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创新文化建设有利于造就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环境,为高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等因素影响,制约了创新文化建设的进程。针对创新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从精神文化上崇尚创新,制度文化上鼓励创新,物质文化支撑创新,全面构建高校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与构建高校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体系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全面构建高校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体系,是加快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对策之一。加快发展创新型高校大学后继续教育,不仅对加快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建立加快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寓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和服务学生成才的时代要求。实施这个创新,要把“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思想作为公寓文化建设的灵魂;加强公寓党团组织建设,优化学生工作组织设计;创新学生评价奖励制度;改进内容和方法, 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的成才需求;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构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流程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邱黎苏 《教育评论》2015,(4):105-107
文章分析新列省重点建设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从加强创新文化顶层设计着手,提炼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核、要素以促进师生创新意识的觉醒,并从活动的全局性出发,构建"五位一体"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发展模式,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实战体系、构筑实训平台体系等三大体系作为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载体,确保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建立新列省重点建设高校的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宏观层面上文化创新战略的确立对作为战略执行系统的政府文化生产、组织和管理职能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明确了基于行业分工-专业分类-生产型管理特征的国家传统文化体系向业务建设-全景架构-创新型文化生产和组织体系转型的基本方向,体现了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这一转型过程蕴含了三个层面的内涵:发展层面上,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构建代表了继计划体制阶段之后的新型发展阶段;改革层面上,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构建体现了继文化事业体制改革、文化产业体制建设之后的新型文化创新发展模式;管理层面上,国家文化创新体系的构建代表了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轨"管理模式之后的综合型文化建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实施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研究领域,各类高校定位不同。高职院校应构建以“应用性”为主旨和特征的高职教育科研工作体系;建设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坚持“产学研”结合,实现科研与行业、地方经济的对接;重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动力、辐射源和生力军,应该而且必须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指出我国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介绍了国外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高校参与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界研究的新热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赋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任务。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厘清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构建全覆盖、分层次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构建以第二课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举措,搭建出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选择。然而如何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如何改善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一直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界。有必要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确立科学、简单、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方法,为高校开创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提供目标导向依据,为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国家与区域创新体系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已经由社会边缘逐渐转变为创新基础力量与科研生力军。作为参与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教学研究型大学应建设以创新学术理念、科技管理理念、学生创新理念构成的创新文化,这将对提高大学科技创新能力、高校区域创新体系参与能力,有着实质性的推动与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深入推进“双创”教育是高校综合改革任务之一。针对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配备、实践指导、资金配套等资源缺乏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校友资源缓解这一问题的思路,并从体制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五个方面,给出了校友资源开发利用路径,为高职院校利用校友资源推进“双创”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创新管理被认为是提升产业技术层次上极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培育产业人才的技职校院,更需在课程中适时地导入创新管理,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人才,帮助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及创新。而技专校院实施创新管理的阻碍有:(1)对创新管理相关理念的认知不足,创新管理易受阻;(2)学校组织文化不鼓励创新;(3)缺乏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制度;(4)缺乏培养创新思考的教育现场;(5)不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6)支持创新管理的相关法令散乱;(7)创新管理的资源不足;(8)各技专校院师资培育及在职进修系统常忽视创新能力之培育;(9)创新管理政策绩效之评鉴缺乏系统化之程序和制度。其因应策略有:(1)活化技专校院行政机制,融入创新管理理念;(2)强化技专校院经营,规划创新管理内涵;(3)加强创新管理课程与教学,共享创新管理成果。最后,并提出若干建议,以供技专校院及相关产业人才培育机构做为实施创新管理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进行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探索,在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创造力方面取得了成绩.然而,从目前协同创新的范围、深度、有效性来看,部分高校协同创新工作暴露出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就高校协同创新动力要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对高校协同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理论溯源,然后主要从协同创新系统的动力要素方面入手,对我国部分高校协同创新现状做出分析,并借鉴国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提出了让学院协同创新工作保持活力的思路:一是资源整合,促进人才的跨学科培养和联合培养.二是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强调高校机构与编制工作的有效性是实现这项教育人事政策价值特征的基础,是国家宏观管理高等教育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高教工作,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高校机构与编制工作有效性的内涵,不断地转变那些与高校机构与编制工作有效性相悖的观念与行为,才能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创新,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是美国开展创新创业的关键词。解决复杂现实问题、创新创业政策的刺激及浓郁的创业文化是美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驱动力。美国高校打造了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课程、师资与服务体系。而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理念落后、课程"两张皮"、师资薄弱及服务体系封闭等问题。因此,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我国高校应树立基于系统思维的科学创新创业理念,构建基于跨学科的浸入式创业深度学习微情境,打造基于资源整合的"全链条"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基于遴选机制的精干创业教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6.
在医教协同的时代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为综合性地方院校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以综合院校优势平台为基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创融合平台的建立、专创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用型人才分类、分层次培养和结合第二课堂,拓展专创融合培养的载体,探索建立医学生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背景下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大学当前重大的使命之一,这要求大学必须将创新作为新的理念和新的驱动力,重新审视自己的功能和定位。在高等教育相对较为落后的状况下,如何大力培育和建设我国大学的创新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悄然兴起的文化研究思潮,旨在实现新的文化觉醒,探索我国大学的创新之路。我国大学创新的文化视野,一是要从民族文化角度,重新认识大学的共同本质和我国大学的个性特征;二是从时代高度,认识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现时代中国要走科技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赋予的伟大使命和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图书馆在教育创新中发挥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蘋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128-131,169
教育创新是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创新呼唤高质量的图书馆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应该直接参与教育创新过程,积极为教育创新服务;在教育创新中还应发挥信息保障作用和为教育科研服务作用。为促进高校图书馆在教育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紧跟形势,更新服务观念;加大投入,搞好信息资源建设;强化职能,提高服务质量;以人为本,强化图书馆管理;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20.
思想创新、目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内容创新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核心。这五个方面的创新,对高校体育教育新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创新与再造,逐步建立健康化、人文化、个性化、科学化、时代化的高校体育教育新体系,为高校教育事业和社会体育事业服务,扩展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