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在英汉习语翻译的过程中,有些习语可以从译入语中找到形象和含义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对应的习语,但更多的时候是有些源语和译入语形象不同,而含义相似;有些则是形象相近,而含义迥异。翻译中应注意它们的对应。  相似文献   

2.
汉英习语大多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所以翻译中对习语形象的处理是习语翻译成功的关键。本文以“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为基础,以“翻译须再现原文所造成的效果”为宗旨,讨论了翻译中对习语形象进行保留、移植、转换、舍弃、增添等五种灵活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结晶,具有形象、得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和强烈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所以习语的翻译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习语的起源说起,论术了习语的五种翻译方法,即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加注和音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4.
英汉习语及其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言简义赅,形象生动,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如何传神翻译实力一大难题。本文择通过对习语的定义,特点,与文化的关系及分类等方面的阐述和分析,对习语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习语(the idiomatic pharases)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本文通过对英汉习语文化内涵的分析和比较,指出了习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了习语翻译所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具有鲜明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因而必最大限度地采用有效方法加以传译,达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沟通。在翻译习语的过程中,形象的处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形象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7.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如何将英语习语恰当的译成汉语是英语翻译的重要课题,习语的恰当翻译不仅能够生动形象地体现原文,而且能够进一步丰富译文。  相似文献   

8.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含动物习语在习语中占相当一部分。动物以其本身的形象特征赋予习语一定的比喻意义,而特殊的文化环境又使习语有了特殊的隐含意义。含动物习语的隐含意义以及动物在英汉习语中的差异是这类习语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确理解并把握了这两点,才能在翻译中相对准确地将源语言中含动物习语翻译成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习语。  相似文献   

9.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翻译习语时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本文结合一些英汉习语翻译的例子,从文化角度探讨了习语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所谓习语,又叫习惯性用语,就是某一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广义的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由于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习语的形象化翻译成为影响翻译质量和文化交流的直接因素.英汉习语形象化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直译--保留形象,意译--转换形象及舍弃原来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诗歌美在意境.意境是由不同的意象组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文化意象.就文化意象的翻译而言,在古诗英译的实践中,存在着直译法和意译法的区分.意译法弃象译意,或破坏了诗的意境,或折损了诗的神韵,因而是不可取的.直译法优于意译法,有象胜于无象.  相似文献   

12.
翻译对于文化交流的巨大作用现已成不争的共识。半个多世纪以前翻译莎剧《奥赛罗》的四大翻译家曹未风、孙大雨、梁实秋、朱生豪对于源语的典故与形象、诅咒发誓语和称谓语的处理也体现了他们朴素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他们不拘一法,或直译,或转换意象,或中立变通。  相似文献   

13.
比喻形象的保留与转换,是成功翻译一部文学作品的关键.基于此,以翻译的“目的论”为基础,以在英语译文中保留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为翻译目的,以《三国演义》的英译为例,分别采用了直译、隐喻/明喻加喻义、意译保留形象和舍弃形象的方法,详尽讨论了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比喻形象如何穿过文化差异,得以保留和转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在文化流日趋频繁的潮流下,翻译文学作品时,应多以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为目的,尽量保留比喻形象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生存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的差异赋予了英汉谚语不同的文化意象。翻译不同英语谚语时应采取不同策略以尽可能真实地传达原文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5.
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文化心象理论"来诠释毛泽东诗词中的水意象,通过对比辜正坤和许渊冲二个英译本,讨论水意象能否被完整对译的问题,认为毛泽东诗词中丰富的水意象还有待在进一步的文化交流中得到更完整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生汉译英水平低下的现象,如何改进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利用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建立一种有效的汉译英翻译模式,以求与传统的翻译方法互补。汉英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概念隐喻系统,通过判断汉英概念隐喻系统所蕴含的文化意象的一致性、相似性或相悖性,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这种翻译手段避开了传统的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翻译观点的争论,促使学生利用概念隐喻认知学习,掌握这种更为实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形象思维与古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与思维密不可分,形象思维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至关重要。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可分为非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象两种。对于前者,译者一般采取直译法,在保留原诗意象的同时再现原诗意境;对于后者,译者应善于变通,必要时可舍“形”取“神”,以保留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翻译中为了弥补文化意象传达中形式和内容的失真,杨宪益夫妇译本较多地采取显性补偿策略,而霍克斯译本更多地采取隐性补偿策略。为了收到既传神又达意的效果,可以通过直译文化意象介绍外来文化意象,并采用注释来弥补文化意象内容方面的失真。  相似文献   

19.
着重论述了中译外在当代语境下的使命这一论题。本文的讨论和论证是在全球化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背景下展开的。不仅指出了中译外的重要意义和用途,文章还提出了实施这一任务的具体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文章让读者意识到中译外在重建中国文化形象,反抗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以及发展世界多元文化在当今世界的特殊意义和用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广告语言常常会融入特定的文化意象。该类广告一般在本国市场能够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但在产品的跨国销售时,往往会遭遇“文化门槛”。由于文化存在地域和民族的差异,这些原本十分成功的广告在异国的销售市场上可能达不到原本的效果,这就要求在广告翻译时对其中的文化意象进行重构。广告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应该遵循最佳关联原则,让目的读者能用最少的努力达到与原语读者相类似的心理效果,获得广告翻译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实现产品销售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