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追求环境伦理的行动中,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从不同的层面阐释了同一内涵;生态美学及生态审美作为一种媒介使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达到动态平衡。在生态伦理过程中,生态审美是人类的崇高需求,更是必要需求;生态美、生态审美在生态伦理过程中影响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伦理是生态审美的创造性展现。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关系的现代性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性,它是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也是造成人与自然相异化的哲学本体论根源。克服人与自然的异化、复归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需要在“生态人”的理论图景中给予前提性关照。“还自然之魅”需要在观念形态上重建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在思维方式上创建人与自然“主客一体化”的研究范式,在实践向度上用法制和生态道德来巩固人们的“生态人”理论信仰。  相似文献   

3.
"五山模式"试图在中国农村建立一种以生态哲学为指导思想的新型生态观.这是一种与传统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相对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既不是"反自然",也不是"自然主义".它是对传统自然观的革命,表现为对人与自然研究的并重,以整体性把握内在统一性的新方法论;"五山模式"项目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建构了当地新型的生态文化观念,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作用下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生态文化观念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化综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特别是合统一性思想。无论是从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关系上,还是从人与人的伦理和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上分析,以及从历史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上分析,合统一性思想无疑都为人类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生态教育从小学开始,是不是就学一些生态概念:食物链、生态平衡……还要有什么?生态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不是知道了这些概念,就能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小学生态教育,究竟要让儿童了解什么,形成什么认识?一、从生态概念走向生态思维生态思维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核心的思维模式,是协调入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途径。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运用生态思维来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能够收到  相似文献   

6.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有四个相互关联的因子起重要作用,它们就是生态、科技、社会和文化。生态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效应和尺度之一,300万年来,人类由极其弱小的物种进化而居万物之首。其对自然的影响也由小变大,进化的自组织演化出的能进行创造性符号思维的大脑和高度适应环境的“泛化”特征。现在已几乎找不到无人参与的进化生态系统,作为自由物种的人类,要对整个自然界的演化负责,要破除人类自我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深谙辩证法的实质,善于从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中的统一性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实践中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他注重矛盾的统一性主要在思想路线、"资""社"问题、经济发展、政治保证等四个方面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面对的基础性问题,它包括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9.
生态美学生发于特定语境,它以人类生存中遭遇的生态危机为现实基础,力求在传统哲学中汲取思想资源,以寻求对以艺术为核心对象的传统美学的完善、丰富和充实,建立人与自然平等共生的亲和关系。但是,中国生态美学理论的深化发展目前面临着学科定位不清、缺乏实践操作性、中西理论基点差异导致的思维偏向等学术困境,这即是理论体系自身的生态"非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践观点,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解决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统一性问题,成就了自然观之历史性变革。马克思自然观对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根源的揭示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阐释,彰显出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生态危机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解构主义意在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解构主义的“解构”之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维方式上反中心重边缘、反二元对立重关系、反预定重生成;语言表达上融矛盾对立于一体;思想追求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即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的生态化趋势是一种新的文明发展趋势,它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生态化、发展方式生态化和消费方式生态化。思维方式生态化要求人们以整体性思维、多样性的思维以及开放性思维来看待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方式生态化是以可持续的方式去实现发展,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发展观;消费方式生态化实现的途径是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其实质是对人文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的哲学精髓在于它的能动辩证的思维方法,即以对立统一的观念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视野与途径。利与害、全与偏是其哲学思维十大关系中最为核心、最具普遍意义的4对中的2对。孙子有关利与害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揭示了事物运动的基本性质与一般规律;有关全与偏平衡统一的辩证思维,反映了理想与实际的统一、终极目标与阶段任务的统一。孙子的这些认识在今天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对我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同样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潮流汹涌澎湃,全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面对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在新世纪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只有思想统一了,行动才能统一,才能形成一个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努力创业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新时期的德育思想是: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注重理想教育,培养“四有”新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领导与服务的统一,自由与纪律统一的求实精神和辩证精神,是我们搞好德育工作的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习惯思维只是把人的思维活动简单地等同于人的认识活动,因而把更为重要的建构实际支配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的思维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混为一谈。在马克思哲学唯物辩证的思维观看来,人的思维活动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思维与建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思维的内在统一,即既要解释世界也要改造世界的内在统一。任何把人的思维所内在的这种区别和统一关系割裂开来或重合起来的做法,不是导致形而上学的旧唯物主义,就是导致形而上学的实用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在他的整个思想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摆脱了传统的实体论思维方式的束缚,是从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双重维度来理解人的本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这双重维度是对立统一的,不能单独从任何一方的逻辑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孙膑兵法》提出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思想理念,体现了孙膑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性与科学性。"人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人际、身心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而不同"维护了中国的多民族和谐统一,"人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人和"思想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以经济增长为要务,以和平发展为指导,以"富国强兵"为基础。建设强大的军队,可有效地化解国际矛盾、减少社会矛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环境,"人和"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人和"思想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等发展战略,提供了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深层理念支撑和极富价值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人的素质结构是由民性素质、个性素质和人性素质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因此,现代素质教育必须融培养学生民性、发展学生个性和弘扬学生人性于一体,以培养民性为基本、发展个性为核心和弘扬人性为追求,达成民性教育、个性教育和人性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实现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蕴涵的本质思想。生态思维反思传统主客二分式的思维方式,提出整体主义、平等观念、有序循环思想等生态原则,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走现代工业化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思维的现实探索与实践,生态思维呼唤生态人格的觉醒,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意蕴,对于解读现实社会的生存困境,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方位生态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