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编辑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编辑学是信息化社会里信息传播者以一定的大众传媒为载体,对信息源进行有效采集、筛选、解码、编码和传播,使信息源按照传播目标达到最大社会化的学问和技术,是研究现代信息化社会的编辑现象、行为、特点、性质和规律的学科。正确理解“现代编辑学”的概念,对于推进编辑学的研究,对于推进包括学报在内的编辑工作现代化、规范化的编辑人员学者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前瞻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编辑和学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职业,传统的编辑“学者化”的实质是:编辑应当成为与其编辑工作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这种结论显然是荒谬的,尽管编辑和编辑工作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真正把它当作一门学问研究还是刚刚开始,它尚属于一个经验性学科,由于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编辑,编辑工作和编辑学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应赋于传统的编辑“学者化”新的内涵,编辑只能和争取成为编辑学家,文中论述了如何正确处理学者化中的编研关系及赋予新的内涵后的编辑学者化的具体体现,了解某一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编辑工作本身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力求有一定的著述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术是专门的、较为系统的学问,其本质是求真与创新。学术垃圾是学术的异化,其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学报应发表学术性强的论文,学报编辑水平的高低与论文的质量息息相关。加强学报编辑的道德自律,有助于减少学术垃圾。  相似文献   

4.
常常听到有人说:“编辑不是学者,学者不当编辑”。我不知道说这话有什么根据,但它确实影响很大。根据我对编辑和学者的了解,感到这话是没有道理的.相反地,我认为,尽管不一定每一个编辑都已经是学者,但编辑必须是学者;尽管不一定每一个学者都要去当编辑,但学者应当懂得编辑。说“编辑不是学者”,无非是说编辑工作没有什么学问,会编辑也不算有学问;编辑工作不需要学问,做编辑工作的人不必是学者。可能是考虑到做编辑工作的有若干万人不便树“敌”过多,也可能是考虑到有些事还离不开编辑不好得罪,因而公开地、明确地说“编辑不…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者化"包括编辑的"学问化"和"专业化"两个方面,这既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需要,也是编辑工作者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正确途径.我们不仅要提倡编辑做好自身的编辑工作,钻研编辑学问,使自己"专业化",而且要提倡编辑钻研自己所分管学科的学问,使自己"学问化".  相似文献   

6.
要想弄清“学者化”的涵义,首先应该弄清“学者”的问题。“学者”虽然可以与“学问”、“学术”分别划等号,但由于“学问”与“学术”之间存在质和量上的差异,“学问”性学者与“学术”性学者却不能划等号。如果我们承认做“学问”也是“学者”,那么我们就有必要让某些“学问性”学者化一化,使之化成“学术”性学者。在“学术”性学者的基础上,再让某些人化一化,使之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学者”。做编辑的人,应该主动自觉地朝着“学者化”的方向努力,因为这是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与刊物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期刊编辑角色与编辑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信息技术使期刊在信息载体、信息传递形式与速率、期刊出版等方面形成的新的特点。审视了信息时代编辑工作的性质和特征,认为高效率与高智能、主动性与创造性是其最突出的表现。现代编辑角色的内涵与外延将会有所改变,编辑还须学习兼任“信息导航员”、“论坛主持人”等其他角色。旧的编辑工作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多媒体编辑系统使编辑方式具有明显的多层面的立体式特征,程序编辑中心将使撰稿、审编、检索,甚至出版、发行实现一体化。随着出版现代化、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期刊编辑在完善纸品期刊的同时,还必须注重转向电子刊物、网络刊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期刊编辑的业务包括“编辑活动”和“写作”两项,因此期刊编辑的业务理想就包含编辑活动理想和写作理想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应该是:期刊编辑既要有编辑活动的知识和能力,又要有写作水平和较多的论论,最终成为编辑家和学有所长的专家。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的编辑活动主要由编辑主体、编辑客体和编辑手段几方面组成,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在编辑实践中既要引入新观念,辩证地处理好“定”与“变”的关系,在“定”中求持续,“变”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期刊编辑的业务包括“编辑活动”和“写作”两项 ,因此期刊编辑的业务理想就包含编辑活动理想和写作理想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应该是 :期刊编辑既要有编辑活动的知识和能力 ,又要有写作水平和较多的论文论著 ,最终成为编辑家和学有所长的专家  相似文献   

