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长教育是对传统补短教育进行的一场革命,传统教育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找学生的短处、缺陷为基本出发点,以期达到整齐划一的标准。而扬长教育是要发现和张扬学生的优势,避开学生的劣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根据自己发展的优势资源自主选择,优化个体发展策略,提高其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扬长教育的实施必须变革一系列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探讨。一、关注差异:进行适应性教学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差异性的…  相似文献   

2.
“长”是个体的特质及其对社会起独立作用有效性,体现个体的优势和差别。学生的长具有差异性、潜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促进大学生扬长发展的教育基本观点是以学生差异为起点,培养各具特色的人才;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优势发展为主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扬长发展的教育策略是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优势;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完善学生扬长发展的基础;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扬长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病在于它主要是一种补短的教育.在现实教育中,补短教育主要表现为标准化管理、同一性教学、单一性评价.补短教育的主要危害是封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当前的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核心任务的教育中,对补短教育进行改造势在必行,其对策是实行扬长教育.扬长教育可以从哲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儿童发展心理学找到依据,其实现主要依靠四个方面:确立"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实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设置超市式课程;珍视学生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扬长教育的理念可概括为:从学生禀赋和个性出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之所长,在创新中扬长,在扬长中形成优势和特色,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它有三层涵义:(1)扬长教育是个性教育也是创新教育。(2)扬长教育是一种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策略,资源投向侧重于发挥优势,而非弥补不足,即强调扬长而非补短。(3)扬长教育是一种质量观,主张特色就是质量,没有特色就没有质量。学生的个性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色,难分优劣。对个体而言,学生应扬己之所长,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对社会群体而言,学生应以己之长弥补他人之不足,成为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5.
梁峰 《中学教学参考》2013,(21):115-115
从古到今,学校教育都提倡扬长教育,目的是在实施扬长教育的同时,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全面发展.进行扬长教育研究,不仅是对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文化的继承,也是当今进行教育改革的新尝试.总的来说,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要扬长教育,学校的素质教育需要扬长教育,要进行教育的改革创新也在呼唤着扬长教育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长”是学生发展的优势资源,教育应促进学生个体优势发展,引导和激励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所长,使学生在创新中扬长,在扬长中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特色,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扬长发展,应采取因材施教与提倡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措施,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管理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
刘德顺、陈坤华、冯涛、朱川曲 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0 3年第 4期撰文指出 ,扬长教育理念可概括为 :从学生禀赋和个性出发 ,引导和激励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之所长 ,在创新中扬长 ,在扬长中形成优势和特色 ,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它包含三层涵义 :一是扬长教育是个性教育也是创新教育。二是扬长教育是一种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策略 ,资源投向侧重于发挥优势 ,而非弥补不足 ,即强调扬长而非补短。三是扬长教育是一种质量观 ,主张特色就是质量 ,没有特色就没有质量。学生的个性在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各有特色、难分优劣。对个体而言 ,扬己…  相似文献   

8.
扬长教育的理念、体系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扬长教育包含三个基本命题:扬长教育是个性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核心;扬己之长的学生发展策略和有利于培植学生个体优势的教育资源配置策略是最优的;特色就是质量。实施重点是构建四个体系和建立四个机制。实施扬长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研究与改革.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扬长教育的发展内涵是激励性教育.强调个性发展,道人以长,教育者善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通过找长、育长、扬长、体验特长和分享特长等教育观念以达到以长促全,以长扬长,以长立校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病在于它主要是一种补短的教育。在现实教育中,补短教育主要表现为标准化管理、同一性教学、单一性评价。补短教育的主要危害是封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当前的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核心任务的教育中,对补短教育进行改造势在必行,其对策是实行扬长教育。扬长教育可以从哲学、“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儿童发展心理学找到依据,其实现主要依靠四个方面:确立“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实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设置超市式课程;珍视学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多元化社会决定了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正视学生差异存在的客观性,以人为本,创造本位,实施扬长教育,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差异得到最大限度的良性发展.文章力图通过阐明扬长教育的意义和内涵、中学实施扬长教育的原则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一个在中学真正能够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途径,即提出了中学实施扬长教育的"一体两翼"范式,从而确保多层面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2.
扬长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功,班主任首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优点。只要正确引导和激励学生自我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优点,在扬长中一定会不断完善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优点。  相似文献   

13.
“扬长”教育主要是通过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模式 ,拓展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张扬学生个性 ,发展学生特长 ,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创设条件。自主发展课程作为“扬长”教育思想的延伸和实践形式 ,是一门综合性校本课程 ,它以自主为核心 ,以发展为目标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扬长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扬长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而教师作为教育成功的生命线,其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扬长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角色,树立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扬长教育"指的是教育者要用积极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在"扬长"中充满自信、走向成功,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扬长教育是一种阳光教育,让学生沐浴在教育的阳光雨露下,在教师春天般温暖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一、实施扬长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扬长教育是指在中小学阶段以培养具有创造潜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创造为本位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倡导扬长教育,其目的是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突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突出培养学生人格,为多元化的社会培养多元化的成功人才.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强调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个体的不同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扬长避短,尽其所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进行扬长发展,这就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扬长教育。本文主要从发现学生之特长、发扬学生之特长、展现学生之特长三个方面阐述了扬长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通过扬长教育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扬长教育是以个体的长处为核心,“以长促长,以长促全”,培养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人格较为健全的民众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体制等的总称。扬长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符合高度分工的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符合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则为扬长教育提供了动力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9.
优势教育是一种"扬长式"的教育,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广泛应用的实践经验。西方发达国家优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推进,主要是政府和学校教育组织的积极推动,其教育价值观强调优势的挖掘,关注学生的亮点与闪光点,它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开发了"优势检测系统工具"。优势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了基于优势的课堂内外教育活动模式与原则,加强了学校与社区的合作。西方发达国家优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对我国从"补短式教育""批评式教育"到"扬长式教育""欣赏式教育"的转变具有实际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多元化社会决定了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正视学生差异存在的客观性,以人为本,创造本位,实施扬长教育,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差异得到最大限度的良性发展。文章力图通过阐明扬长教育的意义和内涵、中学实施扬长教育的原则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一个在中学真正能够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途径,即提出了中学实施扬长教育的"一体两翼"范式,从而确保多层面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