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连鹤 《黑河教育》2012,(11):67-67
教材分析:足球是小学生常见的一种体育器材,也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学习脚内侧踢球,可以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体验踢球的方法,并且在练习脚内侧踢球过程中能有效地与小伙伴形成团队意识。  相似文献   

2.
许多教师抱怨他们的学生不喜欢用方程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如果抱怨的是五年级的学生,那么教师应该澄清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澄清对方程学习过程的认识;如果抱怨的是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则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下面就人教版的教材,谈谈如何澄清认识,如何改进教学,使学生喜欢方程。一、正确认识学习方程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足球技术教学活动中,一直是以脚内侧踢球技术教学在前,脚背正面踢球技术教学在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于教学中先学脚内侧踢球技术还是先学脚背正面踢球技术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对先学脚内侧踢球技术还是先学脚背正面踢球技术,有一个重点的论述,分析两种动作而且合理安排制定教学顺序及教学内容对足球教学实践的具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在平时的球类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单个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为主。如足球的脚内侧踢球技术教学,一般先是讲解脚触球的部位和脚内侧踢球的优缺点,教师再进行教学示范。接着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直线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腿关节稍屈,支撑脚以滚动式落在球的左侧约15厘米处,脚尖朝前,(以右脚踢球为例),踢球腿屈膝外展90度,勾脚尖,脚踝关节绷紧击球中部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运用"逆向"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足球脚背内侧踢球技术教学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逆向"教学法在足球脚背内侧踢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足球脚背内侧踢球技术.  相似文献   

6.
王艳 《现代教学》2009,(3):67-68
许多教师执教课文时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喜欢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和探究,但这种自主学习往往缺乏教师的指导,因此经常流于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没有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一堂课下来,学生究竟有多少收获?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是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或者学习任务.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增长技能和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探究.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探究型的教师。只有教师真正探究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情境认知学习活动,它让学生通过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去"做"、去"尝试"、去"感觉"、去"体验"、去"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有三个目标: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促进学生掌握更高层次的思考技能。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有五个特点:教师设置探究知识的步骤,教师奖励探究和独立思考,学生接受挑战自己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9.
1 课堂应该是学生情绪自然、心境放松的场所 对于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情绪至关重要,情绪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驱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年级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教师会批评,家长会责怪,他们上课时慌了手脚,束缚了思维,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一年级美术课《多彩的拉花》为例,浅谈如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究中创新。1郾在愉悦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首先教师创设一个用拉花布置好的教室,当学生走进教室时会立刻产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惊叹,兴趣会立即随之而来。教师可抓住这一时机说:“喜欢这个环境吗?那就先请你们摸一摸、看一看,并谈一谈有什么新的想法吧。”通过这个小小的活动,会使学生在这小小的空间里感受到了无限的美感,得到了无比的快乐,从中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郾在问题情境中,开发探究潜能。在学生欣赏…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则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要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从一年级拼音教学做起。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尝试自学,主动探索一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知识积累,在拼音教学过程中,应尽力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变授受式教学为主动探究式教学。如教学a时,可如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1.教师出示拼音卡片,让学生试读。学生读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发a音时嘴巴的形状及舌头的位  相似文献   

12.
让学生喜欢美术课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出发点。只有喜欢,才有兴趣,学习起来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要想让学生喜欢美术课,必须明确其学习动机,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启发诱导,培养他们的爱心。笔者担任四、五、六年级的美术课,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笔者分年级进行备课,尽心尽责地将这门学科上好。笔者的宗旨是:让学生感悟美术。目标是:通过美术课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就在身边,培养学习的审美情趣,对美术产生热爱和向往,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绘画、手工制作、美术欣赏等乐趣。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充满个性化的过程,且五年级学生对有挑战性学习较兴趣,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习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空间等,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分析、归纳和整理中逐步建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从教已经两年了,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对他以后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愿望呢?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丹英 《考试周刊》2009,(43):212-213
科学探究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从七年级起学生开始涉及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交流与合作的技能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下面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的理念,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策略,而教师则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从而激活学生思维,进而掌握研究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指导策略,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王晓凌 《学周刊C版》2014,(11):135-135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授课的方式,一年级教师不能用教授高年级学生的方法去教一年级学生,那么在课堂上适当地加入一些小游戏则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使学生没有负担地学,快乐自信地学.由此看来,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具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0名体育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脚背内侧踢定位球技术的实战性研究,发现脚背内侧踢定位球的技术有其自身技术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定义相比较,助跑最后一步步幅、支撑脚与球的距离及大腿后摆幅度、小腿折叠幅度在足球教学与训练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完全可以作为评价脚背内侧踢球技术专项水平的指标,且方法简单、效果显著、可操作性强。对于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和评价标准制定定量化,提供了实战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关注学习素材的撷取,凸显现实意蕴[教学设计一]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据,有时还经常要收集一些数据来分析事理。谁来说说你课外收集到了哪些数据?(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数据)老师这里也有一组数据。(教师出示:某校喜欢看科普读物的学生人数是一年级20人,二年级26人,三年级32人,四年级47人,五年级68人,六年级83人)[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执教老师首先组织学生汇报课外收集的一些数据,但却采用自己收集的信息作为学习的素材。为什么这样设计?执教老师认为:让学生汇报课外自己收集的数据,旨在让学生亲历统计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收集…  相似文献   

20.
林崇辉 《教师》2013,(10):119-119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还是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内容中学习,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大多是在教师的预设中进行的。这是一种封闭的课堂、僵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也很难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形成才会比被动地接受要来得快,记得牢。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复习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