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邓云贵 《贵州教育》2008,(15):38-39
一、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活动的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应遵循的原则具体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语言活动.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难度适中;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任务分配;指令简练、清晰,以保活动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李思大 《山东教育》2014,(Z6):74-75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的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其实,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让学生用活动的方法学习,在活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和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认为关键在于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3.
作为生活与数学沟通的桥梁,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设的重要学习领域。要使学生在一定的生活背景下,能学会数学地思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数学”,活动中就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那么在活动中如何凸显学生的自主性,真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呢?  相似文献   

4.
张粉年 《化学教与学》2010,(12):34-35,43
为促进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化学,使化学生活化:从实践中“做”化学.使化学活动化;在游戏中“玩”化学,使化学趣味化;在情境中“问”化学,使化学问题化。以问题设计为抓手进行探究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还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就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设计,深化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刘巨广 《天津教育》2007,(12):22-22
一、“纪律教育”与“活动感受”相结合 德育和智育都离不开学生主体思维的参与。相比较而言,智育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德育则需要学生意向型思维的参与。意向型思维的特点是情感性和体验性。为了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我们应启发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活动途径和情感途径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如,我校一位教师对一个纪律意识差的学生进行了多次说服教育,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活动教学”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已经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各种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发展个性。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设计。一、借助直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得让学生动起手来,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知识的内涵,理解知识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组织学生恰当的操…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因此,我们应善于设计学生活动和充满情趣的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乐于感知接受,易于接受内化。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因此如何利用问题并创设问题情境,挖掘教材内在的潜力,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既要切合教学目标,切合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切合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特点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师在设计直观操作活动时,应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维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力求做到动手作和思维活动相结合,使操作活动符合学生的思维展水平。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而织动手操作,就有可能让动手操作成为点缀课堂教的手段,使操作活动低效甚至无效。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教学情境,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计算工具的出现,数学教育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数学,同样也需要重新认识学生。这两个“重新认识”要求我们必须赋予“数学教学改革”以新的内涵,从而找到数学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并真正使数学教学改革富有成效。   一、数学教学改革应着眼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数学家、数学教师及学生三者的思维活动。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数学学习过程的主体。根据…  相似文献   

12.
收敛思维又称求同思维.特点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如同“一个钱币的两面”,是对立的统一,具有互补性,不可偏废.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既重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又重视收敛思维的培养。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立足学情的基础上,可将教学设计权下放给学生,这样才会真正体现以“学”为主的设计理念。预设适切的情境,使之聚焦文本,凸显学科特点;预设一组注重能力提升的活动任务,使之成为牵引学生思维进阶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许多教师都习惯于按教学参考和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呈现出习题化、专练习的趋势,致使语文课受到了模式的限定,一度呈现出索然无味和鞭长莫及的状况。“导学案”作为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劳动结晶,应设计出有价值的课堂“主问题”,语言、思维的训练及学生活动应渗透于每一板块,应增加“我的疑问”环节,从而充分发挥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本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彭永新 《福建教育》2006,(12A):38-39
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有层次、逐渐深入的数学化过程,应不断地从感性上升为理性,逐步深刻。只有在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对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与作用产生感悟、反省与建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化过程。如果浅尝辄止,没有对数学活动进行反思与回顾。那么这样的数学活动就有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经验水平上,事倍功半:相反如果在每一次活动之后都能对自己的思维活动作出自我评价、反思,探讨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那么学生就会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进行再概括,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教育的观点看,师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激发出来的活力,将远远大于每个人所具有的智力与能力。“相互激发”这种状态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即并非只有教师激发学生,而是学生对老师、学生对学生的多重激发。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才有可能在地理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活起来,才有可能在地理活动中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课堂学生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动手制作、讨论、演示、演讲等形式。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课堂教学如何重视有效活动的组织、设计和开展是最终体现英语课堂教学多元化特点的表现。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交流的机会,真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优化课堂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究了合作学习的模式。一、合作学习与传统英语教学CooperativelanguagelearningApproach(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在美国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JohnDewey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处于竞争机制之中,“优等”成绩是与“劣等”成绩相比之下而存在的,一个学生的成功需要其他学生的失败作为代价。心理学家将此情况称为…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知识储备、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时出现了“思维失稳”。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失稳的现象,分析其真正的成因,通过巧妙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有序,进而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教师要认真上好数学课 ,努力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数学教学应走向活动化苏霍姆林斯基说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手使脑得到发展 ,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 ,使它成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特点的基础上 ,设计、组织有成效的教学活动。基于这一认识 ,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信息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单单是课本学习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语文教师要打破校园的“围垴”,有效开发利用散落在社会上的语文教育资源,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训练,走出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迈进充满乐趣的“百草园”。因而,当前的语文老师需要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搞好课堂内外训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趣味化、能力化、实用化,真正寓学于乐,学以致用,增长才干,人文素养日有所增。这应是语文课改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