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作为近代中国实行的第一部学制,癸卯学制体现了张之洞"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普通、实业、师范教育并行发展,学制系统与教育行政系统分离。癸卯学制是我国教育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对子女的经世教育,目的是让后人有安身立命的依托;在内容上,张之洞结合时局注重中西兼济的教育;方法上因事制宜,灵活多样;施教过程中注重实效,并以修身教育贯穿其中。张之洞的家庭教育力图培养"通才",造就"中体西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林明星 《文教资料》2010,(24):97-100
在中法战争期间,张之洞对教会的态度矛盾多变,徘徊于"护教"与"排教"之间。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时期的张之洞处于从清流健将向洋务殿军转变的过渡期,思想上摇摆不定;张之洞本人因时而变、善趋风势的性格和最高当局的施压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点评台     
《张之洞》唐浩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定价:69.80元(共三册)唐浩明和二月河堪称当今历史小说领域里的双雄。继《曾国藩》取得巨大成功后,唐浩明又把目光瞄向了中国近代上的另一名臣张之洞。张之洞是毛泽东说过的中国人不应忘记的一位近代人物。此人少年解元,青年探花,中年督抚,晚年宰辅,曾打败法军入侵,创办汉阳铁厂,倡导“中体西用”,谋求富国强兵。但也因好大喜功、崇洋媚外而备受诟病。唐浩明将张之洞这一历史人物置于近代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宏大背景上,生动展现了张之洞曲折传奇的人生经历。《犹太人:谜一般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直隶(今河北)南皮人,同治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要职,是晚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称得上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先驱。1884年中法战争时,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这场战争,中国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张之洞深感中国军队武器的落后。1886年,他试造浅水兵轮四艘取得成功,还在广州创办了枪弹厂,可以说这是他涉足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1899年,张之洞调…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长期治理湖北,他所创办的近代实业在客观上为武昌首义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打下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他所创办的近代教育在客观上为武昌首义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坚强的骨干力量,所编练的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张之洞确实不自觉地奠定了武昌首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晚清重臣张之洞 ,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张之洞研究也是令人瞩目的课题。新近 ,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黎仁凯、钟康模的《张之洞与近代中国》。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学术专著。该书以 2 5万字的篇幅 ,选择了张之洞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时期、重大事件中的言行 ,进行深入剖析 ,将张之洞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该书的特色主要有 :一、突破了传统人物传记的篇章结构。该书内容涉及张之洞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等各方面 ,但并不平铺直叙 ,而是有重点地选择内容 ,以专题论述形式加以历史地概括和评析。章节之间有严密的逻…  相似文献   

8.
试述张之洞对外洋近代学制的认识过程孟旭张之洞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是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变革了持续两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大力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而张之洞对外洋学制的认识过程不仅为他建立新学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段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中国史上的风云人物,张之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其主政山西、广东期间扶持、发展教育,在这些地方的教育尝试,为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经验。张之洞曾长期主政湖北,并在湖北推行了系列教育改革。张之洞在湖北的教育改革初以培养实学人才、满足近代工业需要、脱去传统八股影响为主,后则从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材等各个方面,对湖北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并从经费上为湖北教育提供保障,使湖北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最为领先的省份,对湖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长期治理的湖北武昌成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他所创办的近代实业在客观上为武昌首义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打下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他所创办的近代教育在客观上为武昌首义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坚强的骨干力量。他所编练的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种豆得瓜”,张之洞确实不自觉地充当了辛亥革命酿造师的主角。  相似文献   

11.
晚清重臣张之洞从小接受的是正宗的儒家思想教育,一生为维护纲常名教及清王朝的统治而鞠躬尽瘁。这位儒臣的思想后来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洋务思想。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纵观其一生不难发现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第二,是他特有的宦海生涯;第三,是其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12.
蒋楷是清廷派驻中德合作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的总稽查,在青岛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开现代化教育风气之先的重要贡献。他的清宦生涯受惠于张之洞的提携,折射出晚清爱国士子奋争在各种势力博弈中的复杂心态。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传奇人物,蒋楷曾被认为是镇压平原义和团起义的急先锋,又是山东治理黄河理论和实践的总结者,同时也是"夙精刑名家言"的中国刑法史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13.
晚清重臣张之洞对近代中国监狱改良贡献重大。他在《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痛陈中国旧式监狱之种种弊病,提出了改良监狱的九大主张,开启了近代中国监狱改良理论之先河。其一手倡建的湖北省城模范监狱采用西式监狱的模式来管理和改造囚犯,成为清末监狱改革的标杆。  相似文献   

14.
张百熙是晚清第三任管学大臣,也是任职时间最长,建树最多,遭受诽谤与争议最大的中央教育行政长官。他倾其全力恢复和发展京师大学堂,主持制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实施了新学制--癸卵学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作为清季杰出的教育活动家和思想家,在长期的兴学育才实践中,形成了其丰富且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如经世致用,学用结合;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育并举,以德为主。这些教育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作为清末重臣。为使中国在主权和利权上免爱外国侵掠。在对外战争中坚决主战,并大办实业,在各方面进行改革.希望让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虽然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清朝统治者的利益.但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他的一生充满了爱国激情.同时也显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7.
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封疆大吏,历官所到之处都极为重视人才,他认为人才对国家强盛具有根本性作用,兴学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根本途径,选用人才应不拘一格,因人而用。他的人才思想具有浓厚的传统特征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人才思想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作为晚清一名重要朝臣,张之洞的大部分事业是在湖北建立的,尤其是对湖北教育事业的发展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他曾出任湖北学政、湖广总督等重要官职。实际工作加深了他对科举考试和学堂考试的一定认识,加上自身具备的"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和"学术造人才,人才维国势"的学术、人才观,形成了他独特的考试思想。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张之洞在洋务运动后期和清末新政时期,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张之洞在督鄂的十多年里,积极向西方学习,大力采取措施在湖北建立了近代工业、交通、军事和教育,为推动湖北近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单懋谦为襄阳出生的地位极其显赫的清末高官。他以进士出仕,在满人明显占优势的清王朝,身为汉人的单懋谦却因才学出众而官职多次升迁。后居乡十五年,他积极为襄阳排忧解难。回京后官复原职,凭借其出色的才干,受到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赏识和重用,先后经历了朝廷六部中的五部,最终官居最高级别正一品的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兵部,在当时实属罕见。他参与主持编纂了《清实录》中"文宗显皇帝实录"三百五十六卷,对擢拔张之洞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