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突破认识论框架,从教材和学生发展状态来确立教学的“可能起点”和“现实起点”。只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在规范与自由、预没与生成、现实与可能、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动态演进,最终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动态生成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几次教学尝试.让我在不断地反思中逐渐理解了什么是“可能起点”和“现实起点”,学会合理把握学生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试论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能起点”与“现实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基础教育”认为,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突破认识论框架,从教材和学生发展状态来确立教学的“可能起点”和“现实起点”。只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在规范与自由、预设与生成、现实与可能、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动态演进,最终形成富有生命活力、动态生成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徐雷 《华章》2007,(11):145
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准确地定位教学的起点,必须走出如下两个误区:单纯"以教材为起点"和片面追求"低起点".只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在规范与自由、预设与生成、现实与可能、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动态演进,最终形成富有生命活力、动态生成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许嫣娜 《中学教育》2009,(10):26-29,33
“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因为“人”的参与而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内涵,它是师生思与思、心与心、情与情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立“动态生成”的价值起点:梳理归纳动态生成的资源的来源;有效利用动态生成的各种资源;确立判断动态生成资源价值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课堂教学是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小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具有自身的底层逻辑,其中,生成与建构是中小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理论原点和理论品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则构成了中小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现实逻辑。在具体实践中,中小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内含自身的发生机理,它不仅需要以守“正”为前提进而求新道,而且还需要坚守“课程主时”与“课堂主场”并举的时空要求。要使动态生成植根于高质量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留白,予以动态生成时空;在教学实施中留心,巧用动态生成机会;在教学回望中反思,修正动态生成结果。  相似文献   

6.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确定的,是可以预测,但无法规定的。”这就是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人生中~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  相似文献   

7.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而探究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必须保证学生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讨论交流中探究”。一、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  相似文献   

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最近几年,教育界的专家同人对此已有诸多的探索与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对“动态生成”,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理解:动态生成就是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案之前后,能根据自己的预设或实际的课堂,及时、灵活、随机、创新地选择、调整、优化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角度等,从而动态生成丰富、有效、富有个性和艺术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新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教学改革难以引发实质性的变革,是与缺乏生命气息密切相关的。“动态生成”教学观从变革课堂教学的组成形态着手,期望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进而引发教学要素组合、教学流程展现等方面的彻底变化,最终实现教学的优质化。“动态生成”教学观的基本特征是动态性、生成性和真实性。在“动态生成”教学观之下对学习材料的呈现、学习过程的推进和教学任务观念的导向等几方面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0.
袁林权 《广西教育》2008,(31):46-4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视野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要求教师用变化、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在预设方案的设计上,要求教师为课堂教学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师生有充分对话、交流、评价的机会,宽容学生思考的突发性和偶然性,促成课堂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埋下“伏笔”;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上,要求教师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点,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实施以来,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我们教师的共识。然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杂乱无章,教师该如何有效捕捉、筛选、利用这些生成资源?笔者以案例的形式,对捕捉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以小见大,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本文从数学现实、已有经验、动态生成作为教学起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动态生成”是当前教学创新的方向.在“动态生成”理念指引下的教学方案设计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精致的教学导入,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创设教学“生态场”,促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呈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很多因素事先无法预料“,互动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作为推进教学重要手段的“提问”,也应采取一些应对策略。笔者认为,要提倡教师采用“生成式提问”。所谓“生成式提问”,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来提问的一种教学策略。下面结合数学学科,谈谈“生成式提问”的一些有效策略。一、找准“起点”,分层施“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  相似文献   

15.
冯瑞 《成才之路》2010,(20):98-98
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一位哲学家说过:“教育就是润泽、点化生命”。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力,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征已由“圈养式”转变为“游牧式”即课堂不仅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本文仅从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必然的、课堂教学生成性的基础在于预设、课堂教学生成性的关键在于灵活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在预设方案的设计上,要求教师为课堂教学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师生有充分对话、交流的机会.正视学生思考的突发性和偶然性.促成课堂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埋下伏笔。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  相似文献   

17.
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是颓废的。认真预设,就是负责;精彩生成,才够优秀。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留白”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固然重要,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也就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变成鲜活生动的画面。那么,怎样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20.
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起点是静态的,而现实起点是动态的,是预设中的生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课堂教学展开之初,教师可能先选取一个点切入教学,但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以及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就会不断生成许多外在于不同学生发展状态的“新起点”,从而使实际的学习起点和预设方案中的情况有所偏离,造成教师无法照搬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无法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读懂学生的思维,解读学生学习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思维密码,探索学生的认知难点,在此基础上灵活调整学生的现实起点,在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之间找准切入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启学生数学学习的“新航道”,成就数学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