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创新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唤醒师生的生命意识。激活师生的生命潜能;追寻师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升师生生命的质量;彰显教师生命的本性,超越“习惯化”的生存状态;唤醒教师主体性,增强教师自主发展动力;彰显教师教育生活的意义,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实现教育创新的可能路径主要有:问题意识是教育创新的前提:自我反思是教育创新的途径;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对话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对话教育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唤醒大学生主体性、彰显生命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话语空间,回归生活世界,倡导批判精神等路径实现教育意义分享和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指教师对周遭的教育世界的各种问题自觉地抱有一种怀疑的、思索的、想弄清楚的积极态度。它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促进教师的教育研究的创新;使教师获得尊严和欢乐;使教师获得"高峰体验"实现生命价值和幸福;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因而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培养教师问题意识的可能路径有:培养教师的好奇心;培养教师质疑的精神;学会理论观照,提升学理修养;在教学反思中彰显问题意识;在教育研究中澄明、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生命化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化教学的内涵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树立应有的"生命意识";遵循生命的基本特征,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尊重生命发展的自主性,彰显生命的个性与创造性;促进师生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不断实现.实践中要正确地对待"知识",重视个体生命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处理好教育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全面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人是生命个体,以生命的方式而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彰显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启动学生奋发向上、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使其能够过一种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促其生命自由、快乐、健康、幸福成长。作为一种新理念和新范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转向聚焦学生的生命关怀和生命发展,倡导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追求思想政治道德和个体生命的交融、和谐与共生,其实现必须正视学生生命存在,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引领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生命体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塑造生命化幸福教师,建构平等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莉 《湖北教育》2010,(2):42-43
教育是直面生命、关怀生命、臻于生命的事业,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只有自己的生命意义被开掘、被彰显。才能充分享受并引领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宜昌市伍家岗区教育局把教师发展作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来推进,将学习和研究作为唤醒其生命自觉的动力源,以《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制度创新》课题研究为载体,着力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教师走近学生”是教师熟知但非真知的教育现象,其丰富的教育意蕴和育人价值未能全面彰显。运用教育现象学方法,对中小学师生“教师走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分析发现,教师眼中的“教师走近学生”具有照看、关心、“看见”、承认、激活、引导、对话、亲密、劝诫、警醒的教育意义,而学生眼中的“教师走近学生”则意味着紧张、尴尬、恐惧、抗拒、肯定、悦纳、陪伴、安全、伤害、痛苦的教育意义。“教师走近学生”蕴含的教育意蕴反映了教育鲜明的生命性、身体性、空间性和情感性。为此,学校教育应树立身体主体的教育观,解放师生的身体;激活学生的生命体验,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唤醒教师的空间意识,培育教师的空间素养。  相似文献   

8.
生命道德:教师专业伦理的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生命道德,是教师将"生命"作为处理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主要是学生)的关系的核心价值追求,它主要包含关爱生命和追求生命意义两层含义。师生自然生命的丧失和教师职业生命意义的迷失现象对教师的生命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命道德理应成为教师专业伦理的重要维度。为此,教师必须增强生命意识,提升生命地位;回归生命化教育,提高生命质量;追寻生命意义,彰显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的化本质使语教育发挥唤醒功能成为可能;语教育唤醒功能的基本特征是促使主体生命意识觉醒;语教育实现唤醒功能的基本途径是主体生命情感的体验;语教育唤醒功能的终极目的是主体生命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直面生命、关怀生命、臻于生命的事业,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只有自己的生命意义被开掘、被彰显,才能充分享受并引领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宜昌市伍家岗区教育局把教师发展作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来推进,将学习和研究作为唤醒其生命自觉的动力源,以《学  相似文献   

11.
陈威 《教育探索》2012,(1):111-113
教师成长的生命意义在于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并用生命点燃生命.教师生命意义的实现路径包括唤醒教师的自我生命意识、体验教师职业生活的意义、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境界等.  相似文献   

12.
张婷婷 《亚太教育》2020,(5):173-173
生命关怀意识指人可以准确领悟生命的含义及价值,能够关怀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生命关怀意识的弱化,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间或有之。为了唤醒师生的生命关怀意识,根据教学实践和探索,提高教师的生命关怀意识势在必行。本文就如何唤醒师生对生命的关怀做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师生生命之花的绽放,学校是师生精神的家园,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和教师生命价值展现的重要空间。因此,教师只有具备生命意识,他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和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才能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提升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共享教育的幸福,师生才能共同走向生命的大完满。那么,什么是教师的生命意识呢?悲悯意识。生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奇迹,美丽而神奇。生命又是唯一的,不可逆的,何其珍贵。教师对生命应始终怀有一种尊重、敬畏、谦卑、呵护、悲天悯人的情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通过培养问题学生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渠道,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曹慧 《江苏教育》2015,(11):21-22
现代社会,需要生命自觉;教育现状,缺失生命自觉;教育本质,呼唤生命自觉。现代学校的核心价值与追求在于唤醒个体的生命自觉,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而学生的生命自觉来自于教师的生命自觉。所以教育首先要唤醒和培育教师的生命自觉,将"唤醒生命自觉,促进和谐发展"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用"生命自觉"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6.
园本教研是一种"唤醒",是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唤醒;园本教研更是一种"体验",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和生命成长的体验;园本教研还是一种"对话",是教师与自我、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对话;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一、转变观念,树立教研意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研是园本教研的切入点。1.要帮助教师树立自身的主体地位意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您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  相似文献   

17.
杨秀华 《考试周刊》2009,(18):69-70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交流学习的平等伙伴,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自主地获得信息,积累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个体生命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一、内涵:怎样理解"生命语文"教育(一)"生命语文"的理念内涵"生命语文",就是教师焕发生命意识,充分挖掘、还原、开发文本课程的丰富内涵,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点燃学生的生命激情,升华师生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形成人文、多元、丰富、深刻的情感与思想的语文教育理念。它把传统意义静止的文  相似文献   

19.
生命课堂从学生的个体生命发展上对语文教学作出新的定位,强调语文教学应当把学生的能力获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作为教学目标,凸显对生命成长的教学价值追求,彰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需从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培养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鼓励学生质疑思辨等几个方面入手,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唤醒教育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促使人全面觉醒进而实现自我生命自由自觉建构的教育过程,具有生命性、意义性、立体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紧密相连。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唤醒树人意识、文化意识、生命意识和课堂情绪,构建全新的语文课程价值观、文化观、生态观和学习观是当前语文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以学为主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