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淮南先生认为文学性意味着对文学属性的确认,又意味着对文学属性之强弱分析。按照这种说法,应该是先有文学属性的确认,然后才有文学属性的强弱分析。然而他却力主一种文学性的程度论,并否定从文学属性进行文学性研究的路径。这就陷入了一种逻辑悖谬。文学性实际上是文学的根本属性或者本质属性,对文学性的研究应该着眼于文学活动的整体,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文本或者作家创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代生活“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倾向不断显现,在文坛上也引发了文学是否会消亡的论争,人们往往从文学性的扩张角度去探讨文学的发展,而忽视其反面的视角——非文学性,也正是非文学性的存在才使文学性更加的凸现出来,更需关注的是有时文学中的非文学性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文学性。本文所涉及的非文学性因素即历史诗性、意识形态性和商业属性。  相似文献   

3.
“文学性”观念自西方传入中国,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样一种无根状态的文学性观念无法摆脱本土的人学困境,与现代汉语语境形成悖论。对于西方文学性话语不加反省地接受所导致的迷失,应该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历史话语的文学性分析,旨在说明文学性不仅仅是文学的特有属性,也是历史话语的本质属性,从而为当前文艺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阈。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这就是底层文学的崛起。底层文学无论是在语言的运用方面,还是在叙述视角的采用方面,抑或是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塑造方面,都鲜明地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性。底层文学就是新世纪的先锋文学,其文学性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6.
文学性是文学形成的必备条件。先秦的哲人们虽然总体上是尚质(尚道)轻文的,但是并没有排除他们对此后即将形成的文学的文学性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无疑是对汉代开创独立地位、形成规模的文学的发微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力图从先秦儒道墨三家经典文本中对文学性的或正或反两方面的关注入手来发掘这种文学性的初始肇端及其背景、内涵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学性是文学文本的生存之源,变异是文本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文体又是文本不可或缺的部分。有鉴于此,基于文学文体学分析译者在解构与重构文学文本时,针对原文变异的语言形式所采取的策略及其在译文中产生的文体效果,旨在强调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对文学文本的重要性,敦促译者提高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提升高中语文教育的文学性,是当前我们教学实践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了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兴趣,可以通过从调整教学观念和手段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9.
一、文学视野这里所说的文学视野,主要是指以文学的眼光看待文学。就文学而言,其价值应该是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即其文学性,而不是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媒介文学生产的物化产品可以称之为"文学性媒介文本"。开展文学性媒介本文研究是当代媒介文学生产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学性媒介文本可具体展开为"作者的文本"、"传播者的文本"和"读者的文本"等不同形态,不同形态中各级媒介都处于基础地位,构成了该文本的本体性要素。文学性媒介文本中的媒介要素具有内在于文学本身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服务理论的当代缺失,其本质是我国图书馆界的主流群体在信息技术时代对其服务采取了一种过当的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技术主义)的解读。重构服务理论应摆脱服务技术、手段和项目的过多束缚,将探索视线转向对服务更为本源的理论追寻,关注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属性、价值取向以及对象研究,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能真正落脚于它的始发意义和当代价值,同时要处理好图书馆服务的公共属性和产业属性。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文艺本质的论争中,"审美意识形态"说和"可以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说的对诘很有代表性。前者对"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及两者关系的论述尚欠完备。后者则质疑前者以审美消解意识形态,但其本身游移松动的表述也难免有淡化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之嫌。提出"审美性是文学的根本属性",但什么是审美性和怎样认识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仍需深究。应该注意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功能内涵和产生原因的论述,并且进而从人本生态观认识意识形态和审美各自的生态本性及其本源性的相互关系。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文艺不仅因对政治、道德、宗教和哲学等思想意识的反映和表达而获得意识形态性,更为重要的是,文艺审美作为人类重要的生态调节方式,其涵盖并超越真善的审美价值乃是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的内在根据。审美的生命和生态的价值比政治性和阶级性等传统观念更为本真和永恒。  相似文献   

13.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er assessment (PA) in the classroom faces considerable interpersonal challenges. In this quantitative survey study (N = 225) we focus on the current use and format of PA among secondary education teachers in Flanders and explore teachers’ awareness of these interpersonal challenges. We validated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eachers’ awareness which was then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this awareness level relates to their conceptions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PA. SEM results show that teachers are slightly to moderately aware with regard to their students’ concerns about the impact of interpersonal processes in PA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students attribute to anonymity within PA.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at teachers’ perceived accuracy of PA is a major predictor of their belief in its educational value and opens up a new avenue for research on teachers’ awareness of interpersonal processes in PA.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文学地位、大学生状况、教学体制等因素的变化,中国现代文学大学课程的教学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所以,坚持文学教育立场,贯彻美感教育的原则,发掘现代文学的思想价值,革新教学方法,进行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分析文学的基本属性模糊性出发,探讨了文学语言语义在词汇、文化、作品风格等方面的模糊性。笔者认为模糊性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恰当地再现原作的模糊美正是对原文本的忠实。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experiment examined the degree to which analytic and holistic modes of processing play a role in the way children and adults categorize upright and inverted faces. Seven-year-old children (n = 38), 10-year-old children (n = 40), and adults (n = 55) were instructed to classify upright and inverted faces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tegories allowed participants to categorize the faces either analytically (by focusing on a single attribute) or holistically (in terms of overall similarity). The results show both a developmental trend from analytic to holistic processing and an effect of face inversion with increasing age. Thus, it appears that 7-year-old children process upright and inverted faces in a way comparable to their processing of nonfacial visual stimuli, namely analytically, whereas a growing proportion of 10-year-olds and adults process only upright faces holistically by adopting a specific mode of face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一个属性的某几个属性值并的权熵之和与该属性单个属性值的权熵之和的关系,从理论上证明一个属性的某几个属性值并的权熵之和不小于该属性单个属性值的权熵之和.为ID3算法的合理性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证明结论正确.  相似文献   

18.
以人类技术进步的历史为基础,从教育的技术化、技术性以及技术价值三方面对教育的技术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技术已内化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技术的价值是通过教育价值的实现而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应试教育”的局限在于忽视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而过程属性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属性,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就是生成性和发展性。教育的过程属性具有转化与生成、情境化与关系结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等特征;创造性价值或创生性价值是教育的过程价值的核心。生成性思维视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对教育活动提出了崇尚教育民主、崇尚发展价值、崇尚主体性、崇尚整合方法论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20.
消费文化下的文学研究是当前文艺学的热点之一。消费文化是在消费成为一种主流时,社会主流群体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集体意识的能动反映,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此情景下的文学研究所面临的是后现代语境和文学上启蒙范式的失落。消费文化对文学研究的激荡与提升可使其更加关注视觉文化与文学接受者的地位,并且更加关注自身的理论建设。当然,文学研究还需对自身进行及时重建与调整,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