是教育田野研究的必然走向,情境生成也成为教育田野研究的独特视角。田野研究中的情境生成主要包括问题情境化、方法生成化以及结果认同化三个方面。从学科传统上看,具有人类学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更注重研究的整体主义视角,注重与当今教育现象的整体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相契合;而具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更注重研究对象的生存境遇,赋予其更多的教育情感和人文关怀。情境生成的视角有效规避了不同学科立场"以方法为中心"的研究倾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定是注重多学科视角的合作与融合且"以问题为中心"。对教育田野研究成果的信度评估要基于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情境,更多地尊重研究者在特定情境中的研究立场、经验事实和理论解释;对其效度评估则要以真实的情境为评判标准,直面研究情境中的具体对象,为读者提供理解与沟通的可能性,进而产生情境共鸣,以达成推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混合方法研究:美国教育研究中的新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方法研究是指研究者在同一研究中综合调配或混合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技术、方法、手段、概念或语言的研究类别。它是在美国质性、定量两种研究方法范式的争论中产生的。其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和系统哲学。混合方法研究程序设计包括确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的、选择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资料、使数据合法化、得出结论并撰写最终报告等步骤。其突出优势是在研究中能增加交叉性优势,压缩非重叠性弱势,提高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相似文献   

18.
教育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研究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问题的属性,而且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立场、研究方法偏好密不可分。研究方法的运用不是方法规则的执行过程,而是问题、方法与研究者自身三者相融合的过程,涵养科学精神是研究者运用研究方法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there are policy call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to discover ‘what works’ and thereby inform decision making directly,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argues instead for research to have a ‘conceptual’ impact on practice. Empirical studies also suggest that, when teachers use research, their use is conceptual; research influences the content and the process of their thinking, changing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and making educational decision making more intelligen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ways in which educational research has achieved impact on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searchers. A sample of highly-rated impact case studies in the UK’s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EF2014) were subject to content analysis, using qualitative coding techniques. Analysis shows that most research is ‘invisible’ to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because it is embedded in educational policie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 This ‘invisible use’ is unlikely to realise the conceptual benefits claimed for research utilisation. If educational research is to make educational decision making more intelligent at its point of use, it will be necessary to re-think current notions of quality in research impact.  相似文献   

20.
Mixed methods approach has developed into the third methodological movement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Validity in mixed methods research as an important issue, however, has not been examined as extensively as that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Additionally, the previous discussions of validity in mixed methods research focus on research design and procedure, rather than validity per se. This paper presents another perspective by using philosoph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nsights generated from Habermas’ critical theory, especially hi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and validity claims.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d how they are consistent with principles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are introduced. Three types of validity claims are explained with an example and how they are applied to understanding validity in mixed methods research is further discussed. 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