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新加坡的语言政策可以分为英国殖民时期的“独尊英语,放开其他”、独立前后的“独尊巫语,多语并重”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多语并存,英语独尊”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其语言政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重国内各种族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多语政策来谋求文化传承、民族和谐与政治稳定;以英语的通用来掌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利器,推动经济繁荣和国际沟通.冀求建立对国家的忠心和认同。在这样的语言政策的制约和影响下,马来语、华语、淡米尔语和英语四种官方语言的地位和功能呈现出明显的分工并存的态势:马来语是名义上的国语,是马来人的共同语,是各种族之间的底层通用语言;华语是华族的民族共同语,是华族社群的高层语言:淡米尔语是印度族的通用语言;英语是实际上的国语,是社会的顶层语言,也是各种族之间的通用语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苏联解体后分解成15个国家,其中包括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独立后中亚各国在语言政策及语言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探索。在中亚国家加强其主体民族政治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俄语、英语、汉语等外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其本民族语言之外中亚各国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桥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梳理中亚国家语言政策及外语教育的发展和变迁,展望外语教育在这些国家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话语视角看,近70年来的语言政策研究可以分为4个阶段:话语阐释、话语批评、话语互动和话语规划。其中,话语阐释是一种实证性话语叙事,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政策现象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话语批评更多涉及语言意识形态、权力和不平等问题,认为语言政策并不中立,而是为了维护主流群体的利益,应该寻求针对语言权利的补偿措施;话语互动认为语言政策是“多声部”的,政策的制定、传播和实施都涉及话语协商和利益博弈,政策主体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援用”政策话语,导致语言政策的“再语境化”;话语规划认为“政策即话语”,语言政策进程就是塑造、指导和影响人们语言观念的话语操作进程,其核心问题是确定哪些语言问题应受社会关注,哪些语言理念应写入政策文本之中,哪些意识形态应作为社会共识而传播,哪些政策话语在本地化过程中落实为具体措施。美国“英语促进会”(ProEnglish)致力于推动官方英语立法,这一机构的语言政策包括5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注意、创制、传播、援用和反馈,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模式,呈现出明显的话语规划特征。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属于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群体使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语言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多种可能的关系。语言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变体可分为方言和风格或语域,语言变体对其使用者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纵观中国各阶段的语言政策并结合新疆语言政策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索了新疆语言政策的三个特点,以及新疆多民族社会环境中语言的双向互动。在新疆,无论是宏观层面的社会政策法制环境,还是微观层面的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需要,都保障了语言学习之间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6.
语言政策是处理和解决国家语言问题的基础与核心,它不仅体现着国家对语言的根本认识和态度,也蕴含着国家意识、社会价值取向等诸多重要内容;国家意识是一个人或集体内心深处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而这种"认同(identity)"既可来自于自我的认知意识,也可来自支配性制度;语言政策与国家意识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建构的紧密关系;本文以韩国"国语醇化"政策、汉字政策以及"韩国语世界化"政策为切入点,分析探讨韩国语言政策与国家意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言政策是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政策的制定不仅应协调好语言统一与语言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处理语言输入与语言传播的平衡。文章从以上两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语言政策进行了相应的梳理,总结了两国语言政策的特点及差异,这对于把握我国当前语言政策的现状及未来语言政策的调整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洛克的语言哲学和文字理论,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中展开了认识论的研究和阐释,提出并论述了实体本质、名义本质;简单观念、复杂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了名称问题以及语言、文字的能、所意义与功能结构,为当代媒介问题与符号学的研究,提供了认识论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反映和制约了某种语言群体里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从语言这面镜子里可以看到社会生活的一角;从语言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还能够看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分析金融危机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影响及其影响较小的原因与乌兹别克斯坦遏制金融危机影响的对策等,评析了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及其运行、金融体系和遏制金融危机对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作为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以及民族延续的纽带,语言在社会各领域正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形势下,世界各国积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政策,持续改进本国的语言教育。澳大利亚根据国情适时调整本国的语言政策,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相关语言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的发展演变,旨在深入探讨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的特点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两者在实际中却又出现了诸多的转化困难。语言上,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及其对应的两大群体之间在语言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在两大领域与两大群体之间长期各自拥有着一套属于其自身群体内部的话语体系与语言方式。思维上,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实践活动在各自思维的存在方式上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原因是在语言层面上教学实践富含情境信息的经验性语言与教学理论相对抽象的概括性语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立,而在思维层面上则表现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在思维程式上的演绎与归纳以及在意识性上的显性与缄默又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要促进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进行有效的转化,必须在语言与思维层面上建立两者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欧盟近几年在语言多元化方面的政策措施,指出欧盟的语言多元化政策促进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交流,扩大了就业机会,并增强了欧盟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欧盟的语言多元化政策着重培养多种语言能力,这对欧洲语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叶康 《阅读与鉴赏》2010,(11):22-22
由人的各种姿势特别是手势构成的形体语言是人类语言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有时甚至比词汇语言更有力。但是,在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的不同群体之间,形体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在讲话和交际时,如果随便使用自己文化圈中的形体语言,往往会产生始料不及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告诉我们,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有关的“场”来实现,如电场中电子的运动既是。这里借用一下,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也可以借助“语言场”来实现。这个“语言场”即群体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和谐关系与良好氛围。在这个群体语言环境中,每个个体(学生)都可以通过不同渠道,随时随地汲取语言。由这样的学生个体组成的班级群体,必须见多识广,有相当  相似文献   

16.
针对加拿大双语社会语言纷争现象的分析,说明了在加拿大双语社会的语言纷争中,不单是语言上的分歧,而且这种纷争与民族矛盾和社会集团之间的紧张关系密切相关。两个语言群体同存于一个国家当中,当二者矛盾加剧时,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产生民族冲突和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17.
"粤-英"语言混合是广东地区青年人群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结合真实语料对珠三角地区学生群体在粤语和英语之间语码转换形式进行分类,并分析此现象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冲突论视角下的中小学布局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秩序重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新旧办学主体之间以及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应当看到冲突的实质在于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在政策的终极性目的——教育利益上,各个群体具有一致性。政府要承担起缓解冲突和争取中小学教育良性发展的责任,增加投入,完善资金保障制度,注意政策执行中的艺术性、科学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基于不同的现实环境和文化背景,在统一的语言体系中还是在语言运用上出现了不统一现象。结合具体的环境和文化差异,可以发现语言在不同的地域和群体之间出现了鸿沟,其中地域鸿沟、代际鸿沟、符号鸿沟是信息社会中语言鸿沟的三个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在一定外部政策环境变化下,农户成员劳动力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机制以及政府的政策变化在农村劳动力之间传导的反应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在一定的政策约束下农村社区内农户之间在就业行为上通常会形成社会互动。第二,当政策变动时,考虑农户参与社会互动与否的不同情况下得到的政策影响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在考虑农户参与社会互动的影响因素条件下,将农村劳动力的行为放置于互动的社会群体中,存在着农户与参照群体之间社会互动行为的相互影响和反馈机制。这种社会互动行为的影响最终将使得整个群体行为趋于一致的均衡。第三,随着农户所处的社区群体行为对某农户成员劳动力就业行为的影响越大,整个群体的社会乘数效应也越大,进而使得政策变动效应在整个社区成员之间相互渗透的力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