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过多注重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而忽视文化、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亚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互动层面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学生与学生这一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这些问题阻碍了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隐性德育课程的构成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隐性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对于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德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中,隐性德育课程是其重要构成部分。非正规的、隐性的德育课程的构成可以分为六类,即认识性德育课程的隐性德育因素、非德育认识性课程的隐性德育因素、活动性德育课程的隐性德育因素、非德育活动的隐性德育因素、体制的隐性德育因素和气氛的隐性德育因素。章对此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迷茫与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于隐性课程是“客体性”的,还是“主体性”的;隐性课程的特点仅是非计划性还是兼其计划性等本体问题,研究观点截然对立。其原因是对隐性课程上位概念“课程”的理论认识,是见仁见智的。隐性课程为“舶来品”,西方关于隐性课程观点不一,不同专家、学对隐性课程有不同的建构和理解:暂不从隐性课程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实践的视角探讨隐性课程,应是走出迷茫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下,关于隐性课程理论构建方面的文章总不够系统,本文尝试着从隐性课程的渊源进行追溯,阐述它的深刻内涵,给隐性课程以定义,并论述隐性课程的六大特征和隐性课程的四个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隐性课程现实意义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隐性课程。在准确把握高职隐性课程涵义、特征及结构的基础上,充分认识隐性课程在当今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加强高职隐性课程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职体育课中的隐性课程是潜在化性教育,尤其是体育化的影响、作用、提倡体育课中隐性课程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受到正规体育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本阐述了隐性课程的涵议、特点,教师在运用隐性课程进行体育课教学时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论述了隐性课程的概念与产生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将隐性课程纳入课程体系是未来教育的一种趋势和必然,英语课程目前所表现的弊端也说明隐性课程的重要性,本文根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梳理20世纪隐性课程研究历程的方式评析隐性课程的内涵、功能和范围,试图探寻隐性课程研究的新领域,使隐性课程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隐性德育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包含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的现代“大德育课程”角度,集中探讨了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问题,并总结和评析了几种国内外较广泛运用的隐性德育课程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谈课堂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课堂教学实践中,历来都重视显性课程的作用,忽视隐性课程的影响。本文结合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实践,提出加强多途径开发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隐性课程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与教育相伴相生,二者关系集中体现在文化与课程的关系之中。作为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隐性课程,可以说也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对此,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隐性课程与文化的关系,阐释了隐性课程作为一种隐型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梁寒冰  陈娴 《物理教师》2006,27(3):48-50,F0003
1问题的提出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范畴.一般理解为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它具有潜在性的特点。所以也叫潜在课程.近期的研究拓展了隐性课程的范围.人们把有些预期的课程也规划为隐性课程,更注重隐性课程的“意图性”和“隐蔽性”.这意味着隐性课程的研究已由注重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变为强调有意图的安排,这种概念的扩大对于研究隐性课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析隐性课程的特点及其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析隐性课程的特点及其功能庞学光隐性课程是当今课程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崭新领域,也是一个充满分歧的领域.在括地阐述一下自己对“隐性课程”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隐性课程的特点及其发展功能,就教于大家。一、用性课程及其特点“隐性课程”一词是舶来品,其英文用...  相似文献   

14.
隐性德育课程是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学科教学活动是隐性德育课程的重要实施阵地。未经规范而自发实施的隐性德育课程不能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而且难以避免其负面影响。采取相应策略优选“实施点”,能有效地实现隐性德育课程有计划、有准备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一、隐性审美教育的含义 隐性审美教育是由隐性课程引申来的。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又叫潜在课程、潜隐课程、隐蔽课程。它主要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指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无形的、隐藏于显性课程内外的但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课程。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隐性、显性课程有效衔接之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课程有隐性和显性之别,两者在学校教育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隐显性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发显性课程中隐性课程的功能,隐性课程的建设充分考虑显性课程的教学要求,隐性课程显性化及显性课程隐性化是隐显性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隐性课程“润物无声”,它注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高等学校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当前高校过于重视显性课程建设,对于隐性课程的建设则相对认识不足。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李建文 《江西教育》2001,(12):12-12
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隐性课程具有各种要素,各要素又有它自身的特殊结构,因而形成了隐性课程的自身的分类结构。根据隐性课程存在的广域性,将隐性课程分为以下三层结构:物质———空间类。作为物质空间类的隐性课程指学校的建筑、校园的规划、学校的地理位置等物质与空间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正式课程之外的影响。这一结构处于最外层,可以被受教育者直观,也容易移植和改变。组…  相似文献   

19.
纪晗清  李丽 《黑河教育》2012,(5):46+3-46
新课程改革对地理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时代需要,地理教师应充分挖掘隐性课程资源。地理隐性课程开发需要尊重地理课程的特殊学科属性与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结合课堂教学案例,从问题、评价、反思和师生互动四方面探讨课堂隐性课程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20.
郭薇 《四川教育》2023,(18):6-7+13
本文从“交叠影响域”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下的隐性课程,指出了当前隐性课程育人功能存在的缺陷,并为隐性课程在引导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其正向育人功能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