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需要精准识别学生选择参与课外补习的深层原因,研究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能够为疏解家长和学生的课外补习需求提供实证依据。本文基于2017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CIEFR-HS 2017)数据,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进行了刻画,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中小学生大多数参加过课外补习,且许多学生在较低年级就参加了课外补习。(2)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学科类课外补习时间明显早于兴趣类课外补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一差异更为凸显。(3)城乡地区和不同阶层家庭的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随着学段的上升而逐渐缩小。(4)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有显著正影响,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越好的学生首次参与学科类和兴趣类课外补习时间均越早,但这种差异随着学生学段的上升而减小。"双减"政策背景下,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校内课后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重点照顾弱势阶层家庭,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弱势阶层学生提供校内学业辅导帮助;引导家长理性选择课...  相似文献   

2.
基于PISA2012上海的数据,研究了上海中学生的课外补习时间状况,探讨了补习时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好和私立学校的学生参与数学补习时间更多;数学补习时间对学生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低的学生增加课外补习时间后的数学成绩提升幅度更大;如果不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学生获得相同的数学补习机会,则增加数学补习时间能减小因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差距而带来的数学成绩差距,促进教育结果的均等化.如同学校教育一样,课外补习的教育社会再生产新机制也日趋明显,这将对义务教育公平和社会正常流动带来严重挑战.本研究政策启示为,政府应该为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且在教育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费用补贴,保证其补习时间,缩小与其他学生的成绩差距,促进教育结果均等及教育跨代际效应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和家长纷纷选择课外补习,使得课外补习在各地蔓延.不同级别城市、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学校教育条件等都会对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关注省城中学和县城中学的学生在选择课外补习上的差异,深入探讨这些学生参与课外补习与家庭背景的关联性,特别是城乡差别对课外补习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对3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省份的初中学生课外补习调查.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17,(5):33-40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数据,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的支出以及对学生成绩影响进行研究,发现课外补习支出具有差异性,受家庭、地区、学校等多因素的影响。增加课外补习支出对提高数学成绩效果显著,但对语文成绩效果并不显著。政府可以通过适度增加低收入家庭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机会,降低低收入家庭的补习负担,加大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公共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等措施来提高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性,促进教育公平。此外,学生和家长要理性对待课外补习,盲目跟风不但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也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课外学习及生活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家庭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息息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国家实施"减负"政策,学生课余时间多了,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活动并未丰富,而主要是参与课外补习与培训的应试性学习活动。通过对现有文献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补习与培训的研究综述,总结和分析了当前中小学生课外补习与培训的现状、原因、存在问题以及它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旨在引导学生和家长合理看待课外补习,呼吁社会、学校和家长引导学生合理而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以期提高中小学生课外生活的质量、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研究中学生各科课外补习时间投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课外补习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先降后升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学科补习具有门槛效应,当补习时间超出某个阈值,学业成绩才会出现质的提升;数学补习时间投入差异扩大了不同家庭背景学生间数学成绩的差距,会造成教育结果的不均等;校内课程时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非线性关系,相较于补习时间,校内课程时间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成绩.因此,中学生及家长应基于实际的补习需求,合理投入补习时间;学校应保证学生校内课程学习时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政府应重视课外补习对教育公平的冲击,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还要为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补习机会,缩小因课外补习带来的教育结果不均等,努力促进校内外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模型探讨课外补习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以及家庭背景、课外补习和学生非认知能力三者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非认知能力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未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发现,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有助于提高非认知能力,兴趣类课外补习对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效应高于学术类课外补习.兴趣类课外补习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非认知能力影响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而学术类课外补习并没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一方面家庭应更多的选择兴趣类课外补习进行投资,提高学生非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美育教育,重视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课外补习与家庭辅导是校外教育的两种主要形式,重视教育的家庭会同时重视课外补习与家庭辅导,两者表现出互补性,课外补习与家庭辅导也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如果给予孩子的家庭辅导较少,可能会通过课外补习来弥补。互补关系会加强教育机会代际传递,替代关系有削弱这种传递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使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2、2014、2016、2018年五次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现状与变化趋势.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中有32.4%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人均补习支出4951.13元,课外补习支出总花费3303.94亿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学校质量较好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较高;2010-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普通校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课外补习支出上升更快.建议政府形成科学、多样的人才选拔体系,尽量满足家长和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对家庭经济背景较差且成绩落后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费用补贴,建立免费的课外补习平台,利用课外补习缩小不同阶层家庭学生的成绩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使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2、2014、2016、2018年五次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现状与变化趋势.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中有32.4%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人均补习支出4951.13元,课外补习支出总花费3303.94亿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学校质量较好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较高;2010-2018年,我国基础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普通校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和支出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课外补习支出上升更快.建议政府形成科学、多样的人才选拔体系,尽量满足家长和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对家庭经济背景较差且成绩落后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费用补贴,建立免费的课外补习平台,利用课外补习缩小不同阶层家庭学生的成绩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CEPS),比较分析了我国初中生课外补习支出现状,探讨了初中生课外补习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地区因素均对学生课外补习支出有显著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越好,学校质量越高,其课外补习支出越低,表明我国初中生的课外补习主要为"补差型";在我国初中阶段,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参加课外补习,而且学生课外补习支出占家庭教育总支出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加重了许多家庭特别是弱势阶层家庭的经济负担.政府应高度重视课外补习,规范和管理课外补习市场,努力提高主流教育质量,向社会弱势阶层家庭提供课外补习费用等补贴,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公平及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本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组调查数据的分析,文章结合学习态度的评价指标,对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不同民族间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学生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参加课外补习对学生学习态度呈现出积极影响.为此,建议政府加强对少民族学生的教育投入、规范课外补习机构的管理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补习.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了4所小学、2所初中1614名中小学生,结合对部分学生、老师和培训机构的访谈和观察,探讨了当前中小学生课外学习的现状、特点与问题。结果发现:(1)中小学生参与最频繁的课外活动仍为应试性学习,包括课外培训补习、家教补习和课外作业;(2)虽然多数学生参加课外应试性学习是自己的意愿,但不少学生是迫于家长要求的;(3)中小学生课外应试性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虽然对补习科目有一定帮助,但对提升总成绩效果不明显,还会影响课堂表现;(4)繁重的课外应试性培训、家教和作业加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健康;(5)课外应试性学习活动收费较高,给学生家庭带来一定经济负担;(6)补习机构良莠不齐,教师素质需要提高,教学条件有待改善。据此,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课外应试性学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媛  薛海平 《中学教育》2020,17(2):33-44
学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此国家不断提出各种减负政策.近几年,我国减负政策聚焦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因此研究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可以为我国更好实施减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基于CEPS2015全国大样本基线调查数据,利用卡方检验、ordinal回归分析和shapley分解法,分析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和客观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参加课外补习增加学生的客观学业负担,却减轻了学生的主观学业负担;个人因素对学生主观学业负担和校内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课外补习影响程度较小,但课外补习对学生校外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是造成学生校外客观负担较重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和家庭应根据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程度,实施精准减负政策,有效减轻我国初中学生主客观负担.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18,(6):62-74
文章基于项目组2014年对北京市不同区域的16所初等中学的2149名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参加课外补习活动对初中生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初中生参加课外补习对他们的睡眠时间总体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其中兴趣类补习对他们的睡眠时间并没有显著影响,在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应对学校课业任务的前提下,适当的参与,可能会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对于初中生,尤其是男生,参加学术类课外补习会降低学生的睡眠时间,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健康,对于是否参与学术类补习这一问题,学生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慎重思考,避免过多受到其他学生、家长、老师或者媒体等因素的影响,避免盲目的跟风和仿效,这一建议适用于所有不同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家长们。  相似文献   

