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以后,正准备转入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此时,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走,为什么作者不说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爬,而说‘一脚一脚’爬呢?”当时我虽感突然,但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性的契机,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预设,转而共同关注并针对学生的质疑,从而生成了一段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以后,正准备转入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此时,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走,为什么作者不说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爬,而说‘一脚一脚'爬呢?"当时我虽感突然,但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性的契机,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预设,转而共同关注并针对学生的质疑,从而生成了一段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熊伟 《福建教育》2010,(7):77-77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以后,我准备转入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为什么作者会说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呢?”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演示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建立表象,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下面结合三例谈谈这种方法的运用。一、《爬山虎的脚》“爬”起来《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佳作,文章描写生动、细致,琅琅上口。其中“爬山虎的脚怎么能爬”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抓住“触—变—巴—弯曲—拉—贴”这几个动词,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疑问一般集中在“弯曲”和“拉”这两个环节上。比如,爬山虎脚上的小圆片“巴”在墙上以后,细丝怎么“弯曲”呢,为什么爬上…  相似文献   

5.
吕虹 《小学语文》2007,(10):47-47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他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绿意盎然的爬山虎。其中的第3、4、5自然段,作者以细腻地观察、细致地描写展现了饶有趣味的爬山虎的脚。教材中有一个学习提示:“我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备课中,我初读课文后也打算运用这个学习提示,目的很明确:利用画一画来形象化爬山虎“爬”的动作,来趣化学生学的方式。可是顺着“画一画”的学习设计思路,我在接下来的备课中却犯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学习目标]1.通过文字了解作者观察到的爬山虎的样子和如何爬的,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动。2.抓住"一脚一脚往上爬"这个学生疑惑处,仔细观察后,比较准确地表达观察所得。3.感受作者长期细心的观察方法,激发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相似文献   

7.
《爬山虎的脚》课文第三段讲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爬的。其中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是教学难点。做为教研员,这一课我不知听了多少次,但有一节研讨课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下面是课堂中突破这一难点的片断:  相似文献   

8.
师:(出示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认真读这段话,多读几遍,边读边想,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往墙上爬的。师:文章用的是"一脚一脚",你认为"一步一步"和"一脚一脚"这两个词可互换吗?生:不能换。师:为什么不能换?生:因为它是植物,人才能用"一步一步"。生;因为它的步子小.步子大的才能用"一步一步"。师:(进行板画演示)请大家看黑板…  相似文献   

9.
一、把握作者思路,进行分段指导 四年级是学生学习分段的重要阶段,指导学生分段,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爬山虎的脚》这一课写作思路非常清晰,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就提问:“课题是《爬山虎的脚》,课文中哪部分是在写爬山虎的脚呢?”学生读后很快弄清楚了第3—  相似文献   

1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是作者的感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来领会作者的感悟呢?  相似文献   

11.
1 .变“满堂问”型为“自问自悟”型“满堂问” ,这种方式使课堂教学成了老师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在旁观、旁听。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其主动性、创造性受到抑制 ,完全有悖于创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我摈弃这一陈旧的教学方法 ,设计了“自问———自学———自悟———自得”的教学方式。即学生由课题质疑 ,再带疑入读 ,自学课文 ,然后小组讨论 ,最后全班交流 ,各谈所得。如教学《爬山虎的脚》 ,我先让学生读题质疑 :“爬山虎是什么 ?”“它的脚是什么样的 ?”“它怎样爬 ?”“为什么叫它爬山虎 ?”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  相似文献   

12.
为课文“挑刺”是我和学生喜欢的一个教学环节。进入四年级以来,他们成功地为《爬山虎的脚》《生命生命》等课文“挑了刺”,劲头可足了。 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时,围绕看鱼的青年举止特别,我引导学生展开了讨论。一个学生认为“‘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问他。  相似文献   

13.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说一说:“爬山虎的脚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设想:“奇特”“生命力强”“顽强”一定是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读了《让阅读因智慧而精彩》,其中说到“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透过‘言语形式’去发现言语作品所表现的‘言语内容’和生成的‘言语内容’。文言文阅读教学亦应如此。我们应该坚决摒弃仅以实词含义、虚词用法、句式特点等为教学内容,把文言文阅读教学变成纯文言知识教学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写这篇文章时叶圣陶先生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文中不仅讲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怎样"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习性。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的实际和单元要求及课文特点,我大胆进行了尝试,将教学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作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幻灯片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那么 ,怎样选择使用幻灯片的最佳时机呢 ?我觉得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渴望观察时。如讲《爬山虎的脚》一课 ,当分析到“脚怎么爬”时 ,语言文字的描述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心理上产生了要观察实况的念头。此时 ,打出幻灯片 ,学生就能够形象地理解 :爬山虎通过脚的弯曲 ,拉动嫩茎 ,使它紧贴在墙上 ,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二、在学生思维阻塞时。如《曹冲称象》一课 ,对曹冲是怎样把大象称出来的 ?这个问题 ,尽管课文一步步写得很详细 ,但由于学生不懂水有浮力这一道…  相似文献   

17.
1.在词的训练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降低难度,加深理解。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中《爬山虎的脚》一文,在描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段落中有这样一句话:“细线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一句中的“弯、拉、紧”所体现的因果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爬山虎的脚在墙上爬”这一活动设计成投影片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能从直观形象的演示中明白:爬山虎的脚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  相似文献   

18.
《爬山虎的脚》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学生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依据教材编排来教学这篇课文时,很多地区往往时值冬令,爬山虎也已枯萎。怎样再现爬山虎清新、明丽又令人神清目爽的真实面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呢?多媒体手段在这里就显示出了不可比拟的重要性。这里仅以该课文为例,谈谈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lt;爬山虎的脚&;gt;第4自然段是讲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其中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是教学难点.作为教研员,这一课我不知听了多少次,但有一节研讨课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下面是课堂中突破这一难点的片断:……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5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1~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 ,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二)教学要求1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 读懂课文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有关爬山虎的特点写清楚的。3 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4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三)教学重点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