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式教学是在教学中使学生确切掌握概念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直观变式有利于"形成"概念,正例变式有利于"同化"概念,反例变式有利于"精致"概念。用好"变式"教学,能使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概括精确化,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伍青华 《中国教师》2009,(Z1):403-403
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实践中形成一套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并把它上升为理论对中学化学教学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抓直观形成概念、抓要点领会概念、抓特征区分概念、举反例理解概念、抓训练掌握概念是这些方法探索和理论上升的有益总结。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中有各种各样的数学概念.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熟悉概念的各种变式,正、反例的应用,数学概念的名称和符号的正确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利用反例,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比较。比较能确定其与被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容易把握住所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因此,概念教学中,捕捉适当时机,选用恰当的反例进行教学,对概念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运用反例来加强概念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中的反例,是指符合某个命题的条件,而又不符合该命题结论的例子,它是用已知真的事实去揭示另一判断的虚假性。在数学中反例因其简明、直观、说服力强等突出特点,决定了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反例在笔者的教学中常常用到,通过反例对学生所犯错误加以剖析,让学生从分析中认识产生错误的原因,这对他们准确、深刻理解概念、定理、公式,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笔者拟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反例的一些妙用。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利用反例,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比较。比较能确定与被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容易把握住所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因此,概念教学中,捕捉适当时机,选用恰当的反例进行教学,对概念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通常都是从正面阐述入手。这无疑是重要的和必要的。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概念形成和深化过程中,概念的各种肯定例证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关键信息;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否定例证(即反例)也不容忽视,因为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教学中要是有的放矢地运用反例,正、反对比,从心理学观点讲,就无疑是抓住了比较这个环节,通过比较辨析,从正反两个方面,使学生把握住所学概念的本质特征。此外,精当的反例,还容易入耳入脑,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以,研究如伺恰当运用反例来加强概念教学。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而从目前来看,数学中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解题能力上。而由于反例在否定一个命题时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反例,在讲述概念及定理应用以及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时,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朱丽娜 《考试周刊》2010,(44):72-73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利用过去经验和直观背景.发挥它们有利的一面,消除它们的不利影响,并通过正确使用正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数学反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反例运用在课堂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辨析数学难点,同时凸显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提升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1.
数学概念教学需要联系实际,引入数学概念,利用肯定、否定例证,剖析数学概念,抓住本质特征,强化数学概念,运用辩证观点,发展数学概念,利用比较与联系,深化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大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大意义。文章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存在的内容涉及广泛、概念多、理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实验内容少等特点,提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和建议,并给出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实例。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表现出普遍的认同和接受,然而教学实践中却一直存在着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象。已有研究对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内涵、性质、关系、不一致的原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效对接的策略等基本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有利于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理解与接受新课程理念并转变教学行为。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还需要从影响理念到行为转变的内外部因素出发,探究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表现出普遍的认同和接受,然而教学实践中却一直存在着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象。已有研究对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内涵、性质、关系、不一致的原因,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效对接的策略等基本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有利于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理解与接受新课程理念并转变教学行为。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还需要从影响理念到行为转变的内外部因素出发,探究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内隐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20世纪以来,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我国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比如有以苏联教育模式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也有按照美国的教学理论来设计,或者有些学者和教师侧重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我们认为,课程标准制定和教师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应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和人格目标几方面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然而,事实上,却有不少教师受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固守落后观念,严重影响了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数学教育至关重要.然而尽管新教法的研究如火如荼,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实施,尤其是高数教学,仍然继续着传统的“定义→性质→定理→例题”的注入方法,如此下去非常危险,所以改革传统的数学讲授观念是急中之急.展望科学发展的诉求,基于过程哲学、意会哲学理论解读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提出了“过程→生成”讲授观...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在西方盛行,其后迅速发展并传入我国。建构主义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回顾和总结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及几种主要教学模式,对于当前的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新课改的主导者,也是新课改理念的践行者,而备好课是上好课、落实好新课改的关键一步。本文依据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理念,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形式几个阶段做好准备,贯彻新课改理念,理论与实例结合,操作性比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