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必须注重美术素养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美术是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法.美术教育有利于推动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增进智力和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将来从事各项工作.加强对美术欣赏课程的学习,深入了解艺术素养的内在意义,则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情感、审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劳动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关联不够紧密,吸引力不够大,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热情,在美术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探讨将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可能性,尝试构建"美术+劳动"课程体系,以期实现课程综合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的时代性与教育属性要求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劳动教育的高阶能力包含高阶思维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它对我国高阶人才的储备、公正民主劳动氛围的形成、良好劳动价值观的养成具有极大的价值.然而,当下劳动教育偏离时代诉求,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不足.回应时代对劳动教育中高阶能力发展的诉求,要遵循劳动教育内容的阶段性,总体设计高阶能力的发展;以问题—项目为主要实施模式,聚焦提升高阶思维能力;结合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与劳动教育,紧扣高阶能力培养的时代性;以分工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4.
武灵梅 《考试周刊》2013,(45):181-181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美术课程不仅可以进行美育,而且可以进行情感教育。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将高中美术教学与情感教育相融合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  相似文献   

5.
朱柏颖 《学周刊C版》2020,(11):155-156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能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为学生情感的激活做出有效的引导。因此在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美术情感教学元素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构建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使初中生的美术素养得到高质量的培养。文章选取情感教育作为切入点,针对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措施进行探究,希望能有效促进初中阶段美术教学活动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能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为学生情感的激活做出有效的引导。因此在对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美术情感教学元素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构建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使初中生的美术素养得到高质量的培养。文章选取情感教育作为切入点,针对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措施进行探究,希望能有效促进初中阶段美术教学活动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赋能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三位一体"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模式.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构建"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机制;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构建"五育五入融合"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实施路径;提升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项目化"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学习方式.促进了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学校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夏烈阳 《文教资料》2011,(20):88-90
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的审美本能得到自觉表现的产物,其艺术形象和形式特征都达到了真、善、美的至高无上的统一。民间美术蕴含的审美特性与现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特征和要求是一致的。将民间美术引入到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中来,一方面使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美术教育因民间美术的加入而增加活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9.
陈凯波 《成才之路》2013,(11):54-54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开始重视美术教学。美术是艺术的一部分,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情感教育渗透在美术中,才能更好地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将艺术与学术相联系,提高初中教学的质量。情感教育能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生活态度,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如生 《快乐阅读》2011,(12):73-74
艺术教育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美术学科作为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的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情感的方法,充分渗透情感教育,以真正做到寓"情"于"美",以"美"动"情"。  相似文献   

11.
有了情感才能发现美、才能创造美,生活中不缺乏美的存在,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光、欣赏美的情感和创造美的才能.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艺术"技能"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情感教育比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本文就此谈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足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争光 《学子》2013,(9):40
初中美术结束了小学阶段单纯地注重"颜色"与"形状"的教育,开始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教育关注度的转移,决定了初中美术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对美术技能的培养方面,更重要的是发挥初中美术教育在学生审美意识发展过渡时的桥梁作用,提升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初中美术教育的桥梁作用,需要在精心选择美术教学素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主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在认知、情感与实践等方面遵循着严密的逻辑层次。厘清劳动教育在认知逻辑、情感逻辑和实践逻辑中的内在层次,是有效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讲,在认知逻辑上,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囊括了"人人都要劳动"的低阶认知、"劳动创造价值"的中阶认知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高阶认知;在情感逻辑上,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内蕴着感知劳动乐趣的初级层次、体会劳动光荣的中级层次、厚植劳动精神的高级层次;在实践逻辑上,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包含了注重养成劳动习惯的初级阶段、着重培育劳动技能的中级阶段以及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5.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劳动体验,形成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它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道德情操.提升劳动技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改革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强调在培养学生绘画知识与技巧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情感教育与美育相互渗透,以情感交流为主体,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与文化素养。本文就情感教育与小学阶段学生情感发展特征感慨讨论,基于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简要概述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7.
初中美术课是非常基础的美术课程。往往在学习美术之初,都非常重视基本功。将情感教育和美术教学结合在一起非常必要,也非常常见。通过这样的结合教育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来引导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美术的方式,从而更深层面地了解美术,提高内在的美学修养,甚至可以通过美术学习树立个人爱好,健全"三观"。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人工智能语境下劳动教育的适应路径是对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劳动教育以劳动认同、劳动思维的培养为核心目标,以协作劳动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劳动实践为关键路径,力求在具身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情感。为应对城乡、设计者与参与者、生生间的数字鸿沟、教师教学能力孱弱及大众传媒把关不力等一系列挑战,将人工智能的优势贯穿于劳动教育教学、管理与资源建设中,在"亲职教育"和"亲子教学"过程中转变家长观念;以典型劳模为载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凭借"云教学"模式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并以区为项目、以校为单位,建立学校劳动教育智能监测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9.
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因此美术学习也理所应当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结合学校提出的"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的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利用师生情感的互动,让学生懂得仁爱."仁爱"的教育是永恒的主题."仁爱"是一种充满爱护与同情的感情,它是积极向善的情感.然而,"仁爱"的境界必须经过教化.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以情感人,以情动情"的指导思想作为切入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师生情感的互动营造出充满"仁爱"的氛围,就会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什么是"仁爱",使学生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体验中积累对生命善行的感悟,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  相似文献   

20.
敬畏和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劳动教育的前提和条件."自然"蕴含"生命""生长"等含义,教育必须敬畏、尊重、回归和效法自然.劳动教育是出于自然、通过自然和为了自然的物质交换、社会文化交往活动.极端工具主义的教育导致人与自然割离,因此,劳动教育需要治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建立人与自然之间有机的、融合的、全息的和谐关系.资本逻辑使人类社会无节制地控制和占有自然,因此,劳动教育需要创制自然与社会之间互动的公平机制,提升社会的自然情感和态度,实现自然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总之,真正的劳动教育是体现和遵循生态理性和生态情感,实现自然的解放,遵从"保护第一"之自然生态原则的育人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