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规划在2014—2020年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是城镇发展的新机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为产业升级提供可能性,为新型城镇注入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长期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战略思想的倡导标志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重速度转向重质量,新型城镇化不是"片面城镇化",也不是"被动城镇化",而是重视农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四大命题:第一,要转变思路,遏制农村教育的衰败;第二,坚持以城带乡,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第三,要创新机制,推进城市教育的校际间均衡;第四,要关注城市中的边缘人群,推进城市教育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出现忽略城市内在规律和自然属性,依靠行政力量盲目推行城镇化,跟风式地引进项目,重复建设、恶意竞争等问题,导致资金的巨大浪费和农耕土地锐减.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展,寻找并启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和推进路径.通过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动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推进大城市的核心地位,创新发展新型城镇化.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其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从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中,发现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而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考虑从结合地方发展战略统筹推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人口"城镇化和探索融资新模式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发展的进程,从根本上取决于城镇化的进程.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好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此,必须不断增强城镇发展活力,提高“以城带乡”能力,要把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把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把农民的教育培训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把节约利用耕地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把村庄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化的总体战略之中,牢固树立运用主体功能定位新理念,按照主体功能分类实施区域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应对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因社会各界对与之相关的基本要素缺乏厘清,致使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留存不少误读与疑问。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地发展新型城镇化。积极发展新型城镇化,就要遵循“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原则,科学地认识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正确地处理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农民市民化、新型农村社区化、城乡一体化、城镇群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达到了高度的结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下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系,不仅要从理论上弄清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还要从实践上明确以人为本,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点任务,在不断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的同时,能够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广西沿海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以钦州市为例,探讨其城镇化现状及特征,提出钦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划调控措施,为广西沿海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措施,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要求,可以说,推进新型城镇化至关重要。但是,在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对此,我国必须立足实际,积极地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新思维,更新观念,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的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优化创业环境,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也有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而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内生力量,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吸纳农业剩余人口就地就近转移、有效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推动中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社会各界需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作用,通过改善创业条件来提升其创业意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尤其是能够为中欧合作开辟新的平台。一方面,中国能够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的积极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推动自身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意味着巨大的内需,能为中欧贸易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而需注意的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中国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农民城市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运用实地观察和直接访谈的方法对河南省J村进行调查,分析J村村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路径选择,并探讨影响其城市化路径的因素,为推动我国农民城市化提供一定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也必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鞍山作为沈阳经济区沈辽鞍营城际连接带的一部分及重要节点,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从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业与城市统筹发展的角度入手,结合鞍山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产业与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发展的普遍规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历着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市场意识增强的新变化,这些变化迫切要求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在充分理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在夯实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基础、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创造良好的农村社区文化环境、丰富农民的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从而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特色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城镇化以土地国有化和强制征收为主要特征不断侵犯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土地发展权界定不恰当、征收程序不规范、征地补偿不合理等诸多弊病,导致恶性征地拆迁事件、土地财政腐败等问题频发,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严重损害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破坏了社会稳定大局。此外,土地过度城镇化,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规范和完善土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问题极其重要,是再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的实质是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变。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着发展速度缓慢、效率低下、人口流动机制不完善等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农业创新经营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有助于释放农业发展潜力,促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以《绥化统计年鉴2010》中的数据为基础,采用陈明星的象限图方法,对绥化市域1区、3市、6县的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寻其关系差距的原因,相应提出协调发展的对策。为绥化市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于君 《成人教育》2019,(2):56-6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群体,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民工的代际分化在不断加速以及就业流动性趋势多元化。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机会不公、供需脱节以及企业主体缺位等无法满足农民工的教育需求。面对农民工全面城镇化、兼业和创业需求、职业技能和就业结构匹配等方面的新诉求,要从制度、机制、平台、课程等方面全面推进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及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国内需求的扩张。文章分析了美国以城市化拉动国内需求的主要做法,研究了美国城市化对其国内需求扩张的效果。针对中国实际,提出中国要实现以城市化提升国内需求,一是要创新城市公共事业建设体制机制,为城市化发展与国内需求扩展奠定社会基础;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实现以城市化提升国内需求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提升中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破解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老人这一弱势人群正日益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从心理学角度关注留守老人,分析儿女远离给他们带来诸多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亲情疏离、生活无助、文化贫乏、交往单调、心态悲观等方面,并主要从心理关爱的角度提出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两方面的建议,并具体提出6点措施,以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