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鲁迅的《自嘲》一诗,研究者是有不同解释的.我认为,要确切地解释这首诗,就必须弄清《自嘲》这首诗的本事,这是确切地解释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我认为这首名作所描写的,是鲁迅的一次避难生活,它是一首写实的诗.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寓沪期间,有过三次避难.第一次是1930年3月,鲁迅因参加自由大同盟、  相似文献   

2.
黄洁 《考试》2010,(Z2)
有关诗歌形象方面的试题表述有: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进行简要分析。2.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孤独的割麦女>这首诗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人和情节",就事件而言是极其普通的.但是诗人通过想象和沉思使激烈的情感升华,使得普通的人和事在诗中呈现出不朽的韵味.本文将从这首诗的诗体、韵式、节奏、语音使用等几个方面分析这首诗的音韵特色,展示本诗的音韵风格及其对诗歌主题的烘托.  相似文献   

4.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是后人对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极高评价.千百年来,人们对这首"孤篇横绝,冠盖全唐"的诗赞不绝口.前人已经从很多方面对这首诗褒誉至极,本文单就它的时空意境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古诗十九首之第十二首当分为两首历史上早有议论,但并不为大众接受,然而无论从不同文献的反映还是从诗本身观察,这首诗都应该分为两首,而第五首与这首诗下半部分的特殊关联更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课堂回放《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教学实录一、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师:今天的教学特殊一些,在未解读课文之前先来读一首哲理诗.也许这样做有喧宾夺主之嫌,但分析这首诗和解读这篇课文是相辅相成、互释互训的.这首诗名为《言词》,作者是史蒂凡·格奥尔格.请大家看大屏幕,并朗读诗歌.  相似文献   

7.
诗可以言志,也可以抒情。可以咏物,也可以咏人。那么,我们要欣赏的就是一首咏美人的诗,这首诗出自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拜伦之手,非常地脍炙人口。 说它是首咏美人诗,不单是指诗里描绘的是位美人,这首诗的旋律、节奏及各方面都体现出美感,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优美之处。 (一)美的格律(阅读中的美感) 1.这首诗基本上都使用抑扬格(iambus)的格律形式,即由一个轻音节和一个重音节构成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首激情澎湃的小诗,作者在初中毕业前与同学离别之际,写下这首诗,与全班同学共勉.诗以"风雨"作为感情抒发的喷火口.  相似文献   

9.
一堂语文课正在进行.教者原来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重点学习现代诗人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首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爱国情怀,认识"鼓点式"的写作特点.由于这首诗很短小,如果一堂课只学习这首诗,就显得课堂的容量不足,因此,教者准备学好了这首诗之后,再让同学们自学另外两首诗歌.这样的安排可谓四平八稳,无懈可击.可是,当这堂课进行到一刻钟以后,却出现了教者意料之外的事.  相似文献   

10.
一、点词读句 帅:这节课老帅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生:读了. 师: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今天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生:熟读成诵).现在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开始! (生自由朗读)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甘肃诗坛在“各美其美”、“和而不同”中迎来了今日的辉煌。李季、闻捷在甘肃工作,给甘肃诗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以来出现了诗歌创作的第二次高潮,这是一次本土意义上的甘肃诗歌的崛起,在西部诗、乡土诗、多民族色彩等方面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诗人们坚持独立的审美追求,创作群体已经形成。甘肃日渐现出诗歌大省的气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文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称谓——杂文诗。只要在网络上点击"杂文诗"一词,大量的杂文诗作便会扑面而来,但什么是杂文诗?它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杂文诗的概念如何界定?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从杂文诗的渊源,杂文诗与谚语、民谣、讽刺诗及散文诗等的比较之后认为:杂文诗是一种介于杂文和诗歌之间、用诗歌的形式和方式行使杂文的批判精神,激浊扬清,内容集中、概括、凝练、针对性强,反映生活中的一切假恶丑,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讽刺性,语言生动、幽默、形象、犀利,形式灵活自由、古老而年轻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3.
贺铸词在词题、词调及表现手法三方面深具特色。为词另立新名是为求得词题与词之内容情意的契合对应;从所用词牌之量化统计中益见词人创调之才;“檃括”手法的大量运用也成为贺铸词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香港诗坛并未因九七回归导致香港新诗主体性的消失和创作自由的失落,反而由于有“艺术发展局”的资助,诗刊、诗集的出版显得更加丰富多元。在诗体建设方面,颂歌的勃兴和散文诗的崛起,是最值得重视的现象。“立足香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香港新诗,就这样以自由的独特风姿屹立在新世纪的两岸四地诗坛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自身语言系统的诗歌形式规范,积累了无数约定俗成而蕴涵丰富的诗的语汇、诗的意象、诗的音乐性以及稳定的艺术思维和运思方式。但新诗的清新自然、灵活自由和承载思想内容之大是旧诗永远无法与之比肩的。然而新诗在对语言艺术的探索中因音乐性的缺失而带来发展上的禁锢与滞涩,这是毋庸置疑的。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诗歌韵律发展的脉络,以阐释中国新诗在对传统矫枉过正的发展与突破中的问题及现状。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网络的兴盛,网络诗歌作为网络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样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网络为平台的诗歌创作,在与传统诗歌有着密切联系的同时,又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特质。本文主要探讨网络诗歌的文体特点及其对当下新诗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于赓虞是20世纪20年代天津“绿波社”的诗人,1923年开始与同人合出新诗集。他的诗多写绝望的,厌世的,烦乱的,病废的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的较早时期,诗人们还忙于用白话寻找“诗”的时候,于赓虞已率先去诗中寻找生命的感觉,用诗描画生命各样的色泽,在诗中聆听灵魂的声音。他所坚守的“为诗而诗”的艺术观,使他的诗在20世纪20年代就进入了纯粹的诗歌世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纯诗”的先锋诗人。  相似文献   

18.
莫友芝的诗经历了由为仕之诗到为圣之诗的转变,这和其由积极入仕到绝意仕途的人生历程相吻合。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诗中表达的真性情与入仕的思想是互为消长的。莫友芝的为己成圣和立功外王的复杂心态表征为诗性与仕途的纠结,反映出一代士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简论中国现代诗的智性化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性诗是知性和抒情的混合产物,是完全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诗种。中国现代智性诗经由30年代卞之琳、40年代冯至和九叶诗派、50--7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的新诗潮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严羽以诗论闻名于世,其诗歌则不大为人所重视。一般以为他的诗宗法盛唐,偏重于妙远。其实,作为一位杰出的理论家和诗人,作为一名爱国忧民的志士,严羽的诗歌是其心灵史的主要载体,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所处时代的风云。探讨其诗歌创作,对于理解严羽的诗学理论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