16.
课外补习能否有效提升学业成绩一直是研究和实践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对课外补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总样本上,课外补习并不是提升学业成绩的"快车道",甚至显著地降低了初中生的标准总成绩;与此同时,课外补习具有明显的"安慰剂效应",显著地减少了初中生感到沮丧、悲伤、生活没有意思和不快乐等负性情绪的频率。进一步的分样本研究发现,"补习无效"主要存在于男性、农村和父母职业为非精英的弱势亚群体中,而"安慰剂效应"也常常在这些群体中同时出现。上述发现说明,对于优质教育机会不足的弱势群体学生来说,参与课外补习的根本动力可能并不在于学业成绩上的回报,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安慰。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16,(6):43-52
本文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执行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CEPS2014),从家庭资本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家庭的各个资本对于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情况的影响。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资本对学生是否选择参加课外补习的影响,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家庭资本对家庭的学生课外补习费用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中家庭资本越高,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概率就越高;家庭课外补习费用支出也越高;经过结论的分析,家庭资本对于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有着重要作用,课外补习维持和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成为家庭资本在代际间传递的重要手段。据此本文提出:政府应提高主流教育的质量,抑制学生课外补习需求,对家庭资本较差的学生给予优惠政策等政策建议,以此来调节课外补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及教育经费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Tobit模型研究方法探究教育财政投入对家庭课外补习支出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特征家庭之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教育财政投入与家庭课外补习支出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第二,教育财政投入对不同性别、不同阶层、不同学段、不同质量学校学生家庭课外补习支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政府应加大教育财政投入,以缓解家庭课外补习需求,降低家庭课外补习支出;向弱势家庭提供免费课后服务,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非重点校的教育投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采用泛精确匹配和Logit模型探讨参与课外补习能否助力处境不利学生成为抗逆学生问题,并利用Shapley值分解揭示了影响抗逆学生学业表现的关键因素.家庭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成绩显著低于处境有利学生;参与课外补习并不能助力家庭处境不利学生成为抗逆学生;抗逆学生与处境不利非抗逆学生在自我教育期望、学习效率上存在明显差异.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努力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进入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就读机会,使他们接受高质量的正规学校教育;家庭处境不利学生要努力提高自我教育期望和学习效率;处境不利学生的父母要理性看待课外补习的作用,审慎为子女购买相关服务.  相似文献   

20.
近年课外补习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香港地区的补习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更达21.4亿元,一半以上学生参与其中,然而学界对课外补习之讨论多在于量化统计或政策讨论层面.本文邀请十四名教师参与质性访谈,以了解教师对补习现象之评价以及如何感知课外补习对教师和学生的潜在影响.本文分析揭示了教师对课外补习功能、对教师专业性的影响以及在学业以外潜藏的副作用,丰富了关于课外补习及教师专业性的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