11.
《北京成人教育》2011,(1):94-94
为了让大家的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更高,小编把杂志社的编辑工作流程向您汇报一下。每篇投到我们投稿平台(www.itedu.org.cn)的文章,都要经过栏目编辑的初审,那些有创新、有内涵和文笔好的文章都是最先进入编辑“法眼”的。栏目编辑选中的文章,经过初次编辑加工后,才能进入“发稿”环节。  相似文献   

12.
学术导向性是科技期刊的核心导向,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承担起传承治学传统、推进学术创新的学术使命。科技期刊编辑要挥动学术导向的指挥棒,倡导学术规范、抵制学术不端、促进学术争鸣,做学术创造和传播的“把关人”。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学习型编辑”。保持编辑工作激情,培养职业认同感;固强补弱,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敢为人先,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努力成为既精通编辑出版,又在相关学术专业领域颇有造诣的“学者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论编辑劳动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辑的劳动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编辑、科研、育人三位一体的综合;个体性劳动与群体性劳动的结合;内在本质的创造性与外在形式的潜隐性的统一;劳动的“有我”与劳动成果的“无我”相表里。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编辑家。司马迁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其编辑指导思想;编辑选材广泛,考订审慎;“详今薄古”为其重要的编辑原则;兼容并包为其编辑气魄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编辑工作现代化,规范稿件编审流程,缩短稿件处理周期,我刊于2010年5月启用“期刊在线采编系统”。目前该系统主要包括作者在线投稿查稿系统、专家在线审稿系统、编辑在线采编系统,可以实现作者投稿查稿、专家审稿、编辑处理来稿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编辑工作,曾有一种说法,认为“编辑工作不过是抄抄摘摘、剪剪贴贴、编编排排,只是一些技术性工作”。这是对编辑工作的一种误解。《出版辞典》对“编辑工作”的解释是:“编辑工作,也称编辑活动、编辑劳动。指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方针和出版播放要求,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创造性的工作。包括收集、研究出版文化信息,制订选题计划,组织著译队伍,审读、选择、加工整理稿件和其他资料,进行美术和技术设计以及宣传介绍,了解读者、观众、听众反映等。”由此可见,编辑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涉及作者…  相似文献   

17.
编辑是什么样的角色?究竞应当怎样做编辑?美国资深编辑威廉斯在美国四十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编辑人的世界》里作了解答。在他看来,编辑要扮演的角色有三:第一,“狩猎者”;第二,“治疗师”;第三,“双面人”。三个角色,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18.
读者接受与编辑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系统研究是整个编辑学建设的系统工程。近年来,编辑系统原有的三元序列“作-编-读”更新重组为“读-编-作”的趋向已日渐明显。对读的本接受过程进行深入考察,将会对编辑出版工作带来新的启示。读本接受过程,实质上是本蕴含的化价值的实现过程,这种实现首先是在读“心的层次”上展开的。尽管社会科学本和自然科学本,其“解读空间”大小有别,但由于读“期待视野”的不同,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解读的差异性。就学本而言,其意义的生成不是单方面由作创造的,而是由读和作共同创造的。考察读的本接受过程,对编辑工作的启示主要有二:一是编对本的选择。编应根据时代需求、社会需求、读需求选择先进本、原创本和精品本。二是编对编辑手段的选择,包括对编辑技术、编辑辅以及编辑组构方式的选择。具体采用何种编辑手段,应从引导读接受的角度出发,视本的思想性、时效性和可读性而定。  相似文献   

19.
学报编辑是办好《学报》的核心工作力量,他既有“编辑”的共性特征,又有“学报编辑”的个性特色,这种共性与个性有机地融合于“义务的综合性”、“劳动的潜隐性”、“位置的中介性”、“形象的典范性”四个方面。归结到学报的办刊工作实践中,应努力强化编辑行为的导向意识、阵地意识、学术意识和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历时两年,于2010年9月终于完成了《季羡林全集》30卷的全部编辑出版工作,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季羡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作为中国现代大师级的学者,他是古代印度语言学家,古代中亚语言学家,又是汉传佛教传播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与社会活动家,有关著述在全世界皆有广泛的影响。笔者忝列《季羡林全集》编辑委员会中,作为特邀编辑获得了一次“走近大师”的宝贵机会,受益良多。故撰写此文,在缅怀大师终生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求仁得仁的学者风范之余,或许对认识当下浮躁的学术风气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