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朱庆和 《新高考》2011,(11):18-20
考纲回顾:明确常见文言虚词的性质与功用高考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用法主要是连缀词语、标识结构、表达语气等。  相似文献   

2.
张衡 《语文天地》2012,(17):3-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文言虚词的意义由用法决定,所以辨析文  相似文献   

3.
文言虚词是构成文言语句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掌握得不好,就会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产生负面影响。高考考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虚词不多,但由于虚词用法灵活,要弄透弄懂也不容易,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一、考点解读《考试大纲》在“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总体要求下,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基本前提。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的虚词,即2005年《考试大纲》明确划定的18个。对于文言虚词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在其《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一文中指…  相似文献   

4.
2007年的《考试大纲》对学生文言知识的要求,明确表述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理解"是指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确定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常见文言虚词"一般指大纲规定的18个,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中的意义与用法"是相对于词典中的解释而言的,指在具  相似文献   

5.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  相似文献   

6.
考点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就是指课内文言文中常出现的"之、其、而、以、若、然、则、于、乎、焉"等虚词,许多文言虚词常常兼有几种词性,如"之可作动词、助词、代词用。文言虚词,随着语言环境的不断变化,其用法常发生变化,理解词义时要注意加以区别,结合具体的语境,了解这些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罗仁礼 《高中生》2010,(36):6-7
【考查特点】1.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之一是正确理解文言虚词,而考纲中明确提出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因此,文言虚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近年来,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的模拟卷、高考卷根据新"考纲"精神将原先的对人物形象的考查题改为文言虚词题考查,就是对文言虚词采用直接考查的办法进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对"考纲"规定的"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进行学习之外,还加强了学生做文言虚词题能力的训练。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笔者遭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虚词多解",即课文中同一处虚词的用法,不同资料、不同  相似文献   

9.
【考点说明】“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一能力点近几年在高考的复现率为100% ,尤其是对“以”“之”的考核。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为15个 :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考命题的特点是 :①扣准“在文中的用法”单独命题 ,而且大致表现为常见用法 ,不涉及特殊用法 ;②结合文意 ,考查虚词的比较用法。同现代汉语一样 ,在文言句子里 ,一个文言虚词的词义是受其词性限制的 ,同时一个词可能有多个义项。虚词通常起到组合、连接、辅助实词而成为完整的句子的作用 ,来体现不同的意思 ,抒发不同…  相似文献   

10.
【考点说明】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看 ,文言虚词是必考内容 ,考查范围仅限于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 1998年考查了“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999年考查了“但、以、遂、且”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 0 0 0年考查了“每、故、因、及”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因此 ,对文言虚词的复习 ,尤其是对 2 0 0 0年《考试说明》中规定的 3 0个虚词的复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实词相比 ,文言虚词主要有下面四个特点 :(一 )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 ,好几种解释 ,乃至分属好几类词。(二 )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 ,在一…  相似文献   

11.
技击指津 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是高考必考的内容。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此考纲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1.“常见”一词明确了考查的范围,一般情况下,近几年高考考查的虚词常见的有18个:  相似文献   

12.
解决文字障碍是文言文阅读的前提条件。而这些障碍中,文言虚词因其使用频率高,用法变化大,对师生的干扰也最大,因而对文言虚词的掌握,在文言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固然,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的词性和用法作一全面的识记是必要的.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对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可以作出推断。  相似文献   

13.
一、《考纲》要求及命题方式:《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考点:(1)理解: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  相似文献   

14.
杨扬 《广东教育》2011,(12):9-10
一、考点解读文言虚词数量不少,但考纲中明确规定考查的文言虚词仅限于"而、何、乎、乃、其、且"等18个。而且,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能力",要求考生在浅易的文言文的阅读中,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加以了解和辨析。  相似文献   

15.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常见的一个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而不是直接考查其语法。常见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每个虚词的意义都很丰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各个义项,抛开具体语境,不借助一定的语法结构分析,效果肯定不好。如果能在积累  相似文献   

16.
郝海英 《快乐阅读》2011,(9):125-125
1.梳理好知识网络。复习时,教师要以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必须掌握的文言虚词为"经",以高中语文课本(含归类练习)介绍的文言虚词用法为"纬",以"词性—用法—意义"为序列,对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进行一次梳理,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网络。在梳理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主干"知识,避免烦琐分类;  相似文献   

17.
学好虚词用法,是学好实词乃至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本文探索了"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文言阅读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一、积累点滴、夯实根基文言文的翻译一直是文意理解的绊脚石,因为文言文只有在看懂字词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文本。于此,考生平时应该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常见实词94个(总128个),虚词14个(总18个)。如"固",常见意思有:巩固,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执,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坚决,一直,例"蔺相如固止之";本来,例"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等。虚词如"而"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意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它是构成文言文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和兼词。文言虚词数量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在汉语的发展中变化较大。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呈稳定趋势,而且仅限于常见虚词和一般用法。但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是组织句子的一种手段,各个实词是靠不同的虚词的组合、连接、修饰、辅助而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的。因此,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学习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虚词,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们学过的文言虚词,从词的用法方面整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文言虚词在中考试题中占分不多,但对于初三有限的复习时间和庞大的虚词体系来说,如果不掌握它的学习技巧,就会有一种"雾里看花"越做题越迷糊的感觉。下面笔者将结合近几年南宁市中考试题的特点,归纳文言虚词复习的有效方法。一、学会处理好文言虚词的用法与意义的关系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基本上是比较"加点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