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地质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地质教育、培养更多地质人才?我院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构建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以“职业能力达标制”为突破口,培养更多的高等地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加快了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高等工程教育应以此为突破口,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大工程"观,构建"做中学"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以工程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创建工程实践环境,建立工程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适应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促进了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地质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地质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顺势而为,从文化建设、保持特色优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规范创新培训教育体系、推动自主招生改革等方面入手,培养地质行业急需的一线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地质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创新性构建了"一三五"地质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地质类专业分层次、多元化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三种人才培养类型;在培养过程中实施彰显学生个性、优化师资配置、整合课程资源、创新实践体系、管理刚柔并济五大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百年回顾和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且阐述了我国地学人才培养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重要关系,还就推动新时期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科学发展提出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剑桥大学,秉承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以课程体系为核心,创业实践为抓手,创新网络为助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全球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典范。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厘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大力支持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这对高等工程教育,尤其是对具有行业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我国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现代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性为问题导向,研究高等工程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政府政策驱动、服务保障,高等工程院校知行合一、优化人才培养,校企联盟、搭建实践平台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等地质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地质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地质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创新战略,以人才强校,以特色建校,加强地质教育改革,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强国必先强教,兴市必先兴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淮北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顺利实施"2256"工程,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对淮北而言,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既是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的现实需要,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0.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我国教育思想转变的具体体现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也是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地质类专业学生的制图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制图能力,在地质类专业开设地质素描课程很有必要.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07年开设该课程,主要讲授透视学原理、块面分析与明暗色调、地质素描的内容要素和各类素描图绘制方法等内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野外绘图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地质事业的健康发展,地质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取决于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地质工作是一项科学技术密集的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探索性很强的工作,地质科学是一门知识积累性科学,地质人才成长需要不断地积累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应该为地质人才的成长和涌现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要稳定他们的专业,让他们在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地区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其次,保证科技人员科研时间,使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潜心于科学研究;第三,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衡量标准,不但要有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的实践和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要在科技创新上见高低。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精心谋划中国地质事业的神笔。建立多渠道的地质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增大地质科技投入,必将提高地质科技创新能力,而大力发展地质教育事业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更高要求,当前高校地质类人才培养存在许多不适应的环节。高校只有确立与地质事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地质教育理念、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才能更好地服务地勘用人单位需求,服务建设地质强国的国家目标。  相似文献   

15.
陈超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2):16-19,134
本文简述了河北省首届教学名师牛树银教授参加工作33年来,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丹心育桃李、汗水润深山的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牛树银教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地学人才,带领科研团队探索性地提出了幔枝构造找矿新理论,为地质教育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地学教育,就必须实施创造教育,就必须建立一支富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创造型教师队伍,就必须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实施创造教育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首先,要树立创造型人才观;其次,要全方位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第三,要强化创造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第四,要努力营造创造性的校园环境,实施创造型的学校管理;第五,实施创造型教育的关键是要有创造型的校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地质工作的加强,社会对地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类型上均明显增加。从地质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领域分析,认为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来培养人才以满足我国地质行业市场需求。通过分析单一教育模式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问题,指出地质类研究生教育模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模式的转变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硕博连读、企业培养和工程硕士是今后我国专业式主体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来年,我国高等地质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桂林理工大学是我国较早创办地质专业的教学单位之一,在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地质专业人才。本文回顾了桂林理工大学50余年的地质教育办学历程,总结了办学的基本经验,谋划了未来学校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家对地勘经济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而提高资源勘查程度,使资源有效利用,必须有合理的技术团队做支撑。近年来,地质行业不断扩招,地质人才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创建一个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进一步管理人才、培养人才,使得人尽其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宁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为例,对地质人才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对人才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培养地质学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地球化学创新思维是地质学创新人才必备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应当受到重视.课堂引导创新、多种措施激励创新和实践中培养创新是地质学专业大学生地球化学创新思维培养的三个重要方面.多种手段的联合使用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地球化学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各种实践中逐渐领悟和形成地球化学创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